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笔性墨情,气满乾坤

笔性墨情,气满乾坤

2018-02-26 14:18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笔性墨情,气满乾坤

——访青年艺术家沈速

  在电脑全面普及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用键盘代替笔墨。当整齐划一的字符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对笔性墨情地坚守就显得尤为珍贵,每一寸墨香都值得被铭记。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书记沈速就是这个时代中值得被记录的一笔。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德聪曾形容他的作品“灵活多变、富于情趣”。2015年,他的书法作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词选抄》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因作品书写出雄浑气魄、铁血军魂,在业内引起各方好评。

笔性墨情,气满乾坤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词选抄》 章草

  接受记者采访时,沈速正在练习章草,刚好落笔在“笔性墨情”的“情”字上。这句话出自刘熙载在《艺概•书概》的名句:“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沈速笑着告诉记者,这也是他的创作理念,闲下来就会经常写一写,寄情明志。

  一个没有特质和独立思考的艺术家是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的。这个时代并不缺乏有观赏性的书法作品,但是如何做到撼动人心,却很难。沈速以其别具一格的书法感悟,在当代艺术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这个浮躁的社会留下了一段启示。

  墨作龙蛇 笔耕不辍

  苏辙在《次韵刘贡父题文潞公草书》中写道:“应笑学书心力尽,临池写遍未裁衣。”用这两句诗来形容沈速的成长经历再合适不过。十岁的时候,沈速师从一位书法家,这位老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却依然刻苦练字,每次长途坐车的时候都要运腕空写,这给了年幼的沈速很大的触动:“年仅十岁的我,从心里明白书法的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因为受到了启蒙老师的影响,在后来的十多年中,沈速一直笔耕不辍、勤勉自检,终在书法领域打拼出一片天地。

笔性墨情,气满乾坤

  沈速近照

  沈速在本科阶段主攻国画,在硕士阶段才转攻书法,师从赵振乾。虽然有书法基础,但是在刚读研时,他仍然是同学中基础最差的一个。为了补齐差距,沈速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一个阶段我是住在收藏室里的,”沈速说,上学的时候很多经典碑帖是不允许拿出收藏室的,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临摹这些作品,他会在整个大楼熄灯后偷偷躲在收藏室通宵临习。“当时天气寒冷,整晚就靠一瓶二锅头和一包花生米御寒。”明明是一段苦涩的时光,但是现在回忆起来,沈速却觉得很幸福。“这三年恰恰是我在书法技艺上突飞猛进的阶段。”研究生毕业后,表现优异的他被三峡大学选作任课教师,专门从事书法教学工作。

  “我作章草,是对艺术的追求,无‘赴急’之为。”谈到章草创作,沈速说自己“学不会功利”,一直遵循“五项原则”。“第一就是下笔有源,”沈速在创作时虽然也会揉以创新,但每一笔都遵循章草法则和规律,绝不臆度生造。“其次是我在学习中转益多师,铸熔百家,以为我用。”沈速在多年的书法生涯中,凡所能见到的章草作品无不临习,从古至今逐一揣摩品味,以丰满羽翼。“第三是忘我”,每次作书,沈速都会全情投入以至忘我。第四是不求变而自变,“事物的变化都需要过程,如果骤然变化,则会面目全非,颠倒本末。”沈速坚持在书法研习中“文火慢熬”,不求速化,老而弥坚,书法境界也将不断升华。“最后一点就是不求工”,沈速在下笔时不激不厉,不温不火,以平和心态进行创作,用淡泊心性以抵抗浮躁。

  以文养字 以诗养性

  几年前,沈速了解到“草圣”林散之的一个观点——书法不是写出来的,是学问养出来的。这个观点让沈速对自己的书法又有了新的审视和思考。“我想,书法家的根本出路在学问和修养。”讲到这里,沈速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书柜上的藏书。“我坚信,书法中的文字内容,是书法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沈速看来,当代书法若只作形式上的创新而置文字内容于不顾,便是艺术的倒退。

