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观众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

2018-04-12 17:38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4-12 17:38:57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让观众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

——在话剧《北京法源寺》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让观众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

  汪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话剧《北京法源寺》以戏剧的视角观照戊戌变法中的人性,讲述了动荡年代一群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的故事。看得出,这部戏难度很大。编剧、导演田沁鑫才华横溢、精益求精,下了不少功夫,查了很多资料。剧本充满哲理,充满思辨。演员用心表演、情绪高昂,虽然打了扑粉,但没有脸谱化、概念化,而是从史料出发,尽可能符合史实。从史料出发,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而是融入了主创人员的观点和态度,难能可贵。

  总体来说,话剧《北京法源寺》气场强大,带给人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让我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历史人物有了多角度的认识。接下来,如何将作品打造得更好?提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观照现实写历史很有意义,但不要停留在表面。希望全剧的历史感再强一些,现代感稍弱一点;编导的主观感受和表达,往后退一些,藏得深一点。这样,人物台词才能更符合那个时代,符合各自的性格和身份,让观众信服。

  第二,台词偏多,信息量太大,观众可能来不及思考,看剧过程中有疲惫之感。观众需要休息,演员也需要休息。所以,希望适当留白,该停顿时停顿一下。另外,史料记载是书面语言,生活中人们可能不会那么说,直接用在舞台上往往比较别扭,希望转换成口头语言。

  第三,尾声部分,“戊戌六君子”的家属突然出现。从编导角度考虑,可能是为了把气氛推向高潮。但如果前面没有交代和呼应,就会让人觉得突兀和疑惑。这里,希望再斟酌。

  瑕不掩瑜。对于话剧《北京法源寺》来说,修改过程不宜大动干戈,而应保持原来的风格,做到语言精炼、气口留足。这样,观众才能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