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纪录片又一年,这个黄金时代能否被超越?

2018-02-14 10:59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2-14 10:59:1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三、家国情怀:纪录片中的别样中国

  纪录片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生百态和光阴流转,2017年纪录片题材广阔,异彩纷呈。很多作品以深切的人文情怀,独特的选材视角,生动的表达手法,围绕社会发展、公共议题、文化传承等众多内容,进行有思想深度、情感力度、艺术精度的表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2017年出现了多部优秀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和时代主题相契合:《辉煌中国》《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公仆之路》《国家相册》《港珠澳大桥》《大国外交》《中国影像方志》等;其中,纪录片《辉煌中国》作为十九大献礼作品,总结了过去五年里国家的变化和发展,展示出了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内容丰富多彩,手法精湛卓越,用宏伟的结果与详实数据展示中国发展,知乎上一位用户评价到:“《辉煌中国》标志着中国已经从韬光养晦到世界秩序领导者的转变,媒体不再是引进或抵制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而是堂堂正正地立在这块土地,告诉世界,中国之狮已觉醒。”

  文化自信不仅是外向的心态,更是创作者在面对国内年轻一代观众时,应有的定力和信心。细寻近年来被年轻观众热捧的纪录片,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舌尖上的中国》,都有着这样的属性标签:清新脱俗地呈现了本土文化中的匠人匠心。2017年《本草中华》《百年巨匠》《了不起的匠人》等纪录片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巨匠》更是经过8年艰苦奋斗在2017年全部摄制完成,110集囊括了43位20世纪中国文艺领域杰出代表,本片把文艺先贤还原为鲜活的形象,讲述他们的艺术、人生和深远影响,可以说是一部视觉版的近现代中国文化史。

  从经济社会的巨大成就到自然环境的伟大雄奇,从震撼人心的尖端科技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纪录片为新时代打造亮丽的中国名片,也用“国宝”打开了年轻人的眼界。《本草中华》将与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华本草,融入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伟大智慧,透过一个个医药人传奇而质朴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年轻观众们的心,收获豆瓣8.8分的“零差评”。在东方卫视播出期间,30岁以下观众的比例达65%;而通过爱奇艺观看该片的30岁以下的受众占比则达到95%。央9《如果国宝会说话》《创新中国》2018年开年播出,豆瓣评分分别为9.5分、9.3分,用“文物”、“人工智能”撩动年轻一代的心,这些积淀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科技的优质内容被再度“炒热”,也使得国人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中华文化的再崛起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如果国宝会说话》短视频的形式能够充分满足当下观众“充电五分钟,穿越八千年”的文化需求,以轻松畅意的姿态汲取文化精华。

  四、年轻一代:纪录片让老少三代不换频道

  回顾2017年,国产纪录片逐渐从冷门小众走向大众,从“佐餐”变为“正餐”,尤其备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些纪录片不仅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更有可能“拯救”传统媒体,让观众重回电视。

  真正让年轻人进入纪录片圈子的当属前些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平台热播,吸引了众多80后、90后观众。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纪录片在网络视频用户的偏好中位居第五,占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网络视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纪录片的受众也是如此。《寻找手艺》、《如果国宝会说话》、《水果传》、《创新中国》等几部作品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大批年轻人自愿充当“自来水”宣传,从而使这些纪录片成为“网红”,讲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纪录片《创新中国》B站评分9.9分、B站播放量超430万、腾讯视频评分9.4分,播放量超730万。

  西藏题材的纪录片《极地》,口碑播放量不逊前者,豆瓣评分9.4分,B站播放量超过170万。《极地》还将镜头聚焦在西藏人的日常生活上,如年轻的电影放映员、60多岁的老闺蜜等等,打动不少观众。有网友称,美景之外透着人情,看完之后心里的负累都放下了 。(《水果传》)

  创作者在内容上的坚持成为不少传统手艺、传统工匠、国宝类等较有深度的纪录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一部由非专业人士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手艺》,在网上走红。三位主创历时三年,辗转23个省份,以“行走式记录”的方式将199位手艺人和144项传统手艺带到观众面前。《寻找手艺》导演张景曾表示,他没想到自己的纪录片会在B站火起来,这打破了他对年轻人的预期。《了不起的匠人》创作团队知了青年CEO李武望之前也担心过,年轻人会不会对传统文化、手艺不感兴趣,播出后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很多90后、95后对传统文化的喜好、关注远超我们的想象。”

