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优美的诗句,春天的请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优美的诗句,春天的请柬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4-11 13: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宋湘绮

  1934年,林徽因写下了一首优美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人们一直在猜测,这首诗是写给哪个幸运的人儿呢?是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还是她的长子梁从戒?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多把它当成情诗来读。窃以为,这是春天写给每位读者的请柬,充满了对生命的哲思和礼赞,唤醒了生命的激情和力量。

优美的诗句,春天的请柬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时过境迁,诗中甜蜜的气息依然动人。“笑响”“云烟”“星子”“初芽”“圆月”“白莲”“花开“燕子”等这些柔软、温暖的原始意象,流转在岁月的河流里,仿佛一朵朵浪花,激起了读者内心的涟漪。那让人流连忘返的瞬间,那黄昏的风、星子的光、细雨的凉等,拂过面颊,分明是四月的誓言,是春天向每位读者发出的邀请啊!

  所谓诗意,就是几个句子所带来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当我们评论一首诗有境界时,其实是在赞赏作者的境界。作品的全部价值,在于作者的人生境界。在一树繁花下,品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仿佛看见林徽因窄袖长裙,回眸一笑。如此自然含蓄,如此明媚温柔。日月如梭,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交相辉映,织出一首迷人的小夜曲。在那个民国客厅里,多少思想火花,多少灵感碰撞,多少历史难忘的瞬间……一道风景照亮了那个时代。

  遇见梁思成,两情相悦,她爱了;遇见诗人徐志摩,怦然心动,她没有掩饰;遇见哲人金岳霖,矛盾纠结,她做出了选择;保护北平古建筑,大是大非面前,她挺身而出;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她贡献了智慧才情……传奇背后,是多少辗转难眠,多少酸甜苦辣?这位娇小玲珑的女子,承担了命运的恩赐和重荷,微微一笑很倾城。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送给她的挽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先生是懂她的。好诗穿越时空的力量,正是来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哲思。一首小诗,轻言细语,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永恒的问题。

  我是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新鲜初放的芽”,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我从哪里来?你从“黄昏吹着风”里来,你从“春的光艳中交舞着”来,你从“雪化后那片鹅黄”里来,你从自然中来。

  我到哪里去?回归的路,是来时的路。亲爱的,你就是自然之子啊。人,即自然。万物生发的大自然,孕育了人这个“小自然”。诗人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亲信,预言着你与自然的一体同构,预言着你与黄昏、百花、云烟的水乳交融。

  大自然创造“人”这个小自然,赋予人认识道法自然的使命,诗人是人类的先知。古往今来,优秀的诗人都在歌唱自然: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夜夜的月圆”。春到枝头,月上柳梢,令人想起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首词: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起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其实不是问句,而是个肯定句。李煜和林徽因一样,赞叹春花秋月般美好的事物,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千百年来,诗人们最爱的不就是春、江、花、月、夜吗?因为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有人觉得这首词婉约;又因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认为这首词豪放。显然,婉约与豪放解释不了这首词的价值。只有联系人生,联系人的实践存在,才能读到精髓。这首词打动我们的,是作者李煜身陷囹圄时,并非只有个人的失国之痛,并未只念及故国的雕栏玉砌。他深邃的目光,从一己之私投向宇宙、历史、人生之宿命,沉浸在人类之思。难怪词学家施议对教授一再追问“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究竟是何事。它不是繁华旧梦,不是故国朱颜,而是春花秋月般美好的事物,生生不息,支撑我们将无尽忧愁付之东流,而默默承担命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梦期待中白莲”,是爱,是暖,是自然。春风轻拂,一扫严寒冰雪、苦难忧伤。一切又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无论是林徽因还是李煜,都既受上苍眷顾,又历经坎坷磨难,在经典长廊里闪闪发光。一树繁花,一轮明月,一江春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大自然借诗人之口,一再吟唱着生命的赞歌。这奔腾的生命啊,这欲望的野马,这理性的缰绳,这稍纵即逝的春光……我们与其说是读诗,不如说是读人;与其说是读他人,不如说是读自己;与其说是读过去,不如说在读未来。感谢诗人这个大自然的使者,发出春天的请柬,温暖这乍暖还寒的日子。(宋湘绮)

 

  优美的诗句,春天的请柬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