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第三十六回看红楼人物的心灵冲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从第三十六回看红楼人物的心灵冲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4-13 12: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红楼梦》的独特,在于其表现人物或者说被人物所推动的情节,迥然不同于传统白话小说。

  从中国小说史发展历程看,《红楼梦》是把传统小说情节的传奇性、超迈性转变为日常生活诗意性的集大成之作。有些读者不能适应《红楼梦》,就是因为看不到通常小说情节应该呈现的强烈故事性和激烈的戏剧性,人物之间斗智斗勇带来的惊心动魄、一种正面的、外部的对撞性冲突,几乎都被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给挤占了。主要不是描写情节的激烈冲突,而是表现人物心灵深处的冲突,并让这种心灵的内在冲突,弥漫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红楼梦》情节最为独特的地方。

  这里举《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为例,稍加说明。这一回的回目是“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从第三十六回看红楼人物的心灵冲突

  如果以回目表明的那样为这回的核心内容,其绣鸳鸯一事的时间是在夏天的中午,薛宝钗意欲寻宝玉闲谈消解困倦,到得宝玉房内,不想宝玉睡着了,而袭人则坐在他身旁,为他绣肚兜上的鸳鸯戏莲图案。袭人见薛宝钗到来,因为自己绣得时间长,脖子太酸,就让薛宝钗略坐坐,她自己出去走走。留下的薛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得拿起针来,替他代刺”。此时,林黛玉和史湘云得知了袭人被王夫人提升为宝玉侍妾的消息,相约前来道喜,尚未进门,林黛玉隔着窗户,看到薛宝钗坐在宝玉床头刺绣的一幕,掩口而笑,史湘云念及薛宝钗平日里对自己的善意,就悄悄把林黛玉拉走了。而在屋内的薛宝钗才刚绣了几朵莲花的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耐人寻味的是,关于金玉姻缘,前文中曾经不时有人提及,既让常常是有意识回避自己婚姻问题的薛宝钗也因证实了自己的金玉姻缘而满心喜悦,如书中第八回所示;甚至也曾一度使贾宝玉立场不稳、心摇神迷过,如第二十八回。相形之下,木石姻缘却几乎无人道破,只是当故事进展到这一回,才第一次让贾宝玉从梦中喊出。所以,有学者认为金玉姻缘是四大家族中某些权势者制造出来的一种舆论和神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此刻,当这种强大的舆论对贾宝玉构成一种心理压力而不得不要以另一种婚姻关系与之抗衡时,他在梦中喊出的木石姻缘,与其说这是与金玉姻缘的一种尖锐对立,毋宁说是一种心理的平衡更为妥切,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在他清醒的时候,他尽管可以与黛玉进行情感交流,但一旦涉及婚姻,他是无能为力的。这样,他不得不把这种冲突内倾化、心灵化。

  当贾宝玉在梦中否定了金玉姻缘时,他是无法计及梦境之外人的反应的,这样,本来是发自他内心的那种自我冲突,却又在他毫不知觉的情况下,传递到当事人的另一方——薛宝钗这边了。同样,作为梦境之外的薛宝钗,她也无法对贾宝玉的这种态度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追问,当然,如果不是梦境将两人隔绝开来,以她惯有的修养,她也不可能与贾宝玉进行当面论理,但是,那种旁敲侧击的反应,我们还是有机会看到的,而现在,却只是一种简单的近似于麻木的反应——“怔了”。

  对于这种“怔”,清代三家评本曾在此夹批云:“金玉姻缘之说,书中屡见,木石之说,三十六前无有也,即在宝黛自亦不知何所谓木石,乃梦中喊骂和尚道士,和尚道士岂任受乎?在宝钗绣鸳鸯方毕而闻此言,何能不怔?”这一观点可以理解为,书中人物对木石姻缘毫不知晓,如此空穴来风的说法令宝钗发怔,这是一;其二,宝钗正在绣鸳鸯,其蕴含的特殊意义,似乎已经使坐在宝玉身边的宝钗沉浸于一个妻子的角色中,而突如其来的对金玉姻缘的拒斥,自然使宝钗有一种当头棒喝的发怔。这样的解释虽带有很大的悬测成分,但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如果我们认同第一层理由,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已经有明确指向的金玉姻缘与无从捉摸的木石姻缘之间产生一种抗衡,这会给薛宝钗的内心世界带来一些起伏的波澜,那样一种对手的不明朗(虽然薛宝钗在表面上常常有意识把自己置身于局外),也许会耗费薛宝钗的心思去努力猜测。但类似的内心活动,也只能是我们的想象而难以坐实,一如我们无法把贾宝玉的梦中世界加以清晰勾勒。至于评点家论及的第二层理由,却值得我们在此做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是袭人坐在贾宝玉的床头身边来为他绣这一鸳鸯戏莲的肚兜的,这样一个特定的位置,这样的一个特别的图案,其内涵的意蕴是不言而喻的,也恰恰是在这一回,袭人的侍妾身份得到了非正式承认。其互相间的呼应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而她的暂时离去,使这一特殊位置成了一个空缺,薛宝钗对这一位置的填补,也就特别意味深长,作者似乎有意要提醒我们注意这一事实,所以,就特别以“不留心”“刚刚”“不由的”类似的字眼,把薛宝钗所处的位置以及她的举动,凸现到读者面前。

