English


王安潮:国家艺术基金的艺术追求

2017-01-06 11:43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7-01-06 11:43:3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其二是起承转合原则的运用。中国艺术不注重再现原则,尤其不强调回归、前后映照的关系,这在表现舞台艺术作品上有其民族特色。如: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辽宁芭蕾舞团2014年)、舞剧《朱鹮》(上海歌舞团有限公2015年)、歌剧《回家》(江西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舞剧《沙湾往事》(广东歌舞剧院有限公司2014)、歌剧《大汉苏武》(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2014年)、舞剧《传丝公主》(西安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杂技剧《丝路彩虹》(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有限公司2015年)、民族乐剧《又见国乐》(中央民族乐团2015年)等。《八女投江》以八位女战士在抗战风云岁月中的战斗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她们精神升华的发展历程,其“起”是时势造英雄的背景,东北抗战的孕育,其“承”是以鲜活生活为基础的讲述,呈现其爱情、家庭的向往、对丰收的渴求,其“转”是战争,尤其是家庭遭受侵略者践踏,感情遭受懦弱者背叛的悲恸,是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所在,其“合”是八位女战士大义凛然的战斗及最后牺牲时的革命气节,以简练之笔营造了戏剧高潮。《八女投江》凸显了“承”“转”处在结构上的张力,从而展现渐进发展的无回归性结构的戏剧冲击力。《大汉苏武》的“起”是匈奴来犯,唐皇为避免伤及无辜百姓而决定和谈,苏武临危受命,开启了歌剧的故事陈述环节;其“承”是到达匈奴后的对话与碰撞,是矛盾产生的酝酿环节;其“转”是苏武在贝加尔湖畔牧羊时对出使执念的坚持与错综复杂的矛盾,家国情怀深掩其中;其“合”是苏武获准归唐,与妻子及儿女诀别与盼归中的小爱与大爱,中国式的浪漫主义手法使苏武不辱使命的故事成为佳话,浓厚的家国情怀具有戏剧冲力。

  中国式线性结构逻辑的运用使戏剧符合与中国观众的口味,使中国手法的戏曲与西方体裁的歌舞剧、话剧等注入了“中国创造”的内涵。当然,这其中,也有运用西方戏剧结构的作品,自然也就有了再现原则、回旋原则等,在作品中或局部运用或大局展开的借鉴。不管何法,恰当就好。

  四、审美的时代显影

  注重时代审美之需是舞台艺术作品又一重要选择。可以说,此次艺术节中的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不管是古典题材还是现代题材,不管是民间戏曲还是西方歌剧。尤为重要的是,编创者们在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审美情趣的融会。

  《诺玛阿美》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民族舞剧,其时代审美立意于民族文化的当下视域。编剧周楚栋认为,“创作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这一创作思路,如何更好地把民族民间舞蹈推陈出新,用国际化的舞蹈语汇充分表现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核,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接受和认可这部舞剧。《诺》剧将宏大的主题与人性的力量相结合,将历史的背景与人物的命运相契合、将写实的叙事与动人的情感相融合,刻画人物,其目的在于重塑哈尼族新的时代气质与形象,民族化的审美中彰显了时代的元素。

  《传丝公主》是一部古典题材的民族舞剧,其时代审美立意于当前红火的“丝路”文化主题。可贵的是,它以《旧唐书•西戎》《新唐书•西域》《资治通鉴•唐纪》中拂菻国与唐朝友好往来的史料为文化背景,以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麻射僧伽蓝及蚕种的传入》的记载依据,与英国人斯坦因19世纪初在新疆和田地区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的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唐代木板画“传丝公主”相印证,讲述1300年前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具有真实性的“丝路”文化符号的中国故事,由此而设计舞剧“传丝”的事件、人物及情节等,比之同类作品更有说服力。其时代审美表现在多维立体地展现“丝路”题材文艺作品,以现代人喜好的简约、练达、流畅的表达形式来讲述中国叙事。在表述上遵循循序渐进的逻辑,娓娓道来剧中场境,如序幕的“受命遣唐”,一幕的“西市邂逅”和“桑园心仪”,二幕的“唐皇赐婚”,三幕“拂菻丝梦”,四幕的“闯关受阻”到尾声“天路传丝”等。在舞美的现代手法中,讲究丝路天辉的意象化的浪漫,注重中国丝绸温暖与美丽的渲染,着意福祉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风情,舞剧的艺术主旨或曰归结点则是“无盛唐,不传丝”的大文化主题。在考据上颇费心力的还有对有文献记载的《胡姬舞》《簪花舞》《捣练舞》《西凉武舞》等素材的融会,使舞剧从细微处更好地挖掘唐风唐韵的时代美感。此外,还以历史性的符号,如西市风情、桑园春色、梨园乐舞、丝路天辉等为依托,为古典题材寻得时代表现载体。音乐上的时代显影则是借鉴了现代音乐理论家如日本的林谦三,中国的叶栋、陈应时、席臻贯、何昌林等对唐大曲、敦煌琵琶曲等唐乐古谱的解译成果,并汲取了西安鼓乐、秦腔音乐、陕西民间音乐和西域音乐元素等。舞剧作曲杜鸣在现代舞剧音乐创作中,将传统附载了更多当代审美所需的舞剧音乐风韵。

  国家艺术基金意在以高标准、高立意引领技术高超、制作精良的精品创作,在鼓励地方艺术素材浓厚的新型时代情趣作品创作探新之时,也在积极地监督并促成优秀作品的催生,从而实现具有中国文化符号物态化的“中国创造”。取之民间,高于民间,注重宏观,关注微观,这种艺术追求是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之成果,也是遵循艺术生产规律的可行性举措,这些优秀作品在艺术节上的精彩亮相必将影响今后创作中民族性征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