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科技时代电影娱乐价值意义的确认

高科技时代电影娱乐价值意义的确认

2019-02-27 17:2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李建强

  当下电影所处的时代,名之曰“高科技”,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现代电影工业制作和生产体系与高科技的发展犬牙交错、互为表里,开创了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影像创造和创意的崭新格局。其实,当我们回过头去省察,电影植根于工业化时代,一部电影史,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带动电影艺术进步的历史,就是艺术和科技嫁接交互的历史。科技对于电影的重要作用勿庸置疑,影像艺术形态的每一步发展,特别是它所呈现的虚幻时空,超常角色、神魔鬼怪、奇特造型等等,从一开始就根植于科技强有力的支撑。面世100多年来,电影从未摆脱技术的束缚,也从未错过因技术进步而带来的各种发展机会,电影的历史也即与科学技术媾和联姻、携手共进的历史。大体说来,电影从发轫至风靡数十年,艺术与技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敬如宾,在互惠互利、携子之手的和睦共处中,电影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方法日渐丰腴多彩,给身处变动不羁、焦虑躁动的人们带来诸多精神抚慰和生活梦幻,电影的生命娱乐意义与价值也籍此得到伸张和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星球大战》率先发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一批所谓国际主流大片渐趋脱离原先艺术发展的轨道,热衷以制造视听奇观为能事,以猎取资本增殖为圭臬,以形塑新一代观众口味为导向,肆意渗入特技手段、工业编码和暴力元素,寻求用各种超能力的高概念/大制作取代实际生活,用诸多感官刺激挑战叙事情理,使电影发生了从现实到悬置、从“叙事电影”向“景观电影”模式的突变。在这些电影里,玄幻奇观无所不在,光怪陆离无奇不有,超级英雄无所不能。生命的切身体验开始让位于视觉感官,肉体的刺激享受登堂替代了精神感受。由是,电影的形式日渐铺张扬厉,电影的内容日趋怪诞和空洞。更可怕的是,好莱坞大片作为一种“文化激素”和价值示范,挟裹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金融、媒介霸权和软实力风靡全球,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仿效的对象和摹本。世界电影格局为之撕裂,发展中国家尤受其扰。应该承认,中国在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路途中,也未能完全规避这种路径“依赖”和“锁定”,一些电影人受其带累,自觉或不自觉地跟从依傍,心甘情愿地为之张目,渐致模糊和失去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记得2016年,好莱坞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来中国,有关方面在让他看过《捉妖记》《美人鱼》等一批中国热门电影后,麦基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影坛存在着当代现实题材少,故事复杂却不深刻、异想天开地逃避现实等弊病。他责问:为什么要玩那么多技术?为什么不多做些现实题材?问题提的尖锐到位、入木三分。连一个美国电影人都看出了问题所在,我们更没有理由再加以搪塞和隐瞒。

