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元宵应节戏:《遇皇后·打龙袍》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元宵应节戏:《遇皇后·打龙袍》

来源:北京晚报2020-02-06 15: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永和 张田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节。历史上,按照传统习俗,各剧场会在元宵节上演应节戏。正月十五月亮是圆圆亮亮的,吃的元宵也是圆圆团团的。所以这个节日的应节戏,一定要圆满团圆。元宵节的应节戏是《遇皇后·打龙袍》,改编自《三侠五义》,讲述了宋代包拯破解“狸猫换太子”宫廷秘案、终使仁宗认得亲生母亲的故事。这段故事取材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刘太后与李宸妃也确有其人。但历史上的“仁宗认母”,是否也如京剧中描写的那样,是个幸福圆满的大结局呢?

  《打龙袍》剧照(孟广禄饰包拯 姬鹏饰赵祯)

  《遇皇后·打龙袍》主要情节

  狸猫换太子 包拯助仁宗

  《遇皇后·打龙袍》一出以花脸、老旦为主角的戏,其主要情节是:包拯陈州放粮归来,在天齐庙遇一盲眼老妇前来申冤,自述其为宋仁宗之母李宸妃。二十年前,在她诞下皇子时,刘妃与内监郭槐用狸猫将太子换走,并诬其产下妖孽,因此被打入冷宫。后刘、郭火烧冷宫,幸得贵人相救,方才逃至赵州桥寒窑栖身。包拯在验证过盲妃的黄绫诗帕后,确定其就是当今皇上之母李太后,决定回朝为其辨冤。

  龚云甫

  包拯还朝,巧设花灯为计,请仁宗观灯,在看到清风亭雷击张继保时,包拯暗指仁宗就为不孝之人,仁宗大怒,欲将其问斩。包拯乘机将李太后之事禀明仁宗召老太监陈琳询问,陈将二十年前狸猫换太子之事一一道出,仁宗此时才相信李太后确为其母,当即传旨遣人到赵州桥迎驾回銮。李后返朝后,怒责仁宗不孝,遂赐紫金棍与包拯,命其责打皇帝。包拯既不敢冒犯皇帝,又不敢不遵太后懿旨,遂让仁宗脱下龙袍代打之。李后喜爱包拯的聪明忠正,赐金挡翅、尚方宝剑,加封其为太子太保以为褒奖。而20年受尽凄苦的李宸妃,也终于苦尽甘来,与自己的儿子宋仁宗团圆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这段故事是根据清道咸年间著名子弟书艺人石玉昆所著的《三侠五义》第十五回至第十九回改编而成的。这个故事并不是在清末创作出来的,据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载:“元人杂剧中已有包公‘断立太后’及‘审乌盆鬼’诸异说”;而明代《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小说中第七十三回和第七十四回也描述了相似的故事。为什么元、明、清三朝都有类似的故事呢?因为这段故事就取材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刘太后与李宸妃也确有其人。

  但是,历史上的“仁宗认母”,其结局却远远不是这样美好……

  金少山

  “仁宗认母”的历史真相

  刘妃夺子揽大权 李氏沉冤终得雪

  宋仁宗名赵祯,是宋真宗第六子,其生母为章懿皇后,就是剧中的李宸妃,日后的李太后。李氏,杭州人,初入宫时,是刘德妃宫中的侍女,刘德妃即刘太后。刘氏是真宗宠爱的妃子,但由于无有子嗣而迟迟不能晋封为后,当刘德妃看到稳重大方、温柔贤惠的李氏时,她便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她向真宗皇帝推荐李氏侍寝,不久李氏就怀有身孕,对于子嗣不旺的真宗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而对于刘氏来说,这只不过是她计划当中的第一步。

  宋真宗后刘氏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李氏果真生下一子,这就是真宗的第六子赵祯,李氏虽因此被封为崇阳郡君,但故事并没有向“母以子贵”的老路上发展,而是从此母子天各一方。原来刘氏早有算计,如果李氏生男孩,孩子便由她抚养成人,且对外宣称孩子为她所生,真宗皇帝也可以她产子为由封她为后。不知内情的李氏早就陷入了刘氏的算计之内,不得不忍痛把襁褓中的儿子送与刘氏抚养。其实朝野内外很多人都知道刘氏夺人之子的事,只因忌惮刘氏的权力而无人敢说。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刘氏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后之位。真宗皇帝身体一直不好,不久日渐沉疴,宰相寇准怕刘氏效仿吕后、武后等女主专政,便秘密向皇帝奏请皇太子(赵祯)监国,但此事为刘氏所知,她立马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宋真宗驾崩,刘皇后被尊为刘太后,所有军国大事均由她全权处理,可怜的李氏却被发往永定陵为真宗永远的守陵。这就是为了不让换子之事走漏风声。在这场刘氏主导的宫斗戏中,李氏本就没有赢的希望,幸好她一再隐忍谦让,才没为自己招惹杀身大祸而得以善终。

