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银河补习班》:过度煽情与逻辑缺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银河补习班》:过度煽情与逻辑缺失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8-02 18: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作剩

  近期,伴随《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让本就口碑不佳的《银河补习班》再遭重创,这种情况是“暑期档”所没有预料到的。木心说:“你煽情,我煽智。”这句话放在《银河补习班》身上再合适不过。大量的煽情情节导致影片整体理性不足,感性有余,从而也造成观众对影片大量的负面评论。

《银河补习班》:过度煽情与逻辑缺失

《银河补习班》剧照

  为感人而感人的过度煽情

  在笔者看来,煽情并非完全贬义。只要铺陈得当,情理相通,煽情也无可厚非,正如《素媛》《人狗奇缘》等韩国电影,明知煽情,惹人眼泪,观众却还是追着看,口碑爆棚。

  《银河补习班》的煽情表达建立在大众对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观点上。因这一题材有着广泛的社会认知基础,如果把握不慎,极易导致情感泛滥。然而,《银河补习班》恰恰陷入到这一误区,尤其体现在男性角色的哭戏上。众所周知,中国男性素来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形象,因此,在中国观众的审美认知上,男性(尤指成年)是力量与坚韧的代表,也常被作为英雄塑造,即使有苦楚也常常以外在动作呈现,如喝酒、奔跑、呼喊等,在展示流泪时也仅作几滴,万不到嚎啕大哭之态。而《银河补习班》中,邓超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与无限深情的泪水奔流,与中国观众的审美期待相抵触,集体无意识中的“男性高山”形象发生坍塌,社会矛盾也无法找到情感上的出口,致使,《银河补习班》陷入“煽情过度”的指责中。

  问题还不止于此。影片由于过于煽情继而走向了剧情浮肿,逻辑筋骨缺失。面对异常复杂的中国教育情况,电影却粗暴地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对立,最终通过想象性手段实现素质教育完胜应试教育。而且整部电影用充满鸡汤味的警句来替代具体的细节,用高大上的教育论点来掩饰论据的苍白,感性有余,理性不足,使电影沦为一篇隔靴搔痒的口号式应试作文。

《银河补习班》:过度煽情与逻辑缺失

《银河补习班》剧照  

  过度煽情导致逻辑缺失

  为了煽情,影片缺乏了应有的理性逻辑,在情节处理中无限地夸大别人的“恶”与自己的“好”。电影中的马皓文是一个十足的倒霉鬼,在他的人生路上竟然遭遇了诸如徒弟陷害、妻子背叛、单位无义、同事怨恨、老板侮辱等一系列不幸,但也就是在“他人即地狱”的群恶中,却单凭自己的“好”而走向了世俗成功——儿子成为宇航员,这是不现实的。一方面,这是悲惨遭遇的简单累加,另一方面,是对个人力量的夸大。

  逻辑感的缺失还体现在年代感的营造上。人们怀旧,影片就贯穿三十年,拼贴上与剧情不太契合的时代金曲、社会事件等,企图以个人的成长来书写时代的变迁;人们谈论校园霸凌,它便强行塞进不符合当时实际且滑稽好笑的校园霸凌情节;观众热衷观看《流浪地球》《战狼》等凸显大国崛起的爱国电影,它就强行嫁接航天情节。电影的主题是谈论教育,却强行蹭航天与爱国的话题热点,这也是逻辑建立失败的一个原因。

  另外,人物的塑造也明显不够立体,偏向扁平化。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是一个理想性的概念式人物,电影没有透露出他青年时的任何信息,也就无从得知他为何钟情于素质教育,虽然抓住了当前国人关于应试教育的焦虑,但仅停留在焦虑上。

  总之,《银河补习班》本意要塑造成一部感人又深刻的电影,但是为了感人而过分煽情,导致观众与影片情绪表达的分离与抵触,并且由于过分煽情导致了逻辑的断裂和混乱,使影片风格较难统一,最终即使占有教育不公的社会热点议题,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观众认同,进而在票房争夺战中马失前蹄。(王作剩)

 
  《银河补习班》:过度煽情与逻辑缺失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