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形象亮,嗓音亮,精神更亮——记著名译制导演孙渝烽

2017-02-17 10:37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7-02-17 10:37:0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付双祺

  形象亮,嗓音亮,精神更亮

  ——记著名译制导演孙渝烽

  作者:刘巽达

  认识孙渝烽老师很久了。几十年来,在文联组织的大大小小的活动上,时常看到他的身影。因为他既是电影演员,又是配音导演兼演员,形象与声音都是出类拔萃,所以一到需要表演的场合,把他拉出来演一段或诵一段,可谓家常便饭。孙老师总是张口就来,把现场弄得热融融暖呼呼,给各种活动增光添彩,我们都很欢迎他尊敬他。

形象亮,嗓音亮,精神更亮——记著名译制导演孙渝烽

孙渝烽近影

  主动请缨

  后来跟孙老师的“亲密接触”,缘于数年来不间断的“亲密合作”。七年前,我主编的文联会刊做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刊,锁定“写名人•名人写”的办刊方式,凸显其权威性、思想性和高端性。由于上海是中国文艺的半壁江山,文艺名家和艺术大师灿若星海,所以可写之材取之不尽。文联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无论名望多高的大师名家,均在文联或协会有个头衔,虚实不论,他们认文联这个娘家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改刊以来,手下记者连续不断对名家大师的一手采访,赢得了频频赞誉,被认为是留下了上海文艺史的活化石。

  可是作为主编,我始终存有遗憾:整个板块中,“写名人”倒是落到了实处,占了一大块,可“名人写”却不成比例,鲜有名家赐稿。虽然身在文联,每天与艺术名家打交道,逮住他们的机会一大把,但是放眼望去、掐指算来,真正能提笔就写的作者凤毛麟角。名家们在银幕上风采卓然,在舞台上光彩照人,在画桌上笔走龙蛇,可是一旦让他们写文章,很多人立马叫苦。唉,理解理解!

  就在此时,孙渝烽老师找上门来主动请缨,说是想写一系列“名人访忆”的文章,并且一一罗列名单:都是他“上影”和“上译”的前辈、同事和伙伴。这份名单星光灿烂,无论是“上影”这边的白杨、张瑞芳、孙道临、秦怡、韩非、陈述、谢晋……还是“上译”那边的邱岳峰、尚华、胡庆汉、毕克、苏秀、赵慎之、刘广宁、童自荣……都是“我刊的菜”。更何况,孙老师出手,一下子就涵盖了“写名人•名人写”两项功能,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真是功德圆满!你想啊,名人写名人,不像记者写名人,前者用的是平视的角度,后者容易用仰视的角度。当然平视好啊——犄角旮旯一地鸡毛的细节描述,才具有质感。而这些生动细节,唯有像孙渝烽老师那样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才能信手拈来。

  一拍两响,正式开工!于是,编辑部里开始频繁出现孙老师的身影。由于他不擅打字,全靠手工作业,加上每篇文章要配上合宜的照片,他翻箱倒柜找出旧影,到编辑部来扫描加工,把手写稿变成打字稿,这就很快成了编辑部常客。他也不见外,到了中午时分把他带到文联食堂简餐,他也不挑不剔,吃嘛嘛香。就这样,他的“专栏作者”一做好多年,发表的文字满满登登。倘若梳理整理一下,够出两本书的容量了。

  “平视”地写名人,说好写是好写,说难写也难写。对过世的名人,怎么写都问题不大,只要是正面写,基本不会有异议。但是写健在的同事朋友,有些芝麻绿豆小事读起来生动有趣,但当事人感受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倘若被写者习惯于“先进事迹”的写法,无关光辉形象的就不感冒,提起笔来可能也会犯踌躇。我一直没有告诉孙老师的是,有一次见到刘广宁老师,她就对我说,孙渝烽把我写得像日常生活中的弱智,我有那么无能么?那么多年我不是把自己伺弄得好好的?我就只好用苦笑来捣糨糊了。其实都没错,孙老师笔下那个被先生宠惯的刘广宁,自然显出“家务盲”的模样,然而现在她独自一人面对生活,不“把自己伺弄得好好的”行吗?

[责任编辑:付双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