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归雁回了衡阳,诗人去了远方

2018-03-22 14:12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3-22 14:12:3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刘昀昀

  2018年3月19日,台湾诗人洛夫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洛夫原名莫运端、莫洛夫,祖籍湖南衡阳,1949年夏去了台湾。他是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

归雁回了衡阳,诗人去了远方

  洛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异乡。他说:“如果你迷恋厚实的屋顶,你就会失去浩瀚的繁星。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心中有诗,瞬间即是永恒。”他是仰望浩瀚繁星的人,他是心中有诗的人,背着沉重的乡愁,去了远方。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1928年5月,洛夫生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东乡相公堡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无承其父业之意,反而迷恋文学,尤其是冰心的诗歌与散文。洛夫15岁时,正是想爱不敢爱的青春年少,读到冰心的《相思》,对他往后的诗歌创作形成莫大的启发。洛夫高一时开始写诗,并在《力报》副刊上发表自己第一首诗——《秋风》。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洛夫在未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只身赴台湾学习。这一去,便是四十年。

  洛夫为了求学的梦想来到台湾,却发现台湾并不尽如人意,生活没有浪漫和有趣,只有四下的举目无亲,异乡的走投无路。直到1954年,洛夫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了《创世纪》诗刊,并成立了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这才为洛夫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路。

  据洛夫回忆,《创世纪》诗刊刚刚创办时十分简陋,没有经费印刷,也没有专人配送。在艰难的初期,这几名创办者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印刷刊物,有时候遇到诗刊印好在印刷厂拿不出来的情况,就将手表等物品典当了去换刊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支撑他们去印刷这样一本刊物的只有情怀与热爱。

  时至今日,台湾《创世纪》诗刊成为华文世界刊龄最长的诗歌刊物。洛夫主编诗刊将近30年,他对作品的挑选极为严格,因此承受了台湾诗歌界的不少谩骂与不理解,但他始终忠于刊物的深度与创意,挑选最成熟的作品。

  1965年,婚后的洛夫被派到越南西贡任军事援越顾问团英文秘书,他近距离见证了战争与死亡,混乱与逃亡。这样支离破碎的现实场景,往往会在诗人心里生根发芽,所以洛夫用悲伤而真实的笔触去写出现实的残忍。这一期间,洛夫写出了著名的“西贡诗抄”,他说,“一颗颗头颅从沙包上走了下来/俯耳地面/隐闻地球另一面有人在唱/自悼之挽歌/浮贴在木桩上的那张告示随风而去/一副好看的脸/自镜中消失”。

  1979年,洛夫访问香港,诗人余光中陪同他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离乡三十年来洛夫从未回过家乡,眼看家乡近在咫尺却过不去,近乡情切的感情催使洛夫写下了震撼人心的诗——《边界望乡》,表达了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与落寞。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母亲,我追你到旷野,四顾茫然

  1988年,离乡四十年以后,洛夫第一次回到家乡。这时的家乡,是伸手可及的故土与萦绕耳畔的乡音,已不是在落马洲时,伸手抓回来的是一掌冷雾。

  他回乡探亲时发现母亲已于1981年去世,此时的洛夫已经60岁,他说:“这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流放’,这次‘流放’让我永远地失去了妈妈。”

  为了纪念离世的母亲,洛夫写下长诗《血的再版》。在这首诗歌里,洛夫字字泣血,表达了对亡母的思念和对往昔的怀念:“黄昏又一次来临/余辉犹温/室内/慢火在熬着一锅哀恸/我拉起窗帘/夜急速而降/赶来为我缝制一袭黑衫/母亲/我真的不曾哭泣/只痴痴地望着一面镜子/望着/镜面上悬着的/泪滴/三十年后才流到唇边……这首《血的再版》,曾在当时的台湾传诵一时。

  此后20余年间,洛夫曾多次回到家乡,他说:“衡阳是我的出生地,我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白马般的少年,对一个海外游子来说,衡阳是我永远的梦土,是联系着我和祖国的一根脐带,也是一块永远不能磨灭的胎记。”在衡阳,他将自己的全部创作手稿捐献、进行学术讨论、与同行或学子畅谈。飘荡的游子,终于站在了家乡的路。

  思想死了,诗,才开始飞翔

  “诗之入魔,自有一番特殊的境界与迷人之处,女人骂一声 ‘魔鬼’,想必她已对你有了某种欲说还休的情愫。古有诗圣、 诗仙、诗鬼,独缺诗魔……唯我目前道行尚浅,有待更长时间的修炼。”超现实主义的洛夫,不断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古典与现代结合。他在1974年出版了诗集《魔歌》,这本诗集被评为台湾文学的经典之一。自这以后,洛夫便被诗歌界称之为“诗魔”。

  台湾诗人颜艾琳评价洛夫说,“他们这一代诗人经历过了战乱,颠沛流离,生命的厚度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洛夫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前半生打过越战,之后能40岁左右在金门成家立业……在诗歌创作和书法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感觉”。在洛夫的诗歌中,浓缩而简练的言语里包括了一整个复杂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穿越时空的。他的诗歌既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写法,也是一种极具美感的写法。

  因此,在这种美感与时空穿越的趋势下,2001年洛夫“与世隔绝”十个月,写出长达三千余行的长诗《漂木》,并凭借这首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完成《漂木》长诗的这一年,洛夫已73岁,他在这本诗集的封面写下了“赠予吾妻陈琼芳”,短短几字,爱意浓浓,或许这也是诗人内心独有的细腻。

  在《漂木》的小序中,洛夫写到,“此诗主要在写我对生命观照的形而上思考,以及对大中国整体现实与文化的反思,共分四章”。

  “有人看到一队唐朝的兵马

  开进了纽约的博物馆

  这是可能的

  王维住在谢灵运的隔壁

  完全是可能的

  他说他一出生便是好几个人

  他和许多个苏格拉底同时出生

  死的时候就只一个

  这一个死了

  只剩下思想

  思想死了

  诗,才开始飞翔”

  这首诗歌也可以被视为洛夫后期思想与成就的集大成。从《创世纪》诗刊到诗人自己的创作,洛夫不断在推陈出新,寻找诗歌新的面貌,这在很多诗人中都是很难得的。

  或许,用洛夫的一句话来形容他这诗人的一生极为恰当——诗人是漂泊异乡的云。而云在归雁行处,守望着故土。(刘昀昀)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