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国宝存世的幕后功臣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01-14 11: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林颐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后,国宝修复师作为另类“网红”开始进入公众视线,这个以前不为世人所知的沉默行业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近日出版的《国宝修复师》一书,通过一篇篇实录,讲述一个个国宝修复师的技艺故事。

国宝存世的幕后功臣

  全书共采访十一位文物修复师,他们分别来自故宫、敦煌、秦始皇兵马俑等大型博物馆以及国图、社科院等科研机构。裱画科里年龄最长、资历最老,在故宫工作了四十多年的徐建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室的资深修复师王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者、故宫“最后的木匠”李永革,首都博物馆金石专家贾文忠,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朱振彬、古代纺织品实验考古学研究学者王亚蓉……文物修复师日复一日埋头劳作,默默缔造奇迹。

  在他们眼里,工作是本分,就是要做好,不能偷奸耍滑。人生并非没有波澜,大时代的潮水不时席卷冲刷,带来命运的跌宕和物质层面的诱惑,然而在一天天的相处中,人与物的牵系,怎么可能没有爱呢?只是融进了日子里,是日常的部分,不必特意去说。

  说起工作,他们总是开心的。每一位都谙熟技艺。古书画修复,讲究“洗揭补全”,用抽丝剥茧的手段来修复光绪年间的诰命残片;故宫木器组的“秘方”是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黄鱼鱼鳔捣碎成糊状来制胶;在敦煌莫高窟里,樊再轩从1981年至今苦苦与“病魔”作斗争,努力让壁画避免岁月的侵蚀与风沙的摧残;说起恩师沈从文,王亚蓉就很幸福,第一次参与战国楚墓丝织品发掘抢救的经历让她永生难忘……

  说起工作,他们也是担心的。从前,他们入行都是拜师,由师傅手把手教出来,他们也都记得那一杯拜师茶,一辈子记着师傅的教诲,胆大心细,吃苦耐劳,钻研门道,安静摸索。可是,时代总是在变化,守着老时光的老手艺,还管用吗?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说:“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任何文化都会经历沉浮兴衰、吐故纳新。故宫不能间断的修缮为传统工艺和匠人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温室般的环境,但所有手艺都面临类似危机。国宝修复因其特殊性,事实上比起其他行当相对还算缓慢。但是,古建的“八大作”如今留下来的核心也只剩下木作、瓦作和油漆彩画这组“铁三角”,其他已经被更先进的工艺取代了,比如,夯砸地基的土作已经被机械化代替。时下,故宫“网红”周边产品的创意开发与推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公众的关注会推动对文保事业的投入与重视。探索民艺复兴之路,可以把器具的美与生活工艺结合起来。

  老手艺依然可以焕发新彩,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也有年轻人的新鲜想法。比如,书中关于故宫家具修复师屈峰的故事,明显有别于其他。屈峰说:“你是一个生命,它是一个生命,两个生命在碰撞的过程中,就会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理解文物……”屈峰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梦想当一名艺术家,而家具首先是实用性,故宫的工作起初让他极不耐烦,束缚了他的创作理念和自由,那么,怎样逐渐在工匠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怎样从看似刻板的工种里获得成就感呢?我相信,不止修复师,我们也都会从中得到启发。

  文物修复并非一项闭门保守的工作。比如,秦俑修复师刘江卫系统的文物修复知识是向意大利人学习得来的。他从那里第一次知道信息收集还要包括修复前的保存状态、存放环境、残损程度、病害的情况……第一次知道碎片切面要刷隔离层,这样做不但在反复拼对时不会对碎片造成新的磨损,还使修复具有了可逆性,万一需要打开时会相对更容易。从X光片明暗判断文物如何成型等方法,也证明了科技手段对于修复能起到良好效果。

  国宝之所以能存世,有赖于修复师的付出,秉持着朴素的价值观,他们度过了许多寂寞的春秋,让坚守成为每天的日常。国宝修复,修炼器物,修炼人心,修炼的也是道。道之大者,在时间,时间终会证明。(林颐)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