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诗词是一支可贵的“清心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诗词是一支可贵的“清心剂”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11 09: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江飞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个春节,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毛泽东的这首写于60多年前的《送瘟神》一诗再次被人们争相传诵。诵读此诗,不但是对诗人忧民之心的重温与礼赞,而且显示了众人齐心协力战胜疫情的信心与豪情。在病毒面前,一首诗词不会比一个口罩更有用,但是,诗词具有激发情志、振奋精神、鼓舞人心、团结人民的社会功能,与其说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知识,不如说它是一种有效抵御心灵病毒的美育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诗词大会》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场知识盛宴,更应成为一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美育实践。

诗词是一支可贵的“清心剂”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五季,备受关注与好评。相较于前四季,第五季节目的传承与创新日益突显。例如,舞台设计更加绚美,注重人文与科技的融合;题目设计更有新意,聚焦名山大川和文化古迹中的古诗词,注重融合,情景题、绘画题崭新登场;选手组团形式更加新颖,按照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家庭团、预备团等来呈现人生各个阶段的诗词理解,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其中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家庭团深刻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家国同构的深刻内涵、独特风貌;选手阵容更加多元,涵盖农民、工程师、扶贫干部、消防员、教师、医生等不同职业,而且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其中有为女儿圆梦的坚强母亲,有扶贫攻坚干部,有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也有监狱警察。不得不说,这样一档有内涵、有形式、有故事、有情怀的文化节目,在当下的媒体传播中是出类拔萃、卓然一绝的。

诗词是一支可贵的“清心剂”

  诗词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知识宝库,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结晶,是智慧的高扬,更是美的创造,而“艺术对象创造着有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群众”(马克思语)。换言之,培养大众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是艺术(比如诗词)可以而且应当承担的美育功能。然而,可能也正因为是“益智竞赛”节目,所以,从题目的设计,到选手的回答,再到嘉宾的点评,大都偏重于知识性的介绍和事实性的说明,而缺少对诗词本身的审美鉴赏。比如,题目问“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春盘”是哪个节气的饮食风俗,选手选择答案“立春”,嘉宾由此说起苏轼与王安石的“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显然是一种以历史文献为中心的知识论考查与阐释,而并非一种以诗词文本为中心的本体论揭示与阐释。个人认为,知识论的考查与阐释只能揭示诗词的外部特征,满足一般读者(观众)对与诗词相关的自然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求真”需求,靠识记背诵获得一种智趣的享受;而本体论的揭示与阐释则意在鉴赏诗词本身所蕴含的内部特征,比如字句声色的语言之美、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境界之美、美善得兼的伦理之美,等等。这有利于满足人们“向善”“爱美”的本性需求,通过优游涵泳培养自己纯正的文学趣味。

  诗词是一种美的语言艺术,准确地说是一种听觉艺术。当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和嘉宾们高声吟诵诗词佳句的时候,尤其是用粤语朗诵“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时候,我们不难感受到音韵、格律、节奏、旋律的变化所传达出的音乐之美,既悦耳又悦心。对于诗人而言,言为心声,诗人心灵的微颤显露于语言的微妙,优秀的诗人总善于创造意义与声音完美结合的有机体,可以说,好诗词就是好声音。而对于读者来说,“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只有像诗人一样深谙声音之道,才能真正深入理解诗词的精妙之处。反之,如果缺失了对语言之美的细致感受和用心咀嚼,则必然在诗词门外徘徊,所获得的审美愉悦也必然有限。

诗词是一支可贵的“清心剂”

  诗词又以境界为最上。在朱光潜看来,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境界是情趣和意象的契合,诗词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具有超时空的永恒普遍之美。前不久,日本友人在捐赠湖北物资的纸箱上所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所以引起网友们的浓厚兴趣,正是因为这句诗“不仅凝聚着自长屋王、鉴真以来中日两国人民的千年情谊,而且以歇后语修辞法,表达了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寄语中国人民,共结来缘,也就是日本人民希望与中国人民友好下去的当下的美好愿望”。显然,这八字诗句情景交融、境界高远,比“武汉不哭”“武汉加油”更有历史分量和情感力量,因而更具审美感染力。由此我们也不难推断,多体悟诗词的境界之美,必然有利于培养更多有境界的人格,必然有利于提升大众的心灵境界。

  中国诗词更具有一种独特的伦理之美,是培养尽善尽美之人的重要教育手段。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在中文语境中,“美”“善”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二者统一为诗词中的伦理之美。正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等诗句,既是善的,也是美的。由此说来,诗教既是美育,也是德育,因为诗词艺术能扩大人的想象、培养人的同情,孕育仁爱之心,而道德正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正如儒家所言“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爱的表现,也就是说,通过诗教,可以造就具有美感修养、道德修养的“尽美”“尽善”之君子,这正是儒家教育的主题所在。这种诗词的伦理之美,或美育德育一体化的“诗教”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

诗词是一支可贵的“清心剂”

  此刻,坐在家中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既是保护身体,也是养护心灵。人的身体是脆弱的,最易受到各种病毒的侵害,而心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诗词正是一支净化人心的“清心剂”,使我们得以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使我们的心灵免疫系统更加强健,以抵御诱惑、欲望、低俗、戾气等各种病毒的感染,而不至于危害他人。热爱诗词,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诗词知识,而是在心上用功,以美的诗词涵养我们的“诗心”,从舌尖上、耳朵里体味汉语语言之美,领悟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并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努力做一个具有美感修养、道德修养的尽善尽美之人,实现人生的艺术化!(江飞)

 

  诗词是一支可贵的“清心剂”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田园将芜,载一叶扁舟归家

  • 以时代化表达,揭开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神秘面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