  “汉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东方文明特产,如果汉字只剩下无意义的外壳,那么无论书法家把它“创作”得如何美丽动人,都难逃迅速灭亡的厄运。”沈速认为,“写什么”和“怎么写”对书法家是同等重要的两个问题。汉字作为书法创作的对象,书法家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书体和笔墨语言,将其形、音、义展示出来。书法家的形式语言,是有“意味”地点画笔墨线条,这种“意味”应与汉字的语义系统相对接。“具体地说,书法家的创作,其实就是把具有特定语义(意境、风格)系统的诗文,用笔墨的形式加以表现、演绎。”

  师故而不拟古

  “沈速的章草体现了古质与今妍的统一。”周德聪这样评价沈速的作品。在这位宜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看来,沈速作为一个“80后”能将传统与现代糅合地如此巧妙,十分难得。“一方面得益于他对汉隶的广泛临习,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行草的规模与领悟。”周老先生注意到沈速对“字相”进行了疏密分配,这样的处理为整体作品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动势。“章草字形虽小,却让沈速写出了大气魄。”

  在作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词选抄》中,沈速保留了传统的创作材料——仿古宣套纸,这让作品看起来更加古朴厚重、有历史的纹理。沈速在创作上打破常规,将整篇书写的章法模式拆开,采取分段式、分片式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了较为新颖的书法创作模式。“我在书体、形式和材料上不断地进行着尝试和试验。”经过多次尝试和不断钻研,沈速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师故而不拟古”——这是沈速对自己创新理念的概括。章草虽为传统书体,但却在沈速笔下晕出了现代的气息。“艺术当随时代,书法亦然。”沈速一直很喜欢清初石涛的名言——“笔墨当随时代”,沈速将创新看作是“未来的经典”,因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会经历传承和创新。在学习古代碑帖时,他也注意将当代艺术风格融入创作中,不断进行创新突破。“一味的模仿古人或者毫无传统功底的盲目创新,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沈速认为重创新、乐传承才能走得更远。“在这个以竞技为基本特色的场景下,书法家容易思想浮躁,也容易忽视对精神地锤炼,迷失方向。”正因如此,沈速在创作中十分注重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并一直将传承放在首位。

  文以载道 字以寄情

  “文以载道”向来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直是文人墨客的责任与担当。沈速从小受中原文化熏陶长大,对于国土家园有种与生俱来的敬畏。2015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沈速应邀到宜昌某部队进行艺术讲座和书法交流。在参观了荣誉室后,他被部队的铁血军魂深深地震撼了。“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人民子弟兵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铸造了一道坚实的高墙。正是这道高墙,让我们能够拥有现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适逢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为铭记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沈速决定创作一系列以抗日战争诗词为主题的书法作品。

  “我觉得我有责任将这份正能量传递出去。”为缅怀革命先烈,讴歌民族大义。沈速选择抗日爱国诗词作为创作主题,将章草定为创作书体,以条屏的形式进行书法创作。“我希望既能警示当代年轻人勿忘国耻,又能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沈速坦言,艺术应该体现人民的喜怒哀乐,真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引领和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经过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几个严格筛选的环节之后,沈速入围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接到立项通知书之后,顿时觉得重任在肩,有一种被嘱托、被信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了基金的资助,沈速才得以从北往南顺利走访抗日战争旧址——平型关、喜峰口、台儿庄、腾冲等地;参观了多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同时全国寻访抗战老兵,查阅了大量抗战相关文献资料和图片。“在遗址、遗迹、遗书中凭吊先烈、感受英魂,在对历史的回望中书写慷慨悲壮之气。”

  2017年,沈速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词选抄》作为 “中国艺术新视界”的参展作品走过大江南北。每至一处,作品都会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像脊梁一样挺拔。书法界总是强调“筋骨”,沈速创作以抗日战争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就是受到“筋骨”之说的影响,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艺术审美的追求,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脊梁从来就没有弯过、筋骨从来就没有断过。”

  (光明网记者石依诺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