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吴慧平:书法教育中的“教”与“育”

2018-01-02 18:07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1-02 18:07:3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系列评论•广州站

  吴慧平:书法教育中的“教”与“育”

  二百年前的德国教育宣言曾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宋代大儒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书法教育是一种生命化的教育,一直贯穿于人的一生,正如古人所谓的“人书俱老”。教育工作者从事书法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几个书法家,而是在传授书法技法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得到文化的熏陶以及精神品格的塑造,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书法上的成功比任何一个专业都来得缓慢。正是这种慢,彰显出对教育过程的肯定,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书法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教的是技术,育的是精神、传统。书法教育的成功在于“育”,是在书法技法的教授过程中,使得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见识得以宽阔,兴趣得以培养、内心精神世界得以提升。

  在中国民族发展历史的记载中不能缺少书法这一笔。正如没有书法艺术参与的美术教育是不健全的美育一样。书法艺术是供心灵栖息的港湾,在这里,心灵得以慰藉,生活中的种种不快、烦恼与压力得以消除。书法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它不仅可以表达情感,使他们的各种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释放;也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整个校园教育中,书法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真正的书法教育家一定是具有匠人一般的熟练艺术技巧,又有浓烈的个人教育理念,是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合二为一。一个真正的艺术教育家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呢?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二是具有对艺术形式的敏感分析能力,前者指向内心,是精神层面的,后者指向外在,是物质层面的;三是要有审美的心胸。

  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有三个来源,分别是来自于儒家思想的“仁”、道家思想的“游”和禅宗的“悟”。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艺术的三大审美范畴,分别蕴含着三种不同的气韵,即儒家思想的沉郁、道家思想的飘逸、禅宗的空灵及其分别对应的正气、仙气与灵气。这三种来源综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语境、哲学境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教育才得以成为可能。

  书法是一种文化,是一门视觉艺术,因此书法风格的构成都逃不脱形式的约束,只要我们有着一双慧眼,就能看出形式背后隐藏的秘密。这便是书法教育物质层面的“教”,强调的是技法的教育。

  书法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画的律动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完成个人内在生命呈现的视觉艺术。它离不开汉字,更离不开笔画的组织。笔画的运行轨迹与个人的心迹相连,书法的创作就是个人的生命律动主动地在纸上空间呈现。由一定的笔画顺序形成了时间的流动,由时间的流动引发书法的律动,进而由这种律动线条的有节奏塑造出书法形象。当这样的线条以一种有节奏的方式流动起来时,字与字之间、字与字组、字与字行之间都会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线与形紧密无间、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鲜活的生命喷薄而出。书法恰似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舞蹈。线条美的呈现主要体现在笔压、节奏、贯气、速度、方向、墨色等方面。形式美的呈现主要体现在多样统一,具体而言,则有一些特殊的形式法则:如重心、平衡、调和、律动、对比、反复、重复等。

  这些便是书法教育的全部内容。诚如爱因斯坦所说,仅仅以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专业教育可以让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书法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样如此。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通过详细的技法教育使其掌握如何欣赏的能力。即以美育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成长为目的。这就落到了最后一个方面,书法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审美的心胸。审美是一种精神滋养,在人的成长阶段,精神方面的滋养更能成为生命内在的东西,使得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充满诗意,能坦然面对一切。

  书法教育,“教”的是什么?是法,一种方法与标准。它表现为书法本体所需要的一切技术层面的东西。如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书法教育,“育”的是人格,最终体现为“书如其人”。真正的书法教育,是一门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精神层面,从而彻头彻尾成为一个既具有中国人面孔,也具有内在中国人精神的具有审美心胸的人。

  (作者系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