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黄在敏:剧本文学意味与戏剧动作融合欠佳

2017-07-03 16:48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7-03 16:48:19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剧本文学意味与戏剧动作融合欠佳

——在晋剧《于成龙》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原院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名誉会长 黄在敏:

黄在敏:剧本文学意味与戏剧动作融合欠佳

黄在敏

  《于成龙》这部戏非常精彩,我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下感受:思想好不概念、有品位不一般、有主角不平凡。从这个角度看,《于成龙》是一部很了不起的戏。

  但是这部戏还有几点不足之处:第一个不足之处就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揭示不够,剧本的文学意味与戏剧动作融合欠佳。从戏剧性角度出发,剧本的文学意味大于戏剧动作——剧本一直飘在动作之上,而背后强烈的戏剧动作性处理的稍显薄弱。强烈的戏剧动作性是由剧情冲突以及人物行为动作的矛盾冲突带来的,而不仅仅是外部的冲突。比如月下抒怀这一场,在上一场戏中已经解决了一个很鲜明的冲突,那这一场他要做什么?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江边独唱又该唱些什么?这些行为的背后又是什么驱动力在支撑着他?这都是需要考虑的。我很欣赏谢涛在这里的表演,既深沉又有学问,但是我没有感觉到这部戏的内在动力。这一场是全剧主要矛盾冲突的关键一点,是从前两场戏中延续下来的,是主要矛盾冲突的一个点,唱词内容、情景铺垫都需要慎重把握。“上山骑骡”这段戏充满戏剧色彩,三个人的调度很有意思,把于成龙性格的另外一面表现的很有意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喜剧色彩的段落?这是为了要松驰,还是一种性格的自然流露?如果是性格的自然流露,这里没有任何铺垫,更没有情节内在的可能性,这样的处理就显得有些突兀,其戏剧意味大于戏剧动作。剧本的文学性和戏剧动作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文学意味在大于戏剧动作时就会给人营造一种“明明知道这个戏很有学问,却找不到情节的内在驱动力,这一点值得深究。

  第二个不足之处就是人物心理跟行为动作的逻辑不够缜密。“进退常怀忧”是《于成龙》不同于清官戏最重要的一点,要表现这一点就必须要把人物内心思想的起点到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演清楚。现在虽有推演的变化,但是缺乏变化的层次,变化的逻辑层次还不够清晰。第一场戏中于成龙开场的这段唱词,反而把逻辑层次推的很远。于成龙曾经的下属刘君孚被逼上山为匪,他去劝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刘君孚不受官兵围剿、伤害,这样的人物设定未免格局太小,也削弱了其行为动作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削弱不仅仅作用于此时此刻,也对最终结果及整部剧的思想高度产生了影响。所以我认为在人物思想基调起点与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上可以再做推敲。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唱到“回家孙辈怎相识”后接的却是“年年亲手酿好酒”,这样的转折莫名其妙,是怎样从“返乡”过渡到“酿酒”的?这些不仅需要音乐的二度处理,还要给剧情一个转折的支点。这个支点可以是苏小憨的话,也可以是其他的交待或铺垫。还有于成龙自白这一段,别人做官告老还乡都是满载而归,于成龙做官13年,囊中却空无一物,如果把这里逻辑的转折处理成“挑着银两反而有负担、没有银两上路反而更轻松”将会更加顺理成章。导演要处理好逻辑上的关系,现在人物思想起点和心理逻辑层次的递进还不够缜密。

  相比较而言之,逻辑的问题更好解决,但是起点更为重要。起点涉及到故事开篇的人物情怀,起点低就会导致情怀低,还是以“招安刘君孚”这段戏为例,于成龙内心想的不应该仅仅失去劝降,而应立足于社会局势的大格局之上,他该想到刘君孚这一步如果走错将会酿成大祸,如果将于成龙置于这样的背景之下,人物情怀会显得更加高远。

  我想说的第三个问题是戏剧动作的合理性,以“临刑饮酒”这场戏为例,喝酒这个动作的戏剧性体现在哪里?现在的动作设计营造出一种“刻意而为之”的僵硬,强行通过“喝酒”这一场景来抒发情感、回忆生平,脱离了背景与特定情境,毫无戏剧张力。这一段戏尽管唱的很美,但我还是走神了。或许导演想要在这场戏中加入“对尚善的拖延”这一动机,但是情节处理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为了拖延想要午时出兵的尚善,于成龙的动作设计、唱词设计都应该仔细推敲,而不是简单的处理成“抒发感情”。戏剧张力应该与想要抒发的情感进行一个有机的融合,要把戏剧动作优先,通过戏剧动作来抒发内心世界的情感,我认为在戏剧动作上还应再做调整。

