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清廉作底色 以大爱为担当

2017-11-09 13:16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11-09 13:16:14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晋剧《于成龙》二改研讨会在太原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石依诺)10月12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晋剧《于成龙》在太原市召开“二改”研讨会。十余位戏剧界专家齐聚太原,出席研讨会并发言,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为进一步打造时代精品、释放艺术潜能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用清廉作底色 以大爱为担当

    晋剧《于成龙》剧照(苏汉卿 摄)

    一己清廉休自满,普渡众生宿愿偿——清朝名臣于成龙以廉洁刻苦的形象深得百姓爱戴,其卓著政绩也被广为流传。晋剧《于成龙》通过对“安抚东山之乱”这一历史事件的还原,重塑了一个心怀百姓、廉能兼备的士大夫形象。2015年,该剧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项目资助,2016年入围中国艺术节“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评审,2017年又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

    10月11日,晋剧《于成龙》在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举办“一改”首演。剧场座无虚席,喝彩不绝于耳,演出中不时爆发阵阵掌声。可以说,“一改”首演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四个多月以来的打磨和修改。早在5月22日,《于成龙》剧组就在北京举行了“一改”研讨会,12位专家针对作品的角色塑造、戏剧张力、舞美布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专业及中肯的整改意见。会后,剧团主创人员即刻组织讨论,汲取专家意见,重点对“招安刘君孚”“劝服刘君孚”“智斗尚善”“拖延时间”四场戏进行修改;同时,针对该剧在音乐、唱腔、道具、服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整。

用清廉作底色 以大爱为担当

    百炼成钢 玉汝于成

    《于成龙》“二改”研讨会是在结合“一改”专家意见之后,再次广泛征求观众意见而进行的第二轮讨论修改。通过“两改两演”的方式,为剧目的修改提升提供更多建议,助推剧目千锤百炼,打磨精品。

用清廉作底色 以大爱为担当

    晋剧《于成龙》二改研讨会(苏汉卿 摄)

    在观看此次演出的观众中,有很多参与过“一改”研讨会的专家。在之前的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被主创吸收采纳,体现在了这一次的演出中。“上场研讨会我提出了舞台造型语汇缺乏统一性的问题,在本轮演出中得到了妥善地解决。”山东省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一级舞美设计于鹤咏对修改后的舞台效果表示满意,他认为打磨后的舞台设计更加精致,让意与境、虚与实、情与理上作了有机统一,对剧情的开掘、主题的深化起到助推作用。

    “从昨天的表演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次做了很大地改动”中国戏剧家协会月刊《剧本》原主编黎继德对于前一天的演出表示意犹未尽。他表示,从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中看到了主创们对艺术的坚持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感动于这个艺术家团队的品质与精神。

    “上一次我建议主创从内容上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在昨天的演出中,我看到了他们做出的改编。”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也参与了上一轮的修改讨论,她认为剧目添加的历史背景介绍,凸显了于成龙这一人物的历史价值。

    爱民有道 艺无止境

    晋剧《于成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以清廉为底色、以爱民为核心,这就使得该剧塑造出的于成龙的艺术形象超越了以往同类题材的人物设置。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晋剧《于成龙》不是简单地刻画了一个历史人物,更书写出了为官者的社会责任和为政追求。“‘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点在该剧中体现得很充分,更为难得的是,主创并没有将这样一个角色脸谱化、概念化。”崔伟说,在以往的剧目中塑造的能吏形象大都是“无我即天下大乱”的脸谱化形象,但该剧对于成龙的形象塑造主要体现在精神品格,尤其是其身为布衣、心系社稷的情怀,在精神上给予观众很大的感召和启发。

用清廉作底色 以大爱为担当

    晋剧《于成龙》剧照(苏汉卿 摄)

    “这个戏为什么在基层能够这么受欢迎,原因就是以民为本的精神内核所散发的强大生命力。”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陈涌泉看来,《于成龙》这个作品非常接地气,剧中体现的民本思想赋予了这个作品更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他也表示在表现于成龙有所顾及和犹豫的剧情设计中,因为缺乏内在矛盾的张力,使得剧情不够吸引人。“从于成龙的角度来说,他内心的波澜表达的不是很到位。”陈涌泉建议在设置戏剧冲突、展现人物复杂性时能够再大胆一些。

    “编剧郑怀兴老师写了一个不一样的于成龙。”湖北省文联原主席沈虹光看过很多版本的“于成龙”,却唯独对这一版印象深刻。“戏曲语言在剧中进行了充分展示,到现在剧中的一些画面和唱腔还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沈虹光认为,这部戏的完美之处就在于其将主题和戏曲语言进行了完整表达。

    “主演谢涛的声音一出,我就感受到了晋剧的醇香,就好像喝了一杯舒适的老白干,回味无穷。”北京演艺集团艺委会副主任王亚勋认为,该剧在唱段的处理上极其精细,每节唱段都有自己的特色,唱腔与人物的情感结合行云流水,将戏曲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吉林省作协副主席孙喜军也参与了该剧的“一改”研讨,他当时提出的“没有利用好历史背景”这一问题在上一轮修改中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一次,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要将剧情与历史背景结合起来。”他建议主创团队结合历史背景写出民变后的连锁反应,以彰显出民变的危机感和安抚的紧迫感。

    匠心筑梦 不忘初心

    “对于我来说,表演就是一场修行”。《于成龙》主演谢涛有“晋剧第一女老生”之称,面对专家的意见,谢涛心态很好。“一出戏想要立得住、走得远,就需要一次次的研讨。我特别珍惜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财富。”谢涛坦言,演员的自信在舞台上,而剧目的自信在专家和群众的肯定里。

用清廉作底色 以大爱为担当

    晋剧《于成龙》剧照(苏汉卿 摄)

    为了广泛吸取意见、打磨精品,本次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两名观众到现场“提意见、挑毛病”。在海关工作的张新年是一名资深戏迷,也是谢涛的“粉丝”,“《于成龙》这个剧有一个点特别打动我,就是从历史故事中挖掘出的时代价值。”张新年从剧中感受到了古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更领悟到了当代为官者应有的担当,他认为这对现实有着很好的警示作用。

    “‘花开梨园唱新曲,独树一帜舞东风’。这是昨晚我和老伴为《于成龙》写的几句打油诗。”热爱晋剧的龚晋文是山西省职工医学院的一名副教授,他认为该剧最大的意义是实现了文化引领。“戏曲艺术实际上是一种高雅艺术,但是很多表演者为了迎合大众而将其演绎得过分通俗化、庸俗化。”他认为《于成龙》是对艺术本体的尊重,更是艺术价值的回归。

    “我们希望将《于成龙》打造成一部经典剧目。”山西省太原市原宣传部部长范世康介绍,《于成龙》肩负着净化政治生态、重塑山西形象的历史任务。同时,他也由衷地希望经过多回合地打磨、修改将这部剧打造成文艺精品。“我们将会认认真真地消化诸位的意见,继续做好‘两改两演’的工作。”范世康表示,山西省晋剧艺术研究院将竭尽所能向国家艺术基金及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晋剧《于成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廉、担当的好干部应有的样子,而这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干部特质在新时期、新常态、新形势下,显得尤为宝贵。思忆英贤卷心浪、豪情万丈迫胸膛——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于成龙》更像是在回应时代的召唤,于风云交汇之处竖立丰碑,弘扬清廉精神。(石依诺)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