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董卿的“脸上挂不住”说主持人的定位

2017-02-14 19:40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7-02-14 19:40:56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贺梓秋

  作者:刘巽达

  虽然看上去是“旧闻”了,但是旧闻还是能够读出新意。重看这则视频,还是“有话要说”,并且觉得,董卿现场里的这个“失误”,并不仅仅是“失误”那么简单,而是事关对主持人正确定位的认识问题。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就容易动辄“脸上挂不住”。而最后“挂不住”的,不是主持人的脸,而是观众的口碑,这就得不偿失了。

从董卿的“脸上挂不住”说主持人的定位

节目现场,平安唱《青藏高原》

  简单描述下这则被网友称为“对掐”的电视节目的实况视频:镜头里,歌手平安在飙高音唱《青藏高原》,待一曲唱完,主持人董卿极尽赞美。当然,她也不忘职责,将“评价权”交给坐在嘉宾席上的韩红,不料韩红对平安的飙高音指出了微微的瑕疵。不过董卿还是继续“鼓励”平安,说“听起来还是挺完美的”。于是,韩红讲了如下几句“内行话”,大意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平安最后用的是假音,过渡部分还不够好。

  这时,镜头对准了董卿的脸部,只见她明显掠过一丝不快,继而再次“充分肯定”平安的高音。韩红当然也不罢休,为了佐证自己的“内行话”,干脆直接做出示范,飚出她的拿手高音,把《青藏高原》的末句唱得余韵十足。我原本以为,像董卿这样的高智商成熟主持人,见势定会顺水推舟,让平安好好“学学师傅”。可是她似乎觉得韩红有点“不给面子”,非得用实例教训她这个“外行”,便撺掇平安再飚一次刚才的高音,以证明她的赞美是不错的。

  这就陷入了尴尬:韩红善意地指出,用假嗓飙高音不便多使,否则会坏了嗓子;而董卿却坚持要平安再飚一下。无奈,平安只好勉为其难,重复一次刚才的末句表演。于是可以想象——不会有奇迹发生,不在歌唱意境中的单独飚一句高音,不会产生任何意外的魅力,而只是为了给董卿自己一个台阶下罢了……

  看到这样一组镜头,就对一向好感的董卿的“印象分”减了几分。现场的场景中,韩红是无可指摘的,她的快言快语为人熟知,快意恩仇向来分明。何况她是真的内行,对平安的指点切中要害且有益无害,对得起她坐的这张嘉宾椅子。

  倒是董卿,先前对平安的极尽赞美出于本能,属于情有可原。主持人不是声乐内行,用“外行看热闹”的视角谬赞几句,谁也不会责怪,只会视作“调节气氛的必要手段”。内行韩红紧接着说了“指点一二”的内行话,也是其职责所在。作为主持人,除了“乐见”之外,不该有任何“他想”——尤其不能有“似乎与我刚才的美誉抬杠”的错误一闪念。

  如果行家的到位评点与你的外行赞美形成反差也无关紧要,你只需要简单一句“果然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来自我调侃和自我开解一下,就可光滑地对付过去,观众绝对不会有丝毫的不适之感,更不会“轻视”你的艺术欣赏力。因为你的赞美很可能和观众的感受差不多,你只是“代言”了观众的感受。但是假如你认为自己的“临时评价”事关对自己形象的毁誉,这就步入了误区,然后就会“听不得不同意见”,这就走远了。当你“太在乎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丢失了主持人的正确定位,一不小心就会“脸上挂不住”。而这样的挂不住,正是自寻烦恼和自取其辱的源头。

  所以需要特别提醒“大牌主持人”,无论你大牌到什么程度,也不要“充任全才”。说到底你的强项是利用智慧调度现场,而不是直接用“专家”的身份“显示才华”。你再怎么显示,也不会胜过专家。

从董卿的“脸上挂不住”说主持人的定位

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现场

  最近董卿为何会因主持《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而“再次红火”?盖因其对自己定位的准确:她得体地穿针引线,适度地调节气氛,偶尔地一展才华。由于人们对主持人的“知识储备”期望不高,一旦有几句到位的古诗词在他们口中“随口吟出”(也许并非“随口”,只是显得很不经意而已),就会大大加分,从而让观众刮目相看。此番人们对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极尽赞誉,正是对其“正确定位”的高度褒奖。

  我想,一褒一贬,聪明的董卿应该能够心领神会。希望董卿不要因为偶尔不得体的表现被网友称作“对掐”而背上包袱,而是当作一剂苦口的良药:在未来的主持人生涯中,谦虚谨慎,继续勤奋好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姐”。(刘巽达)

[责任编辑:贺梓秋]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