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月光男孩》:月光下,拆卸一身的武装

2017-02-27 13:31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7-02-27 13:31:5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作者:云飞扬

  《月光男孩》有着一种伤感但宁静的气质,所有的创痛没有以粗粝的面目示人,相反片中多有留白,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它像是一个窄口大肚的瓶子,切入口小,但内容多元且丰富。一个穷困的黑人同性恋男孩的成长故事里牵扯着美国社会几多难解的现实问题,娓娓道来间,触动人心。

《月光男孩》:月光下,拆卸一身的武装

  《月光男孩》是巴里·杰金斯执导的一部剧情影片,由马赫沙拉·阿里、娜奥米·哈里斯、安德烈·霍兰德等主演。讲述了一位黑人同性恋者从童年到成年的经历的故事。影片于2016年10月2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奖。

  对于熟识华语电影的观众而言,《月光男孩》的气质大有似曾相识之感,原因首先要拜镜头语言所赐。影片一开始便一反黑人题材搭配碎片化剪辑的刻板套路,以超360度跟拍长镜头和灵活的调度对人物进行近距离关注。这番追紧的近观,不乏杜可风在王家卫电影中的招式,加上导演巴里·杰金斯曾坦言将王家卫作为电影上的崇拜者和引路人,更让人想到他全方位的致敬意味。片中情节和感觉冥冥中总有《春光乍泄》与《蓝莓之夜》的质感,比如喀戎和凯文阔别已久的重逢戏,似乎有着《春光乍泄》里张震与梁朝伟的人物基因。而那首西班牙歌曲《Cucurrucucu Paloma》,也曾在《春光乍泄》里释放异彩。

  童年、少年、成年,三段式的书写,我们目睹了一个备受冷落的黑人孩童如何在家庭缺失、学校霸凌的环境下寻找自我。喀戎是一个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孤儿,父亲缺失,母亲吸毒,毒贩胡安的出现成为他生命中唯一的曙光。对于这位精神之父,影片其实并未有更多的着墨,唯一被镜头重点关注的是胡安教喀戎游泳,仰拍的低机位赋予胡安精神之父的位置,整场戏带有宗教般的肃穆之质,犹似教堂的洗礼。

  精神之父带给喀戎的生命印迹以不着痕迹的方式潜隐,许多年之后,等他长大成人,他外在的自我防护性的形象:满口金牙、金链子、金手表、还有车里的皇冠……所有这些都曾属于胡安的符号,此时他复制到自己身上,人生轨迹充分受到了胡安的影响。他把自己化妆成硬汉,也即是一种男性气质的外在表现。如此这般,一个人在社会中才能获得所谓的“正常”身份。也正是从这一角度来看,片中着墨颇多,也最具直观暴力色彩的少年时光里,喀戎所在的学校凸显成为一个最正常的社会缩影。在那里,同性的同义词是变态。少年时代成为喀戎身体上最受伤害的时期,事实上其精神创伤也同样深重。海滩夜晚与凯文的初尝性滋味,成了喀戎心理产生悲剧的导火索。校园里的所有谩骂和拳脚相向,并非年少者无处释放荷尔蒙的外化,而是一种最真实的所谓“正常社会”对于“正常”性别取向的态度。

《月光男孩》:月光下,拆卸一身的武装

《月光男孩》剧照

  寻找自我是本片的重要命题,胡安告诉喀戎要用一生去寻找关于自己的答案。等到了胡安的年纪,喀戎才能吃透这番感慨的意义。影片后面,他卸掉一身武装,斜倚在凯文肩头,前方似乎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其实希望之于两人的情感而言只能是故事提供的最小意味,只是,对于每个寻找自我的人而言,希望有其巨大的必要性。

  事实上,片中所有的人也都在这样的自我寻找的路上摸爬滚打。妈妈最后的独白,满是苍老下的愧疚以及爱,那是一个幡然悔悟的形象。凯文也同样如此,当年那个喋喋不休的自豪地诉说自己异性能力的家伙,变得沉默许多柔软许多。在多元的外在下,影片包裹起一个最朴素的核心:认识自己,并去寻找自己。寻找的过程,是标签化的过程,如喀戎一身的装饰,如每个人的社会身份,也是去标签化的过程。

  影片结尾处,月光洒落在海面上,前景的黑人男孩身披月光,泛着黝蓝,沉默但力道十足。(云飞扬)

[责任编辑:李贝]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