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谁说不想当导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谁说不想当导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员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5-29 0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罗干

  2018年的中国影坛,刘若英、黄渤、张歆艺、郭德纲、刘仪伟、吴克群、宋小宝、小沈阳等十几位各路明星都将以“新人”导演身份献上各自的电影处女作。明星导演现象,从2010年风生水起,如今已历八年,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明星导演电影作品在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观众的检验中有赞有弹,赢得了许多创纪录的成绩,也经历了不少质疑和批评。但明星导演现象却似乎未见疲态,越来越多明星“跨界”执起导演的指挥棒。明星导演俨然成为中国电影不可忽视、别具一格的创作群体。

谁说不想当导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员

刘若英导演电影《后来的我们》收获13.5亿票房

  纵览中外影坛,明星转行当导演的现象都屡见不鲜。欧美的卓别林、奥逊·威尔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梅尔·吉布森,中国的袁牧之、石挥、周星驰、姜文等,在表演和导演领域都是有极高成就的电影天才。但类似近几年中国影坛这般持续性的明星导演跟风创作浪潮,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不同于西方电影界相对单纯的演员转型导演模式,国内明星电影导演的身份较为复杂多元,来自演员、歌手、作家、编剧、主持人、综艺明星等泛文艺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行业翘楚纷纷投身电影导演职业。明星热衷转行导演的深层原因与发展特点,在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生态链中,是一个有意义且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一、明星身份优势与导演权利迷思

  明星做导演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优势一,明星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或是万众瞩目、光鲜亮丽的大众偶像,或是演技精湛、有口皆碑的实力演员,或是名噪一时、家喻户晓的作家编剧,往往在某一领域已有一定的资源和成就。并且,他们大部分都曾以演员、编剧等身份,有过深度参与电影创作的经验,熟悉电影工业生产系统的流程和模式,这些技能奠定了他们成为电影导演的重要基础。优势二,明星具有更强的“观众意识”,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十分注重自身形象的维护,他们的表演、文学作品往往有数亿级别的社会关注度。在娱乐传播的角度,他们对于观众想看什么、爱看什么,对电影市场题材的把握,有更高的自觉性和敏感程度。优势之三,大部分偶像型娱乐明星有数量惊人且颇具黏性的粉丝群体,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粉丝强大的“流量”效应,创造话题、引领舆论的能力甚至超过专业电影发行公司的营销水平。更重要的是,明星“粉丝”有相当部分能转化为“观众”,成为明星导演电影作品的票房保证,这也正是众多电影资本更青睐投资明星导演作品的原因。在粉丝的支撑下,明星导演的电影作品仿佛“含着金汤匙”出生,赢在起跑线。

谁说不想当导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员

演员徐峥导演电影《泰囧》成为国内首部票房破十亿影片

  在电影早期发展中,围绕“谁是电影的作者”的争论持续了许多年,逐渐确立了电影工业“导演中心制”的创作理念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导演”这一工种在电影创作中的独大角色,在现代更加标准、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中,导演、制片人、编剧、摄影、演员、灯光、美术、后期等工种一定是专业性强、分工明确、配合度高的创作团队组合,而导演是一部电影艺术质量的“总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认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世界电影并不同步,也并不充分,一直存在着“导演中心制”成分,把导演视为电影创作的权利核心,当下明星导演潮流的浮躁氛围,凸显的是对权利本位的功利追逐,缺失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对“导演”身份的刻板认识和权利迷思,是明星以及粉丝群体的共同误区。“导演”这一职业本身的专业性,一定程度上也在跟风跨界浪潮中被消解。

  二、内容为王是电影市场生存准则

谁说不想当导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员

2010-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与明星导演作品数据汇总表

  通过梳理、总结2010年以来中国电影的年度总票房和年度明星导演数量作品,我们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步与并行的联系。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在2010年突破百亿关口,进入了旱地拔葱式的“高速”增长时期。而明星导演电影作品数量也正是从2010年开始有一个较大幅度增长,近年来保持着每年约10—20部的相对稳定状态。2000—2009的十年间,明星导演电影总数不超过20部。显而易见,明星导演现象与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保持了同一个频率,电影市场“蛋糕”越做越大,资本“热钱”一拥而上,明星庞大的价值潜力与粉丝资源,成为了娱乐资本眼中的“绩优股”。逐渐形成了资本操盘、明星挂帅、粉丝助推、观众买单的电影流行文化生产模式。

  明星导演现象伴随着诸多赞扬与非议。先前担忧大量明星导演的出现,可能挤压其他新人导演的生存、上升空间,后经证明,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出现。近年来中国电影从院校科班或其他渠道涌中现出了相当多的新生创作力量和电影新作,如今在国产电影中也有较多的正面影响。同时,对明星导演现象争议也渐趋理性,毕竟,并非是每部明星导演作品都能在电影市场中如鱼得水,其中折戟沉沙、骂声一片的也为数不少。归根结底,中国电影产业、市场、观众都在不断成长和进步,电影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内容为王已经成为行业与观众的标准与共识,凭借热门IP和明星光环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电影质量才是明星导演能否站稳脚跟的试金石。

  明星导演们的电影作品,在题材上都选择了类型片,以喜剧、犯罪推理、青春校园、主旋律、文艺为主,又有多元类型元素的糅合。如徐峥导演的《泰囧》《港囧》,王宝强导演的《大闹天竺》,都呈现出喜剧片兼具公路电影的特点。值得称赞的是,明星导演电影作品对近年来国产类型电影的发展颇具影响力。《战狼1/2》《空天猎》为新时期主旋律影片树立了标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左耳》《栀子花开》等引领了青春校园电影的创作热潮,徐峥导演的“囧”系列、陈思成导演《唐人街探案》系列、吴京导演《战狼》系列,为国产类型片系作品的探索提供了成功样本。其中,吴京导演的《战狼2》以一骑绝尘的姿态,收获 56.78亿元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的票房冠军,明星导演正逐渐赢得电影市场与观众的更多认可。

  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一个电影创作、观众审美、市场竞争三者都较为成熟的理性状态。对于明星导演,大可不必过于吹捧或极力苛责,“导演”这个职业不是谁生来就命中注定或科班出身“铁饭碗”,也不应该是一个垄断型的封闭圈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明星导演将更加常态化,不再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被过度解读。吹尽黄沙始见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明星导演的身份噱头会逐渐淡去,“质量制胜、内容为王”,是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生存的原则与标准。(罗干)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