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中国》:用科技点燃爱国情怀

2018-03-01 17:07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3-01 17:07:1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 汤嫣

  一部好的科技纪录片,不再局限于让人们走近科学,更在于让人们走近前行的中国,感知时代的步伐,让人更深刻地理解到“厉害了,我的国”。

《创新中国》:用科技点燃爱国情怀

  今年春节前后,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的纪录片《创新中国》的荧幕反响格外突出,成为继《朗读者》《国家宝藏》《航拍中国》等高品质文化类节目之后,央视推出的又一部“爆款”作品,全片分为“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潮起”六个主题,并首次成功通过人工智能“重现”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不同于以往解读高科技时的枯燥冰冷,《创新中国》把视角对准了有温度的人、接地气的生活以及不断发展的中国,以科技的奇妙点燃每个观众心中对祖国的自豪感。

  如今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创新中国》在央视纪录频道的重播,又一次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大家围绕片中提到的新技术、高精尖人才等话题,掀起了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命题的讨论。《创新中国》的播出,又一次用科技燃起了观众的爱国情怀。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发表了此番重要讲话。

  科技本身是冰冷的,是广大科技者的情感与梦想赋予其温度。高科技少有人理解,但情感却可以令人感同身受。《创新中国》正是将科技成果背后的人物故事娓娓道来,讲述科学家的笑与泪:例如研发无人驾驶汽车以及无人机团队力克一个个难关后,科研人员脸上会心的微笑;例如阿里巴巴的王坚,一路背负着误解与质疑直到最终被认可时哽咽的泪水……比起技术,“寂寞和争议才是革新者的必经之路”之类的真情实感给观众带来深切的共鸣。影片还大篇幅的刻画江西赣州边缘山区的快递员小哥陶文斌,他没有优越的家境、也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也能牢牢抓住物流无人机的创新机遇,学习“操作无人机给山区送快递”的技术,以此改变自己的人生。这些人就如你我一般,不论职业、不论出身,带着炙热的情感站在中国创新的浪潮下,共同见证这片热土的日新月异,感恩科技带来的成长。

  科技本身是高深的,服务于日常生活才使其具有意义。《创新中国》影片紧扣“创新”这一宏大主题,将焦点投向最前沿新潮的科技突破与成果的同时,能够回归于科技对个人、政府、社会发展的改变,让创新的意义更加厚重。影片展示的物流无人机最终将带着货物飞往快递员很难到达的偏远山区,物联网可以将更多的人囊括其中;无人驾驶的发展最终会呈现在日常的城市交通中,开车变成一种享受,城市的早晚高峰不再令人头疼;用石英针给蚊子做绝育,听起来匪夷所思的高难度技术,最终将服务于人们的健康,革登热、疟疾等疾病不再困扰人们;传统的农业也将在创新中迎来新的生机,技术的创新直接带来粮食的高产,也将带来“鸡粪发电”等前所未有的技术与新的产业机会;当量子技术继续推动数据的快速交换让互联网更加畅通,当空海技术持续探索未知领域让人们认知更广阔的宇宙……创新不论从中国的哪个角落出发,最终都将回归到一点——服务于人们看得见的现实生活,创新是这个国家持续改善人们的生活的有力抓手,才能燃起观众超出纪录片魅力本身的民族自豪感。

  科技本身是无国界的,但领先国际才能体现创新的民族担当。《创新中国》影片展现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和影响力。影片中:中国的科研团队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从不迷信所谓“国际权威”宣布的不可能,不断努力尝试,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国际性的难题。这一过程体现着中国创新在拼搏奋斗中,有着“直道超车”赶超世界的决心。中国人的脚步在不断前进,中国科技体现的“中国速度”将令人自豪。创新,不仅改变着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与地位,也更新我们每个人对“爱国情怀”的认知。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一理念如何体现?《创新中国》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在这些天的电视荧屏上,科技不再冗长古板,也不再高不可攀,它迈着年轻时尚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同时,也改变着国家的发展,也将个人和国家更紧密的黏合在一起,燃起了观众的爱国情怀。这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故事的讲述有了新的模板,如此高品质的纪录片让中国的文化类节目前景光明。一部好的科技纪录片,不再局限于让人们走近科学,更在于让人们走近前行的中国,感知时代的步伐,让人更深刻地理解到“厉害了,我的国”。(汤嫣)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