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每一篇都是留给世界的“最后告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每一篇都是留给世界的“最后告白”

来源:文汇报2020-02-08 17: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熙涵

  20世纪孕育了有史以来最多的文学大师。

  海明威、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波拉尼奥、冯内古特……对于这些20世纪文学绕不过去的名字,他们是怎么走上文学之路的,他们的人生有怎样传奇的经历,他们的那些杰作是怎么写就的,他们私下里都有怎样的生活习惯,他们会读其他作家的书吗,对其他同行又有着怎样的评价,我们曾有无数的问题想问。

  所幸的是,这些问题有人已经替我们问过了,并且得到了作家本人在有生之年所作出的真实、明确的答复。这些访谈录,如今读来,即使只有文字,依旧仿佛能感受到他们说话的语调、声音,以及声音背后坦诚的内心。

  “最后的访谈”系列丛书选取了六位从不同方面定义了20世纪的作家,汇集了《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世界知名媒体对他们生前最后的访谈。他们中有两位(海明威和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有粉丝过亿的,有结过四次婚的,也有40多岁才开始写小说的……这些访谈中记录了他们对于生命、创作、爱与死亡的理解,时至今日再来看,每一篇似乎都是他们对这世界最后的告白。

  海明威:如果你老是问些老套的问题,得到的就永远是老套的回答

  海明威在其中一次访谈里谈到:“我的每部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虽然他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最经典的硬汉形象,但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复杂,结过四次婚,62岁时死于那支陪伴自己多年的12毫米口径双管猎枪:他将它擦得锃亮,而后装上子弹,倒转枪身,扣动了扳机……

  他笔下的爱情故事里,男人都在孤军奋战,即使与女人有任何瓜葛,最终还是要分离。“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或许在他眼里,最好的爱情都是因为短暂才得以永恒。

  1939年到1960年,海明威生活在古巴。他将此称作为“命运归宿的地方”。当时,他住在哈瓦那郊外一座巨大的庄园,为了集中精力写作,他谢绝了任何访客。一些记者试图给他写信、打电话、托人带话,都得不到任何回复。有些人就只好径自找上门去。对这些不速之客,海明威会指出没得到答复就来“这不对”,但还是“很有礼貌”地让人进来,喝着咖啡聊上几句,咖啡喝完访谈也就结束了。书中几篇“访谈”几乎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仓促完成。

  这本书最精彩的访谈来自《巴黎评论》:在采访中,海明威几乎有问必答。因此,我们得以获取很多他的生活细节。比如:比起伏案,他更喜欢站立写作,在一张仅一平米大的写作台上。他还会在一张写作进度表上写下各种数字,比如450、575、1250,数字比较大的时候意味着他的写作形成了突破,写得比较顺利,那么第二天他就可以出海捕鱼来犒劳自己。

  当然,对于功课做得不那么扎实的采访者,海明威脾气一上来也是分分钟教人做人。“如果你老是问些老套的问题,得到的就永远是老套的回答”,这就是他对某知名刊物主编的直言不讳。

  博尔赫斯:我写的东西怎么敢与托马斯·布朗爵士或是艾默生的巨著为邻呢?

  与时刻保持着“战斗性”和“对抗”的硬汉完全不同的是,博尔赫斯的访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太谦逊了!如此博学,文学成就如此之高,却又如此谦卑随和,每个问题他都会认认真真回答,开玩笑时也会让你知道他在开玩笑,免得对方当真。

  这本访谈录的第一篇,就是一个叫理查德·伯金的美国大学生和博尔赫斯的对谈。1968年,博尔赫斯受邀来到美国剑桥做一场讲座。理查德·伯金作为博尔赫斯的铁粉,得知消息后高兴了很久,盘算着要去见一见博尔赫斯本尊。

  博尔赫斯并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大学生而有任何敷衍和怠慢,反而非常在意对方的感受。访谈才开始15分钟,他们就聊到了福克纳、惠特曼、梅尔维尔、卡夫卡、亨利·詹姆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叔本华。

