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藏在年表里的艺术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6-24 16: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叶子

  今年,越来越多的艺术展通过网络媒介实现了“云展览”。打破了观展的时空限制后,艺术爱好者就可以更自由地接触艺术品。那么,如何从海量的展览中,找到符合个人欣赏偏好的作品呢?除了追展,从条分缕析的艺术史工具书中,根据个人爱好找到一条线索,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由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李晓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室副主任古川共同编撰的《中华艺术史年表》,便是这样一部收录了上至远古,下迄清朝的中国传统艺术成果的作品。年表涉及多种艺术门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篆刻、绘画、雕塑、建筑和园林等。读者可以通过年表把握某种艺术形式、某类艺术品的主要脉络,提纲挈领地获得概览,更能在纪年的框架下,触类旁通,对某个时期的艺术成就有整体把握。

藏在年表里的艺术品

《中华艺术史年表》 李晓 古川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

  西周的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它就是西周时期的大克鼎。公元前 877 年—前 841 年,周厉王在位,大克鼎就是在这个时期铸造的青铜器。大克鼎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由西周一位叫“克”的贵族所铸,为的是祭祀他的祖父。

藏在年表里的艺术品

大克鼎

  1890年,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出土了重达201.5千克,高达93.1厘米,口径75.6厘米的大克鼎。大克鼎的造型庄严厚重,线条雄浑流畅,鼎腹刻有铭文290字,记载了周厉王把土地与奴隶赏赐给这位叫克的贵族的历史。

  与大克鼎一起出土的还有千余件青铜器,其中比较重要的是7尊小克鼎和一套6枚的编钟。小克鼎鼎身刻有变形兽面纹,鼎腹亦有铭文,记载的是周厉王命贵族克整顿“成周八师”的历史。成周八师就是驻扎在周朝的重要城市成周附近的军队,约2万兵士,主要任务是镇压南方蛮夷部落的反抗。

  大克鼎和7尊小克鼎上的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珍贵材料,可惜的是,有3尊小克鼎流落海外,分别被藏于日本书道博物馆、日本黑川文化研究所和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据《中华艺术史年表》的整理,在这个时期,青铜器艺术继续发展,玉雕、玉佩饰品也十分普遍,开始流行五色的绘画。

  战国晚期的小篆

  秦朝以前,多国文字并行,为书写和辨认增加了难度。战国晚期,小篆开始流行。公元前221年,庚辰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始皇帝命全国“书同文”,小篆便是官方指定的书写字体。从此,中国的文字开始渐渐定型,符号化的程度增加,这为文化的沟通和传承带来了便利。

  “秦阳陵虎符”所刻铭文用的就是小篆。虎符是古代调动军队用的铜质兵符,一半在皇帝手里,一半在太尉手里,两部分合在一起才能调动军队。阳陵虎符是秦始皇称帝后制作的,与之前“秦杜虎符”上的铭文“右在君”不同,阳陵虎符上已出现“皇帝”的称呼。

  政治家、书法家李斯对小篆的推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中华艺术史年表》整理,李斯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弟子,秦始皇的刻石据说都由他所书。他以小篆为基础整理文字,著有字书《仓颉》,现仅存辑本。

藏在年表里的艺术品

李斯篆书《峄山刻石》(局部)

  小篆作为官方的文字影响甚远。在公元121年,东汉汉安帝时期,许慎著《说文解字》。他派儿子许冲赴东都洛阳献书。《说文解字》按540部收9353字,字体正是以小篆为主,同时保存有古文、籀文等字体,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字书。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对于杜甫来说,公元717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那一年,诗人才5岁,他在郾城(今属河南)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据《中华艺术史年表》整理,同是在开元五年,日本的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人随遣唐使来到中国。唐玄宗自书“开元”两字为印,这正是伟大的开元盛世。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杜甫出川。第二年,他在临颍观看了李十二娘跳剑器舞,颇为感动。当杜甫得知舞者正是当年公孙大娘的学生时,童年的回忆涌上心头,遂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留下了“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名句。

藏在年表里的艺术品

公孙大娘舞剑器

  在最近英国BBC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有很大篇幅是讲述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对杜甫人生的重要意义的。公孙大娘是唐开元时代的著名舞者,无论在民间还是宫廷,都受到追捧。据说她的剑器舞,矫若游龙,挥洒出了大唐的盛世气象。对杜甫来说,儿时观看公孙大娘舞蹈时还在开元盛世,到了55岁观看其弟子舞蹈时,已在安史之乱之后,盛世气象不再。此情此景,令忧国忧民的诗人心中感慨,而这种寄托诗情于天下苍生的胸怀,正是杜甫一生的写照。

  北宋苏轼的《寒食帖》

  公元1082年,在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写下了《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诗帖横34.2厘米,纵18.9厘米,共129字,含二首五言。

藏在年表里的艺术品

苏轼《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看似波澜不惊的平铺直叙,实则暗含着之后将涌来的孤寂与悲情。“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心之所欲却不容得到,况且所欲之物不是功名利禄,只是一个美好的春天。直到那句“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失望与无奈之情溢于言表。“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寒食的节气为本就凄凉的心情添墨;“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在此,全诗对贬谪生涯的慨叹达到了高峰。末句“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蕴含着某种心绪的回落,其中或许有无奈,也可能有释怀。

  欣赏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非得结合书法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人生况味。在看似豪放不羁的书写中,悲愤与无奈透过那些或粗重或延长的笔触展露出来。逐字读下去,仿佛可以跟随着苏轼,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情。

  清代改琦的《红楼梦图咏》

  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人物画家改琦去世。据《中华艺术史年表》整理,改琦是松江(今属上海)人,他工书法,擅长画仕女,传世有《红楼梦图咏》木刻本等。刻本中绘制了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共48幅,反映了清人对红楼人物的造型想象。改琦的木刻是小说的插图,刻工出色,线条传神,为后世欣赏清代的版画技艺留下了珍贵材料。

  立于竹林中假石旁,神色怅然若失的是黛玉,可叹了的“世外仙姝寂寞林”;在亭外空旷处,展扇婀娜的是宝钗,却只落得“山中高士晶莹雪”;在华丽的宫廷楼阁,坐在靠椅上背对众人的是元春,得意之后,终于“虎兕相逢大梦归”。

藏在年表里的艺术品

《红楼梦图咏》之元春

  翻开这部《中华艺术史年表》,有艺术史知识积累的读者可以把它当作一份勾勒记忆的地图,查漏补缺;对于想要亲近中国传统艺术的人来说,从中翻找出感兴趣的艺术品,再去寻找更丰富的数字资料,更是艺术欣赏的好途径。

  (作者系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博士)

 

  藏在年表里的艺术品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