  乾兴元年(1022年),年幼的仁宗皇帝赵祯继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在刘太后摄政的十一年中,她不仅一直把持朝政,而且对待年幼的仁宗也极为严苛。仁宗皇帝十三岁登基后,刘太后除在生活上对仁宗严密控制,在政权上也是独断专行,这种举动不仅让仁宗越来越疏远她,而且连群臣也对太后颇有微词。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谥号为章献明肃。

  在刘太后活着的时候,宋仁宗始终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李妃。直到刘太后去世,才有皇室的燕王赵元俨告诉仁宗,李宸妃才是他的生母,而且李宸妃有可能是死于非命。

  仁宗是个孝子,一听哀痛不已,多日都不能上朝而且还下诏自责,追封李宸妃为太后,谥号章懿。仁宗皇帝也怀疑自己的母亲为刘氏所害,他亲自到洪福院为母亲开棺验尸后,发现没有什么异常,这才放过刘氏族人,并将李宸妃也葬入永定陵内,与刘太后一同升祔太庙之中。这就是历史上的“仁宗认母”。

  虽然正史上没有记载刘氏如何虐待李氏,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以此为蓝本的民间故事。就戏曲来说,元代有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明朝有传奇《金丸记》(亦名《妆盒记》),清代有《正昭阳》传奇,花部乱弹有《陈琳抱盒》《拷寇承御》,京剧有《狸猫换太子》等。在戏中刘德妃被刻画成了一个心如毒蝎、性如豺狼吕后式的人物,幸有包拯明断,才使刘、郭二人奸计曝光,仁宗母子终得团圆。这出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善恶观和审美价值,而且还体现了百姓对清如水、明如镜的大忠臣包拯的敬爱之情。

  京剧舞台上的《遇皇后·打龙袍》

  老旦新腔有京韵

  名净唱做成“双绝”

  京剧《遇皇后·打龙袍》是何时出现在京剧舞台上的呢?清道光四年(1824年)庆升平班272出剧目中,就有《遇皇后》和《打龙袍》。说明京剧还在初成时期,这两个剧目便已在京都的舞台上亮相了,可惜不知当时两位主角是由谁饰演的。

  咸丰末年,出现了两位演唱老旦的佼佼者谭志道和郝兰田,才逐渐改变了彼时皮黄班老旦、花脸不受重视的现象。谭志道所演正戏不太多,但有特点:注重表情、善于刻画人物。郝兰田技艺极佳,因他过去唱过青衣和老生,便把青衣和老生的腔调和旋律糅入到老旦的唱腔中,经数年实践,创出了老旦新腔,不久便成为京师皮黄班中第一老旦。他经常演出《遇皇后·打龙袍》的李宸妃,很受观众的欢迎。

  宋仁宗赵祯

  继郝约二十年后,京剧班中涌现出一位票友下海的老旦大家龚云甫。他有一条清脆的好嗓子,又有一股细微的“雌音”,使老旦的唱法女性化。而在念白上,因龚是京籍旗人,他在中州韵和湖广音的基础上,糅入京音京腔,酷似北京老太太说话的口吻,深受观众欢迎。唱《遇皇后·打龙袍》,龚云甫往往与名净金秀山、金少山父子合作,成为他的拿手杰作。据说《打龙袍》中那段流传甚广的[导板]转[慢板]的“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人”,即是他的首创。

  龚云甫之后,其中成就最大者为李多奎。嗓音极佳,黄钟大吕,甜润苍劲。高中低诸音区之音色均美,雌音、衰音、苍音、膛音俱全。行家将李多奎的唱评为“中锋嗓子亮膛音,蜂蜜滋味秋凉韵”,李多奎与诸名净合作的《遇皇后·打龙袍》,为脍炙人口、百听不厌之名剧。

  清末,唱这两出戏的名净是金秀山、金少山父子。俗话说:“铜锤怕黑”,因为演包拯不仅要重唱工,而且还要有非常繁重的做派表演,金秀山父子,特别是金少山,在后来的表演中突破了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的严格分工,将铜锤与架子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金派”。与李多奎演这两折戏,珠联璧合,好评如潮称为“双绝”。

  金少山英年早逝后,幸又有名净裘盛戎接踵而出,裘盛戎有很好的韵味,善于唱感情,塑造人物,创造了又好听又好看的“裘派”。在与李多奎合作演出这两折戏时,也获得观众极大的欢迎,也被誉为“双绝”。

  如今,“裘派”和“李派”的继承人也很好地传承了这出好戏。(张永和 张田)

[ 责编:产娟娟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