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络中国节·清明】文明祭祀,重在超越传统而归于现实

2017-04-01 10:46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4-01 10:46:29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堂吉伟德

  作为检验社会文明的一个维度,陋习下的祭扫令人难以接受,也必须切实得到改善。倡导和实现文明祭祀,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不过,与文明的要求与公众的诉求相比,根植于心的陋习还依然严重,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还较为普遍。这就需要每个人在认识到文明祭祀的重要性之际,也要超越传统而归于现实,以个体的行为解放促成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网络中国节·清明】文明祭祀,重在超越传统而归于现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尽管传统风俗不少,比如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斗鸡等,不过祭祖和扫墓才是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清明节最鲜明的主题。在这天,家家户户或扫祖宗之墓,或祭先烈之灵,追古抚今、缅怀先人。作为延续了2500多年的传统节日,很多方式已约定俗定并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在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一些祭祀方式发端于农耕时代和封建落后时期,在当时或许顺理成章,不过于今天已成为陈规陋习,与讲文明树新风的要求背道而驰。

  这些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念经布道、超度亡灵,封建迷信仍然大兴其道;烧冥币、献祭品,攀比之风依然沉渣泛起;鞭炮齐鸣,满天纸灰,街头焚香、坟边烧钱的污染问题依旧严重,烟尘缭绕污染环境不说,还不时引发大火等安全事故,导致极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如此祭祀,既难言理性,更毫无文明,与节日倡导和祭祀本意完全相反,也不利于社会新风的培育、文明习惯的养成。

  实行文明祭祀,既是现实的惨痛教训,也是先进经验的总结,更是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新的形式要求,在延续传统节日内涵的情况下,让方式更为科学、合理、经济、环保,恪守文明祭祀的底线,增强文明过节的成色。比如,变鸣放鞭炮为播放音乐,变免灾祈福为重温誓词,变焚烧冥币为敬献鲜花,由亲临现场为网络祭祀,或鸣放一曲哀乐以表心曲,或用植树、种花等方式来表达敬意。而不必像有些人,在烟尘缭绕之中去继承糟粕,还夹烧人民币触犯法律,让祭祀与缅怀变了味,也让地下有知的先辈们无以消受。

  作为检验社会文明的一个维度,陋习下的祭扫令人难以接受,也必须切实得到改善。倡导和实现文明祭祀,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不过,与文明的要求与公众的诉求相比,根植于心的陋习还依然严重,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还较为普遍。这需要,每个人在认识到文明祭祀的重要性之际,要超越传统而归于现实,以个体的行为解放促成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做到并实现文明祭祀,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传统习俗进行颠覆的过程。要接受新鲜而文明的行为,首先要转变思想和观念,充分认识到传统陋习的不文明性、危害性和破坏性,基于对文明内涵的认识与践行,对新的文明的祭祀方式保持高度认同与遵循,如此才能达到“意识决定行动”的习惯养成。若一边高呼要倡导和践行文明,一边又严守传统的陈规陋习而不愿自我求变,文明祭祀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始终难以落到实处。

  作为世代相传的传统节日,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得到根除,实现文明祭祀还需久久为功。文明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经受着“润物无声”的阵痛。因而,实现文明祭祀没有捷径可走,把唤醒文明意识,建立文明认同作为基石,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才能让现代文明成为鲜明导向。(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