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历》:现代化进程中的回望与书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农历》:现代化进程中的回望与书写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6-17 09: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仲谋

  宁夏作家郭文斌的小说《农历》,试图通过对传统故乡的回忆,为现代人接续断裂的传统文化之根,呼吁人们回归久违的精神家园。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农历》有着优美的意境和难得的祥和之气。小说把曾经的苦难化为安详宁静的文字,劝喻世人放下执念,回归生命的根本喜悦,堪称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愁回望与醒世书写。

  《农历》是一部以农历节气为线索描写传统乡村民风民俗的厚重之作。小说以散文化的笔触,细致介绍了故乡过去的种种习俗,这些习俗是与睿智的传统文化和质朴的民间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位知书达理、德高望重的长者,像《白鹿原》中的朱先生一样,是智慧和道德的化身。五月和六月两个小孩儿天真烂漫,活泼单纯,童言无忌,童心无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俨然如自然之子。散文化的笔法赋予小说优美的意境,作者笔下那个质朴的世界,如同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湘西世界,也让人想起废名的小说《竹林的故事》和《桥》。

  《农历》里有一种敬畏感,对天地的敬畏、对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还有对传统、民俗、文化、道德的敬畏。例如《农历》第一节《元宵》,写母亲做灯盏,用来当灯捻的麦秆一定要放在高处贮藏,以免粘上污秽。点灯的时候全家人要下跪。还有《龙节》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不能动针线剪刀,怕扎着龙眼,围仓时全家人也要下跪,祈福五谷丰登。上述发自心底的敬畏,使作品弥漫着天地人神相互感应的神圣意味,充溢着难能可贵的庄严肃穆气息,让读者不由得心生敬意。故而,读《农历》必须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阅读,而不像读消遣性作品那样可以半躺半卧。

  《农历》有一种宁静安详之气,想必作者的内心是很静的,因为唯有心静,才能写出如此安详的文字。这种静来自于佛法禅意的浸润,佛经里面讲,要修清净心,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消费文化语境下,迷惑人心的东西太多了,有太多欲望让人沉迷,失去清净心和本真的自我。因此郭文斌在书中呼唤众生“醒来”,去“寻找安详”。真正的幸福不在外边,而在我们的心里。《农历》中有不少关于佛法或佛教故事的描写,例如书中《干节》里难陀修道的故事,《龙节》里剃头时联想到的《剃度偈》,《中元》里目连救母的故事,还有父亲背诵的《心经》。这些与佛法有关的描写,带有劝世喻人的意味,如一缕缕清风,吹去读者心上的尘埃,让读者的内心也变得平静安详了。

  《农历》里弥漫着浓浓的乡愁。郭文斌的不少文字都在写记忆中的故乡。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乡是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即便我们能够回到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但是记忆中发生在故乡的那些事情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在现代化进程中,故乡自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会发现,眼前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很不一样。就像鲁迅在小说《故乡》开头写到的那样:“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在我们的记忆中,会不自觉地对故乡进行美化,对不愉快的事情进行选择性遗忘。因此有人说,“故乡是因为忘记才成为故乡的”。故乡之所以美丽而令人怀念,是记忆与忘却合作的结果。故乡是遥远的存在,只有处于遥远的地方,可以用来回想曾经往事的,才是故乡。 郭文斌笔下那美丽的令人魂牵梦萦的故乡,或许正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因此,他才会反复地书写这种“乡愁”,书写故乡大地上淳朴的民风民俗。

  或许有论者认为,郭文斌的作品缺乏现实批判的力度,是从时间中抽离出来的美好记忆或想象,是处于真空状态中的写作。这样的论断是不太公允的。郭文斌出生在宁夏最为贫寒的西海固地区,对于苦难有更多切身的体会,也有更多的发言权,他完全可以采取愤怒或控诉的方式写作,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郭文斌选择了一种温和得多的方式来书写自己的故乡,他咀嚼了苦难,吞咽了苦难,将其化为安详宁静的文字。郭文斌能够以出世心态看待有情众生、世间万物,叩问天地苍生的生命真谛。与其说他的创作过滤了苦难,不如说是超越了苦难。郭文斌又是入世的,他看到了这个时代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因此反复劝导世人放下执念,回归生命的根本喜悦。

  在这个日益喧嚣浮躁的世界,郭文斌的作品如空山灵雨,洗去人心头的污垢,如空谷足音,带人走出迷茫和困惑。读郭文斌的书,会觉得烦恼渐消,找到本真的自我,重回少年时的初心。(周仲谋)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