  我这样说,并非要完全否定好莱坞高概念科幻大片的影像创意和创造价值。电影嫁接高科技概念和最新技术成果,既维系了传统影像作品的基因,又理所当然地带来了新生的影像介质,并以新的影像仪态挑战电影原先的生产和制作模式,体现了新世纪影像的美学内涵和架构,丰富了电影语言的方式和手段,使电影更出彩、更好看、更吸引年轻观众。同时,审美视野的变化和审美经验的更新,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艺术内容的扩张,使得电影的疆域在有形、无形中得到极大延伸,开拓出森罗万象的艺术新天地,缔造出新的文化景观。但不容回避的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从来都是“双刃剑”,一旦脱离艺术的制约和规范,电影“高概念”就像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它们跑马圈地,攻城略池,直抵电影艺术的要津命门,颠覆传统的艺术精髓。我们看到,从《星球大战》,到《黑客帝国》《V字仇杀队》,再到《变形金刚》《星际穿越》,技艺日新月异,改弦更张;世界弱肉强食,暴行肆虐;英雄不食烟火,超人酷炫——千奇百怪的景观、无厘头的预设独占鳌头,人类生活所必需面对的实际问题踪影全无,现实主义精神荡然无存,已经不可遏制地走向视觉和奇观的极端。当然,电影应该翻新,可以造梦,长于夸饰,但对生命娱乐意义的体验一旦让位于单纯的视觉感官享受,它的负作用负能量也就难以回避,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释放出人世间的各种邪恶:超级英雄逞性妄为,妖魔人渣法力无边,物欲肉欲无所节制,恶化和扰乱了正常的电影艺术生产环境。不是吗,在高科技的遮蔽下,低俗、恶俗司空见惯,暴戾、凶横大行其道,怪诞、诡异屡见不鲜——资本为了在被诱导的消费中寻找自己的利润,无所不用其极,金钱本位全然替代艺术本位,工具理性完全超越价值理性,甚至不惜荼毒善良人们的心性,吞噬千禧一代主体观众的灵魂(美国儿科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5年2016年上映的10部好莱坞超级英雄影片中,正派角色平均每小时有23场暴力戏,反派角色每小时则有18场暴力戏,对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决不只止于美利坚,而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通约、一种时尚。就以前不久在国内上映的《毒液》为例,票房一路狂飙,单日票房破3亿,连续登顶票房冠军,但就其本身内容看,不过是故弄玄虚、人兽纠合的老套而已,血腥暴力则变本加厉。可以说,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联袂的电影生产已经和正在造成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人与自身关系的异化。许多年来,国际国内不断有艺术家慷慨陈词,呼唤批判好莱坞,抵制好莱坞。我想,道理正在于此。

  人类的艺术生产活动必须遵循精神生产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超越流行电影观念,重新对人类生命中娱乐的意义与价值进行确认,确已成为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绕不开的重大命题。

  我以为,这里有两个尺度必须得到重视:

  一是从作品的文化逻辑说,需要摆正科技与价值的位置。一部优秀的影像作品,最引人入胜和打动人心的常常并不是技术做的多玄妙、场面有多壮观、特效有多神奇,更多的是由于跌宕起伏的剧情、以情感人的故事内核、鲜活可爱的人物形象,以及人性内在精神的深刻抒发,只有这些核心元素、基本语言才是真正支撑起电影艺术的根本条件。脱离了故事的技艺,难免无所依傍;过度的技术包装,常常会损伤人文内核。当电影驾驭科技时,可以使影像如虎添翼、神采熠熠;当科技凌驾于电影之上时,影像就可能丢失命门而趋向于衰亡。位置不能颠倒,逻辑必须自洽。

  二是从艺术家内心说,必须保持内心价值的稳定。应该承认,当下的中国电影既面临极大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从宏观上说,文化发展空间还多有不足,体制制度环境还有待完善;从微观上说,艺术的潜质有待开掘,科技的能量尚待释放。市场、票房、利润三箭齐发,区域的、集团的、个人的利益相互交织,可以和可能诱惑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作为艺术家本身,是否同样也有一个坚守精神价值、保持内心稳定的问题。艺术的力量,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是艺术家世界观、文化学养、艺术思想、性格特质、塑造能力的一种折射。有什么样的心理底色,就有什么样的影像呈现;有什么样的价值诉求,就有什么样的品质面目。在技术主义、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情境氛围中,我们不仅要拥抱生活的底蕴,更要守住艺术灵魂的疆域,洞悉社会人生的基本奥秘或本相,推进技术工具和人文理性的协调发展,维系健康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生态系统。那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渊薮,也是我们存身立命的根基。正如美国著名杂志编辑威廉•德莱塞维茨强调的:在艺术生产中,比想象力、创造力更难更重要的,是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是守成人文理想的硬度和韧性。在商业大潮、物质主义、技术至上、炫耀性消费、娱乐至死等现代社会思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各种乔装打扮浸润、干预我们生活的当下,如何保持内心价值的稳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而又现实地摆在各位艺术家面前。我们唯有心无旁骛、气场恒定,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才不至于在电影高科技至尊的新一轮大发展中败下阵来!

  堪称可喜的是,新近面世的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已经做出了探索和回答。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表达中国人的智慧,展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省察中国人的行为逻辑,以及中国人对于未来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沉思考,而又博采高科技之长,新时代电影娱乐价值的意义就内涵其中了!(原文刊发于2019年第一期《未来传播》)(李建强)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