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故宫色彩”中感受中国传统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在“故宫色彩”中感受中国传统美

来源:西安日报2020-10-25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林 颐

  读好书,如遇美人,浅敷薄粉,兰心蕙质,自在得恰到好处。

  书名为《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两位作者,郭浩与李健明,都是故宫文创项目的负责人。故宫凝结了中国艺术之大成。在这本书里,只须借助“色彩美学”这个小小切口,我们就能领略一番精髓。

  全书编排以春夏秋冬四时节气为序。时间性的存在是一种物化的内在。中国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一颗听时的玲珑心,穿梭于过去、现在、未来维度延展的秩序,感知冬尽春归、阴收阳舒的季节流变,徜徉于朝昏相参、日月轮换的生命历程。中国艺术原来讲究“时史”,力求气候之感,以写实为根本法,后来,更高明的艺术超越了物象,以别样的胸襟,探察时间背后的生命脉动。色彩的运用,亦有四时之差异,亦有四时的融合,更兼天人交汇,是人与自然、与万灵的和谐统一。涵纳的,不只是颜色本身,还有契合大化的气象。

  阅览本书之际,乃农历九月(菊月)。寒露词条名下色谱十六种。举例论之,鸿雁来宾的起承转合四色,即九斤黄、杏子、媚蝶与韎韐。九斤黄取自《清宫鸟谱》载“越鸡”。杏子黄红,其色如橘。诗词歌赋多见。媚蝶,乃“鹤子草所生之蝶,其色赤黄,闺房秘色”,嵇含《南方草木状》有详解。韎韐是用茅蒐草染成的赤黄色的蔽膝。《说文解字》曰:“韎,茅蒐染韦也。”《玉藻》注:“缊,赤黄之闲色,所谓韐也。”这些颜色的命名,取法自然,以造物为主宰,以心目作经营,生生化育,性灵合一,传递中华文化古典美的通感。

  我们今人只笼统谓之赤黄,殊难分辨细微之意。这是审美趣味的缺失,也是文化传统的断裂。汉语言的特色,名义相符,形神具备,这些内涵丰蕴的词汇和称呼,姿态风朗,隽骨天奇。在口齿轻吐的瞬间,我们得以体悟此中妙处,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化为特有的审美趋向和情感取向,汲取万物的营养,莹润幽寞的心灵。

  佳书一册在桌案,短笺尺幅亦琳琅,带我们溯回时间的河流,慢慢地品,美色如斯。

  一月(正月)立春:东风解冻之起承转合四色,分别名为天缥、沧浪、苍筤、缥碧。《说文解字》注:“缥,帛青白色也。”其色如晴空。《孟子·离娄上》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名此色为沧浪,恰得我心。《周易》曰:“(震)为苍筤竹。”孔颖达疏:“竹初生之时,色苍筤,取其春生之美也。”李煜《子夜歌》咏:“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是呀,素白玉手端起的颜色,如何分得清酒色还是盏色呢。

  四月(梅月)立夏:王瓜生之起承转合四色,分别名为朱颜酡、苕荣、檎丹、丹罽。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咏:“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杨慎《芳兰引》咏:“南国美人东家子,若英华彩苕荣比。”杨万里《春望》咏:“春光放尽百花房,开到林檎与海棠。”檎丹就是红色野苹果的颜色。王逸《荔支赋》曰:“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着天,皮似丹罽,肤若明珰。”这一组,红颜美人,热烈多情。

  十二月(腊月)小寒:鹊始巢之起承转合四色,分别名为秋蓝、育阳染、霁蓝、獭见。李贺《河阳歌》叹:“染罗衣,秋蓝难着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汉书》载:“南阳郡有育阳县。”本书作者解:“经线为靛,纬线为缥,类似牛仔布的古代织染法,其色亦近。”蓝浦《景德镇陶录》言:“霁青器,亦官古户兼仿造镇陶……”陆佃《埤雅》载:“獭兽,西方白虎之属,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这一组,可证见古代工艺技法。

  流光易抛,樱桃红,枇杷黄。春来青草遍野,秋至枫叶满山。这个世界依然被各种颜色点缀,好的艺术正在提醒我们世界的存在。(林 颐)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