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以补天之手修复古籍,携匠心精神传承技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以补天之手修复古籍,携匠心精神传承技艺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6-05 10: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以补天之手修复古籍,携匠心精神传承技艺

——追忆“一代国手”张士达

  作者: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 张粤

  我的爷爷张士达,字俊杰,1902年生人。小时候,我只知道爷爷曾是一名老北京的“古书郎中”。具体什么意思,我并不太懂;然而他常说的话:“手艺好的人不需要自说自话,而时能叫别人时刻惦记着你……”这话里的意思我是懂的,并且一直记着。

  爷爷十六岁的时候,因生计所迫,到北京琉璃厂肄雅堂古书店当了一名学徒。清末民初,肄雅堂和肄文堂并称为京城装裱修复的两大金字招牌,经营范围除收售古旧书籍外,以装裱修复碑帖、书籍、字画最为著名。爷爷在肄雅堂古书店学徒三年,白天忙于店里迎来送往,晚上时常和店主丁梦松的孙子一起整夜地抄写书目。他天资聪颖、心细如发,对书籍残页缺字、版本类型、收藏流向等信息了然于胸。听人说,正是凭借这项技能让他在选购古旧书籍时具备“慧眼识珠”的本领。

以补天之手修复古籍,携匠心精神传承技艺

  古旧书籍经选购进店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些书甚至已经支离破碎。修补破损古籍是古旧书业的一项特殊技艺,修补是为了给古书还原一个好的品相,以增加市值。在肄雅堂古书店里,爷爷不仅学会了各种书籍的装订,同时还如郎中一般,对各类破损书籍进行“瞧病”和“诊治”。三年满徒后,店主看重爷爷为人厚道,对书目熟稔,加之手艺精巧,不舍得他离开,又雇用了四年。期满后,店主丁师傅便帮助爷爷在海王村公园内独立开设了“群玉斋”书店。

  从肄雅堂到群玉斋,爷爷的古籍修复技艺逐渐在业界得到认可。著名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孙殿起在其所著的《琉璃厂小志》一书中多次提到张士达,称其为“颇通目录学,并善装订古书。”与古书为伴,已从他的谋生之计转变为一生所好。

  光顾群玉斋的人里,有许多近代文化名人与学者,鲁迅先生便是其中一位。鲁迅毕生购置、收藏古籍近万册,除收藏古籍之外,先生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亲自修补、装帧古籍并制作书套。正是因为这个爱好,他在琉璃厂与爷爷相识,不但向爷爷请教修书事宜,还请他为其修书。这些经历,在鲁迅的日记中均有记载。

  除了鲁迅,郭沫若、郑振铎、冯友兰、李一氓、周叔弢等众多文化名流和学者,也都是爷爷的座上宾,是向爷爷讨教修书秘籍的老客户、老朋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想必,这是爷爷生命里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吧!

  民国时期,琉璃厂的古籍书店最兴盛时有200多家。著名版本目录学家赵万里先生经常在此访书、购书,对爷爷的古籍鉴定水平非常认可,对他的修书技艺尤为欣赏,便给他起了“一代国手”的称谓,之后更是享誉京华。

  当年,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设有装修组,专门做书籍装订与修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为充实人才储备,北京图书馆从民间遍寻精通典籍的能手,爷爷便成为北京图书馆的一员。

  在北京图书馆那些年,爷爷从事修复装订善本书籍的工作,参与了大量国宝级文物的修复工程。现存南京图书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便是经爷爷修缮,并由赵万里亲手题写“一九五九年张士达装”的字样。典籍上留下修复师大名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例。

  同时,爷爷还担任了国家古籍修复培训班的教员,当今古籍修复技艺国家级传习师师有宽、潘美娣、赵嘉福,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爷爷的亲传弟子。

  成为“公家人”之后,群玉斋的老朋友们还常来馆里看爷爷,但是爷爷立了条新规矩:无论交情深浅、报酬高低,老朋友的私活一概拒绝。他说,一旦接私活,就说不清楚是不是占用了公家的时间,用了公家的材料……即便是收入少点,也要一清二白,心里踏实。