  第四个问题是人物关系的处理要清晰。张朝珍和尚善这两个人物我不主张做太多文章,但是人物关系必须清晰,张朝珍找于成龙帮忙是因为于成龙具备做这件事的能力,这个行为动作在开始时有所体现,但是在结尾处理的非常草率,尤其是“维护于成龙”这段戏的处理,没有戏剧性,就像走过场一样;还有后面张朝珍说“别着急、再等会儿”,这样的处理太苍白,符号性很简单。虽然不用再在张朝珍的身上做过多的文章,但要让人物动作更加鲜明,以此来体现角色的基本立场。尚善的处理也是一样,尚善因为于成龙曾处罚过自己的两名爱将而对其怀恨在心,因此在全戏中一直跟于成龙“较劲”,但是这一段戏的处理缺乏张力。尚善作为一名武将,遇到问题会首先想到用武力解决,我的建议是把这一部分处理成“尚善对于成龙动武”、“尚善百般阻挠于成龙成功”这种有强烈目的的行为动作,但是目前的动作处理很含糊,没有指向性。最后午时三刻喝酒,张朝珍说“此事已处理好”后下场,这样的处理太过于草率。张朝珍动作的清晰、强烈对于成龙形象的塑造是有好处的,我不主张给他们加戏,但是至少在刻画这两个人物的时候不要草率,不要匆匆忙忙、一带而过,要加一些东西。

  第三,戏剧动作的合理性。五场喝酒,午时和午时三刻的区别,午时已到要发兵了,还有一个三刻的问题,我们在剧本里面没有强调午时和午时三刻有没有不同,于成龙喝酒这个行为动作,究竟他的戏剧动作性是在哪儿?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有意识的要树这个人物,我要在这把我这一生做了些什么表述出来,完全脱离了特定的情景,脱离了背景,已经没有动作性了,那段戏唱尽管很漂亮很美,但我到那段的时走神了,因为你已经没有戏剧张力了。这个戏你们理想的状况是我要拖延时间,但是拖延时间你处理的情景又没有处理到那个程度,就涉及到尚善为什么午时就要出兵,不能等午时三刻,我现在一定要把你拖延下来,他有了动作性,唱什么就得要考虑了,就不是要自我抒发唱那么一大段了,这段戏的戏剧动作性,戏剧张力和你要表现你的思想直抒,他之间没有一个有机的融合,戏剧还是要先把戏剧动作放在前面,在动作的基础上我去抒情讲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这个是要做一些调整的,想办法解决的,让他保持戏剧动作和张力的强度不断,就是戏剧动作的合理性的问题。

  第四,人物关系。人物关系我不太主张在张朝珍、尚善身上做很多的文章了,但是这两个人物必须要清晰,张朝珍一出来急急忙忙就要找于成龙,让他留下来帮助处理事情,为什么?张朝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这个事于成龙得出面,他出面我就好办一些。但是他这个行为动作开始时有所表现,但是结尾在处理事件的过程当中非常的草率。特别是尚善在那的时候,张朝珍的态度是维护于成龙,让他把这个事做成功,强烈的欲望和态度没有戏剧性,就是走过场,到后面他说别着急,你再等会儿,很简单,他的符号性很简单,虽然不要在他身上再做过多的文章,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的戏剧动作鲜明了,他的基本态度,他要采取的行为动作,几笔就出来了。尚善也是如此,很清楚的一点,他手下两个爱将是被于成龙处治的,他记仇了,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是感觉不出来的,反正就是知道我的下属被你处理了我就要跟你较劲,这个劲较的他是缺乏应有的张力。不一定加戏,我的做法是,首先我作为一名武将,要突出我武力解决的问题,第二,我绝对不能让于成龙成功,你要成功我就完了,他强烈的行为动作目的没有,很含糊,

  最后午时三刻喝酒,张朝珍说“此事已处理好”后下场,这样的处理太过于草率。张朝珍动作的清晰、强烈对于成龙形象的塑造是有好处的,我不主张给他们加戏,但是至少在刻画这两个人物的时候不要草率,不要匆匆忙忙、一带而过,要加一些东西。

  还有一部分对尚善的处理拿捏的不太准,其行为指向不够清晰,有些台词还需考虑。比如他说的那句“张朝珍跟我讲过,说不定他们跟吴三桂早有勾结”显得有些莫名其妙,没有成为他行为动作的一个支点、诬蔑于成龙、阻挠于成龙成功的动作性因素。因此我建议对剧中某些细节动作再做推敲。我认为可以有一个类似抢位的东西,不是思想情感的高潮,而是戏剧张力的高潮。

  (光明网石依诺整理)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