  就薛宝钗而言,不管她是否有没有意识到她是多么不适于这样的位置和举动,更不论她是否已经不自觉地沉浸于一个妻子角色,其行为本身的可笑,特别是与她一贯的行为之矛盾、自相冲突,都会直接注入读者心中。面对此情此景,无怪乎清代的另一位评论家洪秋蕃要发一声感叹:“噫,此何所在,而可蹲身坐乎?宝钗一身精细,到处留心,行影之间,也必筹度行走,以避嫌疑。而况孤男旷女,枕席帷床,反至漫不经心乎?”正是由于这一道理,林黛玉从窗户外见此情景不由得暗暗好笑,也就十分自然了。不过,因为史湘云念及薛宝钗对她的种种好,不但没有参与到林黛玉的偷偷嘲笑中,而是把林黛玉从窗户外拉开了,中断了这种偷笑的扩大化和明朗化,使这种偷笑既不为身处其间的薛宝钗所察觉,也使这种冲突再一次转入林黛玉的内心世界,所谓“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如同梦将贾宝玉与薛宝钗所处的不同世界作了一个隔与不隔的单向的反应,窗户也将薛宝钗与林黛玉等人的环境做了一个似断非断的单向的投射,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在其各自的内心世界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冲突,并在自身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将一种冲突传递到他人的内心,犹如波纹一样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并最终撞击到读者的心壁上,飞溅起朵朵的浪花。使读者在平静的生活里感受了其内在的深广与丰富。

  然而,在这一相对完整的“绣鸳鸯梦兆绛芸轩”段落中,其显示的意义尚不止于此。正是在这一天晚上,当贾宝玉得知了袭人被确立为自己侍妾的身份时,兴奋之中,说出了他希望死后能葬在一群姑娘眼泪中的愿望。若干天后,当贾宝玉在梨香院里亲眼目睹了十二优伶中的龄官对贾蔷的一片痴情后,再一次让作为旁观者的宝玉产生了无穷感叹。其回到袭人身边时,重新提及一群姑娘眼泪之事,以龄官对贾蔷的痴情纠正了自己曾有的那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色彩,或者说,龄官是以对贾宝玉的无视,把贾宝玉从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心位置推到了边缘。于是,在心情沮丧中,他不得不对袭人说,自己当日对她的一番话纯粹是一厢情愿,他其实并不能让所有女孩子的眼泪来单单葬他,只能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而袭人对他的言语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没有加以理会。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她的地位在贾宝玉心中是怎样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因为当他领悟到只能独得各人眼泪时,那种在冥冥之中对那唯一者的猜测,基本上就把袭人排除在外了,使袭人成为他的侍妾的短时间兴奋一变而为冷静了。当然,在这一回中,作为一个女子与贾宝玉关系的确立,袭人起到的还只是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她留下的那样一个空缺的特殊位置,给了薛宝钗一窥贾宝玉隐秘内心的机会,而贾宝玉的内心再一次流露,也是由袭人的“位置”所引发,在当事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样给了局外人以感情上的打击。从这点上说,薛宝钗在绛芸轩,与随后的贾宝玉在梨香院,不但在事件的结构上有着平行性或者说同构性,而且在意义上也有着互为联系和互为隐喻似的关联。

  当毫不知情的贾宝玉给了薛宝钗一次无法论理的打击后,他自己到梨香院也来领受了这样的打击并加以细细品味,他当然也无法对身处其间的龄官进行论理,只能把感叹如独白一样向袭人倾诉。这样,虽然这一回中,前后的事件看似并无必然的关联,但是让局外人来感受冲突的这一特殊方式在前后的相似性,以及人物所处地位的戏剧性变化,互相拓展了表现的深度,成了曹雪芹以独特情节来连缀日常生活琐碎之事的有力手段。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编号:20STA049”阶段性成果)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