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时空困局里的历史性救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时空困局里的历史性救赎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8-05 10: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原教授 雷军

  站在现实的制高点,揣度历史模样,给生活破局提供更多的可能或参照。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剪切一个生命时间段放置在恢宏的空间中,任其在坚硬的社会壁垒中左冲右突;交错的时空负载着强大的文化隐喻,反映着生活之困与理想之思,散射出盛世下的精神生产和情感消费方式。

时空困局里的历史性救赎

  空间叙事涉及居住的处所、身份的定位、角色的阶层,以及社会结构、生活感受等。天宝三年大唐走向了昌盛的峰顶,上元节将这种昌盛表现得淋漓尽致。华美景象,如磁铁般吸引着人们尽情地释放智慧、技能、抱负以及存在感、获得感。历史代入从复原生活开始。地下城势力的阴鸷、浑浊和冰冷,充满血腥;街市食物的琳琅满目,以及圆领袍、齐胸襦裙、道家子午簪等服饰,尽显精致;勾栏瓦舍间杂耍闲舞,彩车花魁争艳,注满繁华;大灯楼宏大精巧,堪称绝伦。从地下到地面到楼阁到庙堂,迥异生活场景摞成了梦幻长安,正如原著作者马伯庸想象的“一个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伟大城市,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诸色人物云集其中,风流文采与赫赫武威纵横交错,生活繁华多彩,风气开放多元”。百姓脸上挂着平和、期待和真挚,这是长安赐予他们的最大幸福。

  不同层次的空间安放了各个民族、种族和国籍的人,同样标识了他们的社会位置和角色担当。无论是为了权力博弈、资本掠夺、文化学鉴还是情感复仇,形形色色的追求和向往驱动了空间的交叉重叠,犬牙交错地互渗互透,逐渐建立了公共交往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一个修建小勃律使馆的圈地拆迁案,直接冲击了闻无忌、熊火邦、万年县衙等基层群体,间接波及了永王、李必、太子等上层中心,还远涉安西四镇,影响力可谓无远弗届。在长安关系漩涡中,在大时代权力话语统领下,人人都是事件的网点,无可幸免地被裹挟前进。农业社会造就的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中央集权一脉相传的文化取向,炫丽气象强化的家国情感,焊接了长安人政治、经济、伦理的公共生活圈,构成了他们的生存共识和未来期盼的基础,也构成了他们共同守护社会秩序和家园的自觉。

时空困局里的历史性救赎

  如果说长安是理想和幸福的茧房,那么时间就是理想和幸福的催产师。十二时辰放大了时间存在的感觉和知觉,也迫使人面对“人生苦短”的压力作出选择。历时性文化沉淀的立功立言圣训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树立了朝堂的政治理想,也制造了跻身庙堂的共同焦虑。“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迫切,激励着朝堂之人把个人命运与国运、时运关联,去建立一时一世之功。十二时辰是圣人与太子、林九郎与李必权力角逐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渴望在时间的终点完成权力的暗算和洗牌,打造新的权力中枢,延续华灯溢彩的虚荣。但以百姓为齑粉、蚍蜉的“政治炮灰”思维,使帝王伟业看起来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镜。大灯楼沾满了黑幕和肮脏,华丽的背后是统治者空洞的权力欲望和冷漠的民本思想。

  《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大时代政治对理想性的垄断和支配,还讲述了公共领域理想的裂变——个人对大时代规则、训诫和监禁虚伪性的抗拒,通过对个人生命的掌控开始了另一种生存理想维度的书写。张小敬这样一个死囚,以查案追凶为代价,获取了把控生命最后十二时辰的机会。狭窄的时间隧道就是生存陷阱,怎样活才能逃脱时间和权力的围猎,催生理想?张小敬曾挑战过上层的社会规则,抗拒过宿命之路,一腔孤勇地复仇,所以被选定在上元节的时间轴上,为政治斗争或百姓安全做最后一搏。在没有未来、没有生机的时间甬道,他的理想变得飘忽不定。

时空困局里的历史性救赎

  有人说十二时辰有种“时间膨胀感”,那是因为剧作在时间长度上打上思考结,拉伸了时间厚度。剧作反复回放第八团与熊火邦战斗、火拼的场景,拷问杀戮的目的性及战争、复仇中有没有胜利者?张小敬被追问也自问,是不是为了洗刷背负的黑暗,或者为了求生而走上查案追凶之路?张小敬不是反恐精英、正义的行者,而是政治生态的受害者。对政治生态不同的理解和心灵感受,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没有选择以恶制恶地报复社会,而在追凶中选择了“不退”。在他看来,退缩不仅没法洗尽自己身上的血腥和背叛,也会埋葬第八团最后的荣光,只有追凶到底保护长安才能告别过往的阴影,慰藉心灵。十二时辰是个开放的时空,张小敬如同一股清流在长安涌动。生命在流逝,生命力在上升,激励着一群小人物进行绝望的反抗。姚汝能、崔器、檀棋等人,在与大时代逆行过程中,把握决定性瞬间,完成了对良知、勇气和信仰的膜拜,也完成了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的历史叙述。

  长安是理想和秩序的围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原著作者马伯庸没有上演十二时辰的生死时速,反而常常搁置悬念,让观众在叙事的爽和涩中纠结,如同坐在一辆马车里欣赏着长安的黑白变化,想着往事,想着弱者、边缘者等这些小人物如何不被历史叙述湮没。小人物才是长安真实精神的体现,他们的存在使长安繁华不再高远而有了温度,时代不再蓄满“人生苦短”的悲凉而充满了希望。“不经过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马伯庸以内敛的情绪、痛点的思考打散了叙事的快节奏,试图翻动历史的记忆,表达自己看待历史的方式,发掘内心世界的那份纯与执。(雷军)

 

  时空困局里的历史性救赎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