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画亦有色自来香——访青年艺术家宋振成

2017-09-27 14:28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9-27 14:28:00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光明网讯(记者 石依诺)橘红色的花瓣星星点点地缀在万绿从中,远远望去就像新年夜里的焰火一样喜庆,这是南方著名的“炮仗花”,却通过青年艺术家宋振成的笔活灵活现地“生根”在北方。阳光下的“花朵”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所有美好的期待都在这一片炫亮的光芒里。这不是真实的花草,而是宋振成绘制的国画,他将之取名为《黄金珊瑚》。

画亦有色自来香——访青年艺术家宋振成

  宋振成作品《黄金珊瑚》

  色•难 笔墨当随时代更迭

  “你们看到的亮晶晶的东西,其实是金箔。”宋振成轻轻地抚摸着画板,对记者道出了“黄金珊瑚”的奥秘:他使用了大量的金箔作为画面基底,在生宣纸上用小写意加勾填的画法才营造出阳光下夺目的闪烁效果。金箔的加入改变了传统水墨的固有程式,也为中国画《黄金珊瑚》增加了几分华丽。

  “艳丽的色彩并非浑然天成,金箔也是需要‘发酵’的。”据介绍,画中所用的金箔是经过了5年的沉淀才有了如今的色彩。在作品完成之初,宋振成四处投稿却屡屡不被学术界认可,直到5年后金箔氧化,混合而成的色彩正贴切传统壁画的沧桑感,还完美解决了与水墨边缘结合的问题。“就像生茶到熟茶的转化。”宋振成如此形容金箔的“发酵”,他经过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现在可以像茶厂做出稳定的熟茶一样,控制金属箔的氧化程度,使技术不再成为表达的障碍。

画亦有色自来香——访青年艺术家宋振成

  《黄金珊瑚》的画布中加入了大量金箔,让“炮仗花”看上去更艳丽

  2013年,《黄金珊瑚》沉默了5年后终于浮出水面,在中国画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中获得二等奖,还得到了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先生的亲自点评。也正是这次获奖,坚定了宋振成的艺术道路,让他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更为其后来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奠定了基础。

  “在我看来,笔墨当随时代去。”宋振成表明了自己的创作态度,他认为青年人在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应该有当代的眼光和思维,单独传统的工笔和意笔画法已经不能满足新题材的贴切表现。“找到我认为最佳的搭配,从而创造出新公式。” 80后的宋振成在创作时喜欢挑战新鲜的题材,他会用天马行空的手段将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材料相融合。

  容•易 “珊瑚”香自情怀深处

  “我很享受绘画的时光,享受毛笔在宣纸上摩擦的快感,享受线条从笔尖生发的乐趣,享受将画面协调好的兴奋——绘画能缓解我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据说他除了睡觉、接送孩子和上课,其余所有的时间都在绘画,有时连午饭都不吃。他坦言很享受绘画时的孤独,创作结束了甚至还会失落。“就像父母既希望孩子长大又怕她长大一样,落笔的最后一刻有一种女儿出嫁时的不舍。”

画亦有色自来香——访青年艺术家宋振成

  宋振成

  宋振成出生在沈阳,但是安静的气质让他看起来更像南方人。正是有了这份安静与沉稳,才让他能够坐得住冷板凳,十几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花草题材的创作。

  宋振成于2008年开始进行黄金珊瑚题材的创作,由于作品优秀,他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专项资助,这对于宋振成来说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认可,让他倍受鼓舞。在创作期间,宋振成经过了四十几幅作品的探索,摸索出笔墨、色彩、金箔的最佳搭配,最终创作出12幅作品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结题作品,每件作品既可以单独成画又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通景。

画亦有色自来香——访青年艺术家宋振成

  新材料的注入打破了中国画固有的面貌

  “宋振成的作品以写生、色彩作为突破口,新材料的注入打破了中国画固有的面貌。”国家艺术基金评论员、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张锋这样评价宋振成的作品。2017年,“中国艺术新视界”系列巡展将他精心养育的“女儿”带到全国各地,走遍大江南北,让“黄金珊瑚”的香气远飘四方。6月,他的作品“荣归故里”,回到了家乡沈阳。宋振成亲自化身“讲解员”,为家乡父老讲述《黄金珊瑚》背后的故事。

  “黄金珊瑚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以后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我将创作出更多种类的花鸟画作品。”讲解中的宋振成有些激动,或许7年前屡遭拒绝的他不会想到会有今天,栩栩如生的黄金珊瑚是他的“吉祥物”,更是他创作之路上的“图腾”。画亦有色自来香,是“金子”,总会发光。(石依诺)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