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振兴评剧正当其时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25 18: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晓华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北京演艺集团、丰台区委宣传部完成了一个创举。他们组织了10家全国优秀评剧院团,荟萃中国评剧界的中青年精英,在中国评剧院展演了20台精品剧目。每个院团两台戏,一台古装戏致敬经典,一台现代戏展示新貌。在共和国70周年、评剧诞生110周年喜庆的氛围中,一个深刻影响了近代文化史、艺术史的大剧种,30年来首次在首都舞台集体亮相,既深情地回顾过去,又热切地瞩望未来,体现出深沉的文化自信和勇毅的艺术担当。无论是演出中观众的频频喝彩,还是座谈中专家的句句点赞,都自然汇聚成这样一个共识:传承评剧,是发扬深厚传统的历史责任,发展评剧,是攀登艺术高峰的必然选择,振兴评剧,正当其时!

  评剧是个了不起的剧种

  作为一个地方色彩鲜明的剧种,评剧诞生于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冀东平原,这里曾是杂剧、院本、梆子等戏曲主脉集中灌溉的文化厚土,也是滦州皮影、乐亭大鼓、民歌秧歌、莲花落等民间艺术的风行之所。二十世纪之初,任连会、成兆才、孙凤鸣等艺人,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吸纳梆子戏的艺术体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1909年3月,成兆才带领成熟的“庆春班”进驻唐山“永盛茶园”,名声大噪,评剧艺术正式诞生。

振兴评剧正当其时

  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传统剧目《乾坤带》剧照

  评剧艺术至少有过三次高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评剧艺术向北流布到东三省,向南成功打开了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享誉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剧种,并出现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喜彩莲等流派纷呈、交相辉映的繁盛局面;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指引下,广大评剧艺人翻身成为正式的艺术工作者,中国评剧院、天津市评剧团、唐山地区评剧团、沈阳评剧院等国有院团纷纷成立,在现代表演、导演、编剧艺术的支持下,小白玉霜、新凤霞、魏荣元等艺术家创造出刘巧儿、杨三姐、秦香莲等深入全国戏曲观众心目的人物形象。像其他剧种一样,改革开放后,在新的思想解放的基础上,评剧艺术再次广泛焕发出时代光彩,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当代生活剧,如《闺女大了》《吹鼓手告状》《这样的女人》《高山下的花环》等演出盛况空前,整个评剧界作为历届梅花奖、曹禺戏剧奖等奖项得主的大户,备受世人瞩目。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和所有戏曲剧种一样,评剧艺术也同样面临着发展和转型中的窘境。新的多元艺术消费的环境,使得观众大量分流;新的生产机制的转换,使得院团和演职员必须直面观念和本领欠缺的恐慌;新的代际更迭和审美心态变迁,使得评剧舞台显得保守和滞后。毋庸讳言的是,无论是纵向和曾经的灿烂辉煌相比,还是横向和京昆、越剧、梆子戏相比,评剧的影响力都出现下降趋势,评剧的创新发展能力也捉襟见肘。

  评剧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学

  评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地方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誉为影响广泛的五大剧种。繁盛时期,评剧还被视为第二大剧种。这种历史影响,除了评剧和普通话接近的语言优势之外,还具有深厚的艺术根底。此次展演中,无论是《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等经典剧目,还是《藏地彩虹》《小英雄雨来》《喊一声妈妈》等现代剧目,评剧作为一种剧种的艺术魅力,在展演中得到全面展示。

振兴评剧正当其时

  中国评剧院经典保留剧目《杨三姐告状》剧照

  评剧是特色鲜明的人民艺术。什么是艺术的人民性?历史的梳理可以长篇累牍,理论的论证可以千册万卷,但是艺术最后是要靠直观的形象说话的。观赏评剧,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人民性。那是浓得化不开的人间深情,那是鲜活得滴出汁液的五味人生,那是有趣得让你通体舒展的会心大笑,那是悲情得让你掏心挖肺的痛不欲生。

  评剧脱胎于田间地头、长街里巷,是群众智慧的结晶,特别善于叙事和刻画人物。讲故事,平地波澜,一波三折,一会云雷激荡,一会朗月清风;描人物,活灵活现,摇曳多姿,细腻处,如金雕玉刻,爽直处,如刀砍斧斫。

  评剧受到民间口语文化的深刻影响。其唱腔、道白、念诵,如脱口而出,风行水上。评剧音乐强烈的歌曲性,使得其特别容易进入人的视听感受,并过耳难忘。评剧台词的高度口语话,极其容易深入当下生活的肌理,纳入艺术的血肉。

  评剧的根底是通俗的,然而它抱朴含真、大巧若拙,通过晓畅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揭示的是深刻的生活哲理和民族道义。明明说的是家长里短,却让你觉得回味无穷,它句句都像土豆白菜,却让你觉得有肉有血,声声都是民腔民调,却偏偏让你觉得回味无穷。

  一百多年来,评剧在人民臂弯里揽着,从人民的眼里跳跃着,在人民耳朵里回响着。“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评剧从冀东平原,能够风靡于华北、东北,进而享誉整个中国,有其深厚的原因。

  振兴评剧正当其时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艺座谈会讲话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第52号文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此后,戏曲振兴工程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加强戏曲教育不断获得明确的政策支持。整个戏曲界在文化繁荣发展的大版图中,呈现出空前的活力。

振兴评剧正当其时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移植剧目《宝莲灯》剧照

  客观而言,尽管面临着复杂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新世纪以来,评剧人一直在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和努力。比如,充分发挥评剧反映现实生活的优势,更加围绕社会热点,突出对新时代城乡生活的反映。再比如,注重向文化内涵的挖掘, 重新加工改编评剧经典剧目。舞台美学上,不断融入新时代的审美取向,展现出简约、华美、大气、凝练的风格特征。经营和传播上,也注重以市场手段,重新聚合观众群体,以新媒体手段,强化多样态的艺术传播。

  此次汇演足以构成一个转折的节点,那就是评剧界的代表性院团、艺术家,历经三十年发展,在首都观众和专家面前集体亮相。观众们有疑问,评剧是这样有传统有实力的剧种,北京也是评剧的大本营,为什么相隔三十年,才有这样的汇演?专家们也直言不讳,评剧是中国戏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和京剧、昆曲、黄梅戏、越剧、豫剧相比,在艺术观念上显得滞后了。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中国评剧院院长侯红,始终带着强烈的反思和专家们交流:评剧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但是这种自信的前提就是深刻的文化自觉,就是首先做好传承和创新,让评剧跟上时代的步伐。

  此次汇演,显然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评剧界必须拿出点底气,也要大大增强勇气,在全国戏曲千帆竞发的态势和版图中,重新找到自己在艺术和影响上的方向和位置。评剧这样一个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在全国范围有着广泛影响的大剧种,其振兴不仅是一个地方剧种的振兴,还会对整戏曲的振兴,起到先锋突进和示范带动作用!(杨晓华)

[ 责编:李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间令》:古装爱情探案剧的破局与阻滞

  • 闫 伟:“历史纵深感”为谍战剧提振精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