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写意江南之美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2-09-29 10:34

写意江南之美

——浅谈杭鸣时水彩写生创作

  作者:程天心

  江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杭鸣时祖籍浙江海宁,出生于上海,自1985在苏州工作生活至今,在他的水彩写生作品中,随处可见江南的人文、风景,充满着他对江南深厚的情谊。杭鸣时关于江南风景的水彩画能恰如其分地体现江南的诗意、江南的气质、江南的独特美。

写意江南之美

兰溪浮桥(水彩)1962年 杭鸣时

  绘画中的江南

  在杭鸣时的水彩写生中,经常出现上海、苏州、浙江、安徽的不同景致,这些水彩画都有一种共同的江南之美。江南的美是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在绘画中的体现是优雅的、精致的、灵动的气质。

  杭鸣时1952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现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开始系统的水彩画学习,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攻水彩, 《农村俱乐部的小读者》 《井冈山象山窟》等作品相继作为水彩画临本出版。1953年,杭鸣时创作的《送公粮》获学院水彩比赛一等奖。1955年,杭鸣时运用擦笔水彩年画技法进行的毕业创作《解答》,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年,成绩优异的他,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1957年,杭鸣时南下采风,寻师访友,吸收各国众多流派作品风格,探索中西结合的笔墨技法,大胆尝试,吸收欧美水彩重在表达而不在细节上追求绝对精准的主观性的艺术表达。他喜欢写生,认为从自然中发现和挖掘美是画家必备的基本素质,写生可以强调作者想要表达的独特感受的部分而忽略其他,可以在其大批写生创作作品中看到这些创新的绘画探索——在处理上更加整体,用笔简练却精准,色彩上的运用更为主观大胆,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人风格。

  水彩特性适合表现江南风景

  水彩画中水和彩是两种最重要的媒介,水尤为重要。水的多少决定了画法的干湿,干画法和湿画法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湿画法有时候会导致水在纸上流动的不均匀产生随机的效果,比如杭鸣时画树,经常远处的树要达到虚化或者道路两边的大片树连成树荫就会采用湿画法,而近处的树木需要清晰或是苍劲有力的老树则会用干画法,甚至运用中国画里的“皴法”蹭出斑驳的质感。大面积的背景或者水面运用水多的方式,同时加入不同颜色会使得画面色彩融合得均匀、自然。章德甫在《水彩技法点滴》中就曾谈到:“水彩画是西洋的一个画种,每一画种由于工具性能的不同,有它自己不同的特点,画家在熟悉工具性能的基础上,可以尽量发挥其长处,避其短处。任何一个画种都有广阔的路子。水彩画虽从西欧传来,具有西画的特点,但它的工具又和中国传统的中国画工具相近似,所以传到中国,有的画家在研究西画的造型、颜色的同时,又结合中国的传统笔墨功夫,使水彩画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水乡》基本上都使用了湿画法,整体画面中江南烟雨的氛围正是由于水的运用。天空和水面像是一气呵成地趁纸面的水未干刷了一层浅蓝色,又快速地点画了稻田、船只、房屋,一切都和谐地被水汽笼罩着。天空部分蓝色的渐变也是色彩随着水流动而形成的轨迹和特殊的肌理。前景水面与稻田的交界处,那种似有非有的倒影如果用干画法很难达到如此自然的效果,而通过湿画法的自然融合就能恰到好处、毫不费力地表达出来。远处的天空与稻田的交汇处也是这样,在风景画创作中,一般要遵循前景、中景、远景的空间感,这幅画面里远景也趁湿点缀零星的植物,不会显得与前景主体争夺视觉中心,而是自然地退到远处,使整体空间感舒适、合理。

  水彩画中色彩的融合也是与其他画种不同的特性,油画能够多层覆盖,而水彩覆盖性不强,但能够趁水在纸上未干时融合多种不同色彩,衔接自然,不需要刻意过渡。所以初学者学习水彩时难以掌握水彩的特性,而经验丰富的画家能够利用水彩这种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自然还能保存画面的透明感。

  写意风格适合表达江南风景

  杭鸣时的水彩风格一直以写意的方式表达写实的内容。写意最初是中国画里的概念,是指一种不求工细的方式,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工笔的主要特征是造型严谨、笔墨工整、刻画细致。写意的主要特征是简练、概括,更强调笔墨趣味。后来“写意”的概念扩展到各画种,引申成为一种表现方式。对于水彩写生来说,写意的风格很适合短时间内快速把握对象的色彩造型。

  1962年,杭鸣时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版画系进修。期间,杭鸣时创作了动静结合的水彩作品《西湖风景》,把西湖边动态的一瞬间定格在了纸上:春夏时节,天气晴朗,人们漫步西子湖畔游玩赏景。垂柳随风摇摆,本是一条条的柳枝,在微风的吹拂下连成一片片绿色的大色块,与远处平静的湖面形成了对比。画虽静止,却有清风拂面之感。这幅画中,主体的两棵柳树占据了画面的大面积,杭鸣时刻画柳树的摇曳动态并没有把一条一条的柳枝细致地描绘出来,而是采用了湿画法先把柳树铺上了不同层次的绿色,其中的亮面、暗面的不同层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然后顺着风的方向寥寥几笔点缀了一些线条,动态的感觉被完美表达。趁纸张未干,勾勒出树枝的结构,就有了树的造型。整体有概括、朦胧之感,笔墨非常生动、有趣。

  《兰溪浮桥》仿佛让观者置身于兰溪水边,放眼望去,茫茫的一片水,浮桥是连接两岸的道路,这座浮桥非常特殊,因为是用船只首尾相连连接起来的,一旦有船只需要穿过,浮桥就可以打开通道。岸边停留着几艘具有浙江特色的乌篷船。水面占据了这幅画的极大面积,杭鸣时基本上没有过多刻画,只是刷上了阳光照射下的暖调色彩。中景作为主角的船只搭成的浮桥也只是刻画了前面几艘,区别了色彩和高低错落的造型,后面船只的笔法更加写意、概括,甚至是一笔带过,略微点缀。远景的房屋和山脉更加写意,融合在一起,消失在河对岸,这样概括地表达空间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水汽朦胧之感。

  杭鸣时似乎在告诉我们,儿时在江南的经历保存着他的记忆、梦想和价值观。他通过水彩的表现形式来诉说对江南深刻的情感、对故土的眷恋、对江南的理解。(程天心)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