  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社会正趋向“橄榄球”型结构,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逐渐构成主流群体,他们有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对社会痛点具备反思能力,对电视文化消费品质也开始有一定追求,纪录片与他们的审美趣味更加匹配。“随着高收入人群和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从纯娱乐转向接受更原创、更有见解、更真实的内容。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渴求知识和视野,渴求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情实感,渴求高品质的内容,在文化消费升级的时代,真实类内容将点亮下一代中国荧屏。

  2018年初的《水果传》接力2017年纪录片的年轻热,再次成为年轻人群中的爆款纪录片,哔哩哔哩视频网用户评分高达9.7。充满色彩活力、科学探索精神并自如穿梭全球文化,这部“水果百科全书”全网播出量两月破亿,是17年以来网络数据最亮眼的中国纪录片。《水果传》一改传统纪录片的沉闷、冗长,以精美视觉、年轻语态和当代表达让观众耳目一新,评价其为“第一部水果史诗纪录片”“刷爆朋友圈的国产片”。Amazon等海外传媒洽谈合作,《水果传》有望成为2018年第一部走向国际的国产纪录片。

  五、社会效益:首部破亿纪录电影《二十二》

  2017年,纪录电影《二十二》以1.7亿元的总票房成为如今国内最卖座的国产纪录电影。不少观看了这部纪录片的观众认为,《二十二》兼容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和大电影的浸入感,增强了沉重历史对观众心灵造成的震撼,进而在好口碑的推动下实现了票房的逆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尽管纪录片人一直尝试通过院线放映的方式让纪录片走向更宽广的受众,但寡淡的票房收入阻碍了纪录片电影市场化的进程。2017年暑期档,两部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和《二十二》成为票房黑马。其中《地球:神奇的一天》于2017年8月11日领先全球在中国上映。该片豆瓣评分8.2,也让观众感叹“暑期档终于迎来了一部神作”。三天后,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正式公映,从最初上映时仅有1.5%的排片量到票房成功破亿,仅用了6天的时间。全国排片更是一路走高,最高时已经上升到10.9%。

  2017年,《二十二》使小众的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大众”。从外部因素来看,口碑的发酵以及明星的自发帮助,一定程度上让关注度迅速上升,张歆艺、袁弘、冯小刚、黄渤、吴刚、张静初、徐峥、濮存昕……一长串的明星通过微博推荐,为影片票房起到不少帮助;另一方面,此前刚上映不久的《冈仁波齐》取得近1亿元的票房成绩,也为《二十二》打开市场做出了一定铺垫。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时下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告别昔日高大上的形象,注重观照现实生活、剖析社会问题、描述普通人的日常,让观众感受到更多人文关怀,获得了更多情感共鸣,其中不少题材紧跟当下热点,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当影片内容更接地气、更贴近人心,自然也更有观众缘。

  国产纪录电影、纪录片的崛起,更引发社会的关注,并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分析:“这个片子的主题是非常凝重的,风格也是很严肃的,它所思考的问题虽然不是和每个人相关,但其实是和我们的民族相关,是和我们的历史相关,这个相关性就构成大家看这个片子的理由。”无论是明星对影片的赞助声援,还是普通民众对超前点映、众筹和转发的支持,通过名人效应和新媒体传播的力量,观众的共同情感通过一部电影集结起来,最后转化成票房。

  与其类似的还有纪录片《生门》,这次的社会关注侧重于对片中人物的帮助。《生门》是一部关注早产、呼唤大病医保的纪录片,在电影刚推出时,片方推出“先看片后付费”全国百场点映活动,活动所得费用全部捐助给早产儿救助基金会。在2017年电视版播出时,再次引发社会讨论,众网友纷纷向片中主人公捐款。纪录电影《出山记》讲述扶贫真相近期将在全国院线上映。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认为,纪录片对于过去和未来,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承担着一份独特的责任。但它的责任还远不止于此:纪录片还应当帮助我们超越眼前的功利需求、探索未来的方向,帮助人类建立长远的梦想,探索更美好未来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