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7文话两会】全民阅读,离不开年轻人的“知其味”

2017-03-10 13:09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3-10 13:09:08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谢伟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也一直是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倡导全民阅读”之后又增加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可以说,全民阅读被赋予了如此高的权重和期待,也凸显着国家复兴需要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的现实语境。

【2017文话两会】全民阅读,离不开年轻人的“知其味”

  全民阅读的好处,自然无需赘言。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提交了大量建议与提案,旨在推动全民阅读从偶发性热潮发展成常态化图景,使之能真正成为国人的生活方式。从这些汇聚民意和智慧的声音中,就有“媒体担纲引领读书”“设立全民阅读节”“呼吁诗歌回归民间”等真知灼见,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提出的“从小培养‘文化味蕾’”,则更加引人思考。

  高洪波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饮食习惯对味蕾的影响极大,童年滋味几乎会伴随人的一生,而文化与文学审美习惯类似“文化味蕾”的养成。高洪波关注的“文化味蕾”形成阶段,主要是在幼儿教育阶段,不过,笔者倒是认为,这个年龄阶段可以再延长到青少年时期,尤其在初高中阶段。这个时期对于阅读的人生习惯养成,往往是可以影响终生的。

  初高中阶段的阅读,往往是和学习成绩挂钩的。不能说这种阅读是纯功利性的,但也不可否认其过程附带了任务和指标。因此,对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而言,阅读就成了“酸甜苦辣咸”的味蕾感知。青少年一旦从课堂上求得暂时的解脱,往往和阅读“割袍断义”,譬如每年的高考,必然会有学生在“撕书吼楼”。

  不能绝对地说撕书就是践踏知识的异化,但作为知识载体的书本,最终被青少年们当成宣泄情绪的工具,这就很能说明阅读的尴尬处境。虽然,课堂上的阅读和伴随终生的阅读,两者有区别,但两者无法割裂开的,是一种良好习惯的潜移默化——你无法要求“视书如仇”的年轻人,在未来道路上还能与阅读“且行且珍惜”。

  因此,与设立阅读节等举措一起,让初高中有着繁重求学任务的年轻人也一并共享阅读的愉悦,应当也是全民阅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风物长宜放眼量”,从“树木”和“树人”的角度看,年轻人的阅读养成,才是决定全民阅读是否可以形成的最关键要素。

  而从目前来看,阅读优质书籍和课堂学业仍然在时间上具有冲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课堂外的阅读,就不太可能“喧宾夺主”。可行的办法是,让阅读成为青少年学子的放松方式,并尝试多在课堂内外都能有分享阅读心得、彼此交流的机会。央视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武亦姝成为新兴偶像,这种传播效应的造星维度也可以延伸进校园。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让年轻人养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的处世哲学,通过“知其味”的方式让年轻人提升文化素养、收获魅力。这种受益终生的好习惯,也能让全民阅读在“起跑线”上占据半个身位的领先。(谢伟锋)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