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神访谈录】中国网络文学何以漂洋过海成“网红”

2017-10-23 14:09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10-23 14:09:0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大神访谈录】中国网络文学何以漂洋过海成“网红”

   IP模式助推网文走向精品化

  吉云飞:我想观众,也包括我自己挺想知道,您的网站的核心读者都是一些什么人?

  任我行:年龄上, 85%左右的读者是25岁以下的男性,毕竟我们翻译的作品主要都是男频小说;地域分布上,有30%的读者来自北美,25%的读者来自西欧,20%—30%的读者来自东南亚,包括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这些国家有非常多的华人读者,但是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并不一定会中文,因此有英文版的作品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去看,并能产生共鸣。剩下的读者则分散各地,我们的受众其实是全球所有会英文的人。

  邵燕君:其他国家的读者,包括东南亚地区的读者,他们会看美国的小说吗?

  任我行:也会看,他们谈论中国的网络文学的时候经常会拿一些美国的畅销书来做比较。这样的对比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比如现在大火的《冰与火之歌》,4到5年才出一本,30万字左右。而对于一个网络作家来说,写30万字也就是一两个月的功夫,好几年做出来的产品跟一两个月做出来的产品没有可比性。

  我发现这两年大家都开始更加意识到IP的重要性,以前大家把一部小说写长的原因是想靠码字来赚钱,但是当IP赚钱的模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接受之后,我感觉国内的网络文学市场开始接近于西方的畅销书市场,作品也更趋向于精品化。

  相对比整个欧美的阅读市场来说,我们现在只占了一点点,如果真的要从这一丁半点占到像日本文化那样大的范围,必须走精品化的路线。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产品在西方人眼里就是便宜且质量不好,虽然实际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但是留在他们脑海里的印象仍然很深。所以我们在做文化输出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以数量的庞大自喜,还是要考虑到质量的问题,不管是书的质量还是翻译的质量。我不断告诉自己,不要因为现在有了一些小成绩就过于骄傲,我们发展的空间很大,后面要做的工作也很多,这是我个人对于这个行业在海外发展的一些想法。

【大神访谈录】中国网络文学何以漂洋过海成“网红”

  网文发展传播需尊重应有规律

  吉云飞:现在的一个事实是,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偶像剧已经渐成全球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的网络小说有什么优势?如何让它走得更远、更好?

  邵燕君:今天,国人的识字和文字阅读能力空前提高。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有这么多的人在一个没有门槛又相对自由的空间里面,高频率地生产着文学作品,这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现象。国内网络文学的主体读者“90后”们,他们从幼年时代就接触网络,较早地感受着世界文化,他们是将来创作方面的生力军。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网络文学达到世界最好最顶尖的水平不是不可预期。

  可能我们目前做出来的东西未必能和《冰与火之歌》之类相比,但是我们将来的精品不一定比他们的差,甚至要比他们更厉害。国内网络文学的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机制,使其储备了大量的作者、读者,比纸质文学靠大资本存活的活力要旺盛得多。网络文学要有自由、健康生长的空间,以及跟互联网媒介匹配的形态。给它一个五年、十年的发展期限,它能够达到什么高度,今天也未为可知。总体上,我是比较乐观的。

  任我行:邵老师说到一点我很赞同,就是让作者有一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这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国内的传统出版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比较严格,以幻想为主的类型小说要想取得顺利出版并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并不是十分容易。而网络文学的作者们都是以自己的想象力在进行创作,想到什么写什么,如果受到诸多限制,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欲望。

  长期以来,传统文学界一直对幻想类型的小说并不看好,甚至存在偏见,认为网络文学中的一些场景情节跟史实不符。在我看来,如果要继续让网络文学繁荣发展下去,需要有一个比较自由开放的空间,没有必要以一种特别“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如果完全以史实来要求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很多故事比如穿越类型的故事就写不下去了。

  邵燕君: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文学得以海外传播的前提,是它已经在国内繁盛地发展了起来,这才给了我们将其对外输出的信心。因此,网络文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对外传播中,从业者应当尊重其原来的行业生态,尊重粉丝文化,尊重网络文学自由的生产机制以及传播规律,这至关重要。否则其发展结果可能与我们所期望的将会背道而驰。

  (光明网记者付双祺整理)

【大神访谈录】中国网络文学何以漂洋过海成“网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网络文艺日报”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