  每隔五分钟博尔赫斯都会停下来问理查德·伯金:“不会无聊吧?不会失望吧?”尽管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他说自己首先是个读者,其次才是个作家。他自称,自己的书房中没有一本自己写的书——“我写的东西怎么敢与托马斯·布朗爵士或是艾默生的巨著为邻呢?我只是个无名小卒而已。”“我写过的书并不能证明什么。它们是最不值一提的。”

  博尔赫斯说:“上天赐予我的一大乐趣就是和他人进行关于文学和形而上学的对话。”这种对话对他而言不是辩论,不是独白,更不是傲慢的说教,而是和他人一起求索真知的过程。在这本《最后的访谈》中,博尔赫斯从他的童年谈起,他非常坦诚地谈到他的家庭、儿时的阅读、喜欢的作家……完全可以看成是他的“口述自传”。对于在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迷宫、老虎、镜子、梦境等主题,都被博尔赫斯一一道出原委。比如说他之所以迷恋老虎,是因为他生来第一眼看见的颜色就是虎皮的金黄,他曾经盯着动物园里的老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而他失明前最后能看到的颜色则是黄色。

  博尔赫斯在为理查德·伯金的访谈写的前言中非常坦诚地提到,“理查德·伯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原因在于“我一直自认为完成了自我表述,事实上,比起我自己独处时思考的产物,从他人那儿得到的启发也许更能让我眼前一亮”。从中可以洞见,博尔赫斯对他者尊重和始终如一的关注。

  波拉尼奥:我为那些头下夹着一本书睡觉的年轻人所感动,书是世界上最好的枕头

  在这六位作家中,智利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波拉尼奥是最晚被引进中国的。虽然,他的作品《遥远的星辰》《荒野侦探》《2666》《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等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流传,但在中国知道他名字的人还是很有限。

  波拉尼奥曾说,比起成为一名作家,他更喜欢做一名侦探。他告知采访者,“我是那种可以夜里独自回到犯罪现场的人,不怕鬼。”

  和博尔赫斯一样,波拉尼奥也是一位生活在阅读中的作家,或者说是一位书斋型作家。——首先是个读者,其次才是一位作家。他说,如果给我一座很棒的图书馆,或者一张去度假的火车票,没有一点疑问,我会选图书馆。有了图书馆,我的旅途将无限延长。

  认为阅读比写作重要的波拉尼奥,从年轻时就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诗人、作家。他对采访者莫妮卡·玛丽斯坦坦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梅尔维尔的《白鲸》、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图尔的《笨蛋联盟》和《博尔赫斯全集》这五部作品几乎记录了他的一生。

  当然,如果让他继续举例,他应该还会列出布列东的《娜嘉》,卡夫卡的《城堡》和《审判》,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蒂托·利维奥的《罗马史》,帕斯卡的《思想录》等等;他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是诗人和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广泛的阅读,让波拉尼奥养成了刁钻的文学品味。他口味挑剔,对许多同行的吐槽堪称毒舌。

  他在访谈中评价聂鲁达说,“聂鲁达就是我在20多岁时假装出来的样子:不写作但像作家一样生活。聂鲁达绝大部分作品都糟糕透顶,有些真的跟传染病菌似的。但他像一个诗人那样生活,不仅像一个诗人,他表演得就像一个诗人国王。”

  但是,当他的作品遭到别人恶评的时候,他就没那么淡定了。“最后的访谈”披露了这一点,“每次我读到有人说我坏话,我就开始哭,我在地板上爬,我抓自己,我无限期停下写作,我失去食欲,连烟都不怎么抽,我去海边散步,我问海鸥‘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为什么’?”尽管波拉尼奥说自己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但他还是很看重读者对他的书的评论——“简单地说,读者本身就感动我了。我为那些头下夹着一本书睡觉的年轻人所感动,书是世界上最好的枕头。”

[ 责编:石依诺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