  1980年,“文革”后的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凋零,青黄不接。为此,北图几经周折,联系上已经退休在江西休养的爷爷,想请他回馆继续培养青年人才。接到信后,爷爷欣然应允,他说:“修补破书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我修复古籍时,身心感到非常愉悦。如果离开古籍修复这个行当,身体也就不振作了。我若能为国家多修几本好书,使古老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才是最幸福的。”于是,爷爷带着满心希冀北上了。那一年,爷爷已经78岁。“怜君身似江南燕,又逐冬风望北飞。”说的大概就是这情形吧。

  但是,毕竟爷爷年岁已大,两年后他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回到南昌。同爷爷一起回来的,还有北京图书馆的朱振彬、刘建明、刘峰三位入室弟子。原来,他们将培训班移师到江西省图书馆来续完最后的一年。爷爷奶奶心疼三位北京来的哥哥,每逢星期日,便招呼他们到家里来吃饭,变着花样地蒸馒头、包饺子、烙馅饼。30多年过去了,三位哥哥都成为沉稳持重的行业专家,成为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的领军人物。

  爷爷在这最后一年的教学里,又收了从南京慕名而来的邱晓刚、杨来京和江西省图书馆的温柏秀等几位弟子。每天上午,他们轮流到家里来接爷爷上班,下午抢着送爷爷回家,为的是路上能听爷爷聊聊老掌故。

  1983年,培训班结业后,爷爷彻底退休了,他愈发沉静,从不提古书的事,偶尔打打太极拳,更多时候是闭目养神,哼哼京剧。但职业病偶尔还是会犯,出门时有意无意会拣点发黄旧纸带回家。1993年元宵刚过,爷爷静静地走了。那是正月十六,我们最后的一次团圆。我在床边握着他带有余温的手,见他嘴合不拢,似有遗言未尽。

  时光荏苒,25年过去了,我们举家南迁深圳,我也从一名传媒人起步,逐渐成长为一名非遗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员。借助报纸、网络等媒体,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古籍保护的相关信息。令人欣喜的是,自2007年文化部推出“古籍保护计划”以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纸质文献的保护空前重视。有关爷爷的这些老故事,我也从他诸多弟子的访谈报道中逐渐得以丰满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在爷爷的“关门弟子”——南京大学邱晓刚老师那里,留存着厚厚一沓爷爷的亲笔信,信中思维清晰,言语殷切,满满是对修复革新方法的孜孜以求。

  我这才知道,业内尊他为“国手”,不仅因为他对传统的技艺掌握得炉火纯青,更可贵的是他对前人的装帧方式和修复技艺一直在进行改革创新。比如像“蝴蝶装金镶玉”的装帧法,便是他在几十年的摸索中改良而来的;直到完全退休后,他仍常常苦思冥想,想的是如何将国外的纸浆修复技术成功“本土化”;他一生最大的心病,便是担心一辈子的经验和技艺不能传下来。有封信结尾处写道:“我已八十三岁,倘若火焚,方法难传。”我回忆着爷爷晚年沉默的脸,倏然领悟了他“与时间赛跑”的忘我一生。

  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烟花三月,一封大红请柬将我请到六朝古都南京,在位于鼓楼边的南京大学图书馆内,会议室上挂红色横幅“江苏省古籍修复高级研习班暨张士达先生古籍修复技术研讨会”,在邱晓刚老师的主导下,爷爷的师门得以最齐整地团聚,老、中、青三代“古书郎中”济济一堂。平日里沉默是金的师友们纷纷开言,分享他们为古籍“续命”的几十年:泰斗级的专家师有宽、潘美娣早已桃李满天下,依然工作在修复第一线;国图的中流砥柱朱振彬、刘建明、刘峰是全国技术能手,皇家藏书《天禄琳琅》修复工程正如火如荼;南大的邱晓刚用十几年的时间,将爷爷的遗愿“手工纸浆修复法”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目前在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推广实践……谈笑间,我仿佛听见了老宅深巷中的纸笔摩挲声,透过窗棂入耳的锤书之声,闻见了隔门飘出的浆糊香……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昔日的“一代国手”“群玉山房”均已是典藏的记忆,真正的永恒,在心头、在指尖依然缭绕。伴着“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的十六字歌咏,中华大地上古籍中的文字逐渐鲜活起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士达”三字已成为一种文化介质而存在,爷爷携着“匠心精神、君子品格”踏着东风含笑归来。(张粤)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