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吕晓萌:一个世纪的守望,鹏城雅集的青春

2018-01-02 18:08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1-02 18:08:4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系列评论•深圳站

吕晓萌:一个世纪的守望,鹏城雅集的青春

  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上发表了其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以美育代宗教说》。2017年,“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深圳站开幕。沧桑一叹,整整百年。青年艺术家们今日灿若星辰,花开锦簇,承一国之厚望;然而展望前程,更应谨记先驱所行、不忘来时之路。回溯艺术史的蜿蜒长流——民族复兴一路走来,又历尽了多少百转千回?

吕晓萌:一个世纪的守望,鹏城雅集的青春

  “美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嬗变过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艺术复兴的奋斗历程。这条道路走得艰难,却恰恰彰显了它的价值。“美”是人类最朴素、本真的追求。人人都渴望美,艺术家更不外乎。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不乏创作的热情,但也要面对艺术的艰难。杭间教授所言:“‘艺术地生活’之所以艰难,在于‘艺术’的界定。”这句话将“艺术”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学语境中,亦是说——艺术创作者不但要省思自我,还需直面社会。他们需要具备对世界极为敏感的感知意识、以及将所思所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能力。

  自古至今,无论东西,凡为艺而战者皆背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与夙愿。范宽奠定国史巨碑之作,自己却藏名于山水之间;梵高落寞孤寂一世潦倒,身后却撼动西画之文脉……可喜的是,在鹏城深圳的巡展中,虽然其中一些青年艺术家尚处于个人风格的探索期——然而在他们所创作的书法、绘画、工艺美术与摄影作品中,却集中呈现了中国青年的担当。可谓跃然赤子之情,嘹亮青春之歌。

  焦立强的水彩《工业备忘录》通过对一线工人的情景描绘书写了“中国梦”的奋斗之路;录洁囡的国画《乐守——民间手艺人》从民艺的角度谱写了民间艺人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的乡土坚守;姚莉芳则以水墨挥就《丝路之情——朝圣敦煌》,歌颂了纵横时空的心手合一;惠波的绢本《瑶山情》情真意切地勾勒出华夏民族的血浓于水;而彭伟的黑白木刻《盛世益州》采四米长卷为“框”、古货币“交子”为线,表达了特定历史情境中,有关局部中国的一种叙事。

  巡展的作品中,亦不乏对时下社会问题的一些反思与观察。刘悦的油画《手机围城》便从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出发,有意识地营造了一个并置空间,以群体孤独向当下社会提出诘问——无线信息科技的发展令人受惠,但是否也在同时消迩了人与人之间直面交流的美好?周亭的油画《记忆的味道》则用朦胧如雨的笔触,借四幅一组的形式将时间的流动性导入空间,含蓄地描绘了青年人潜意识下的城市印象以及“偶发”所导致的群体自觉和茫然不定……

  每位艺术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匠心独具地刻画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善与美。国家艺术基金的引领使得原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家能够于鹏城“雅集”,以“画”为“话”,实属难能可贵。而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对深圳而言更是颇具意味。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里本就是一座青春之城——无论是从城市的宏观、抑或个体的微观,都蕴含着青春韶华对“梦”的无限追求。而在地缘上,展览所在的中国版画博物馆位于龙华观澜,此处正是曾经的青年版画家陈烟桥先生的故乡。

  遥想当年,鲁迅先生勉励陈烟桥之书信所寄:“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言语平实,却道出了艺术的真谛,也为青年艺术家砥砺前行指明了方向。(作者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信息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