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冈仁波齐》:信仰传承的力量

2017-06-29 09:45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6-29 09:45:07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韩浩月

《冈仁波齐》如同一个标尺,它本身并不评价什么,只为前来测量者提供一个参考。

《冈仁波齐》:信仰传承的力量

  《冈仁波齐》是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该片主要讲述了尼玛扎堆等十一个藏民在2000公里朝圣之路上发生的故事。

在要不要去看《冈仁波齐》之前,犹豫了两天,想去看,是因为太多人说它是部好电影,震撼,洗涤心灵,要仰望着看;不太想去看的原因,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高评价,担心看了后会失望。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主峰,据说包括印度教、藏传佛教在内,都把冈仁波齐当成宗教中最有名的神山、世界的中心。去冈仁波齐朝圣,六七步一跪拜,行程2000公里,是《冈仁波齐》所讲述的故事。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冈仁波齐》采取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导演张扬和团队,跟随了朝拜队伍一年整,在无剧本的状态下拍摄素材,并剪辑出了最终版本。但在该片的类型标签上,很明显地标注了“剧情”两个字。

作为观众,更想看到纪录片还是剧情片?我个人倾向于选择纪录片。通常来讲,一部作品的故事一旦涉及到“剧情”,创作时难免就会有拍摄团队的过多参与,这无形中会影响到观感。说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当你看到站在寺院门口收门票的和尚,与看到路上衣衫褴褛、目不斜视的苦行僧时,内心所产生的敬意,肯定是不对等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冈仁波齐》中的朝拜队伍,邀请路上遇到的那对牵着毛驴单独朝拜的夫妇喝茶时,我会对那对夫妇有更强烈的崇敬心。

或许,上述看法对于《冈仁波齐》而言并不是很公平。这个题材本身不好处理,相信张扬导演采取这样的拍摄方式,有着自己的理由。据说,有其他的朝圣者,因为《冈仁波齐》中的演员接受拍摄而朝他们吐口水,这表明创作过程何其不容易。但导演团队和演员们坚持下来了,于是,拍摄朝圣同朝圣本身一样,都具备了某种深层的意义。

《冈仁波齐》:信仰传承的力量

《冈仁波齐》剧照

既然是“剧情片”,张扬完全可以设计更“好看”的戏剧冲突,通过更强烈的情节设计,来感染观众的情绪,提升观众对该片的打分。同期受到广泛关注的作为“纪录片”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及《重返·狼群》,已经拥有了剧情片的观赏价值,观众看得十分投入。但作为“剧情片”的《冈仁波齐》却放弃了对剧情的依赖,回归到纪录片的基本拍摄规则中去,不编排、不参与,甚至当戏剧冲突将要发生时,故意通过省略的方式来冲淡它。

于是,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观众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是看演员如何击打手板、匍匐下跪、磕头起身的镜头。有的演员磕头时身形前跃、姿势虔诚,这个简单的动作哪怕重复一千次一万次,都能够冲击人心。尤其是当他们面对道路积水,依然决定磕头过去时,那种震撼力,远不是大片所能带来的。

如果你沉静下来,认真思索《冈仁波齐》打动你的地方,便会发现,真正触动你的,不是这支十一人的队伍,不是蔚蓝天空、苍茫雪山,也不是既美丽又残酷的自然环境,而是一种传统——一种信仰的传承。在信仰受到侵蚀、质疑,甚至群体本身的信仰也产生动摇的时候,仍然有人愿意付出自己的身体与心灵,通过2000公里的匍匐,来践行对传统的信任与依赖——我们正是为此而感动。

影片有三个地方特别打动我,一是孕妇路上生子,二是老人在冈仁波齐峰下去世,三是少年与洗头妹的对话。这三个故事其实简略地叙述了人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生、死、爱。少年与洗头妹的故事,只有两个场景,最后少年的台词是,“我会回来看你的”,这是影片唯一露出的欲望色彩,可是这欲望,也纯净如蓝天。

走进影院看《冈仁波齐》,是去欣赏银幕上的美景吗?是去猎奇吗?如果是,那这部电影不看也罢。《冈仁波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它展示的那些内容,而在于观众被激发出来的情感,有人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有人则无动于衷。《冈仁波齐》如同一个标尺,它本身并不评价什么,只为前来测量者提供一个参考。(韩浩月)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