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寄生虫》:生存在地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寄生虫》:生存在地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21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玉玊

  2020年2月,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开奖,韩国电影《寄生虫》共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4项大奖,作为奥斯卡史上第一部非英语最佳影片,《寄生虫》无疑是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寄生虫》:生存在地下

电影《寄生虫》海报

  《寄生虫》的核心主题是极端的贫富差异与阶级差异下被撕裂的社会。作为一部标准的商业情节片,《寄生虫》以质感优异的镜头、极具张力的情节呈现了一场繁华都市中无法被看见的悲剧,一场荒谬而惨烈的生存争夺战。影片以地下—地上对立的视觉结构,对应于穷人—富人对立的叙述结构,这一表意系统贯穿了整部影片。主人公基宇一家生活于地下,电影的第一个场景便是他们狭小而陈旧的半地下室空间,接近天花板的玻璃窗恰好与地平线持平,坐在家中的基宇一家就以这样的视角仰视着窗外的街道与行人。但对于身处地表的人们而言,基宇一家是不可见的,那个总是醉酒后在基宇家窗前小便的男人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在他看来,这个位置是安全的、无人的、绝不会被看到的角落。随着朴社长家地下防空洞的出现,这种地下—地上的二元结构被进一步明确,无论是朴社长一家,还是此后搬来的同样富有而体面的住户,都不知道这个防空洞的存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情节是,伤人后的金基泽(基宇的父亲)躲入防空洞后,就仿佛凭空消失,街道摄像头拍不到他,警察也找不到他,就连房中住户都感受不到他的存在。那是因为这个幽深而贫瘠的地下世界是不可见的,资本主义的现代都市恰恰是通过话语与图像排除地下世界的存在,来维持富足而体面的表象以及自身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地上与地下被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地上世界的代表是朴社长一家,他们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家庭温馨和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虽然也有各种无伤大雅的小烦恼,但总体而言金钱就像熨斗,熨平了生活的褶皱,他们有余裕活得单纯、礼貌、温和而善良。地下世界的代表是基宇一家,他们蹭楼上的WiFi、蹭朴社长家的房子、伪造身份、陷害、说谎……凡是能够挣钱、能够使一家人继续生存下去的行动都会受到全家人一致的赞扬,他们不是不想活得善良而正直,而是他们没有资格善良,属于他们的每一天都充满你死我活的斗争。地上与地下的界限如此之分明坚固,以至于穷人与富人之间绝无互相流动、互相影响的可能。无论是基宇一家融合集体智慧的诈骗,还是他们与文光夫妇间事关生死的暴力争夺,对于朴社长一家而言,自始至终都无足轻重,任凭悲惨肮脏的战争在地底悄无声息地上演。阳光下的朴社长一家仍旧毫无察觉地享受着野营、聚会,以及佣人们无微不至的服务。基宇一家只能与同属底层的穷人竞争生存的机会,他们不曾想过取代朴社长一家,甚至半是真诚半是自嘲地感谢着朴社长的慷慨与阔绰。

  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基宇一家的赤贫呢?显然不是被骗雇用了基宇一家的朴社长,他出手大方又不苛责,心中的冷漠与蔑视也用礼仪修养掩藏得很好,称得上是厚道仁慈的雇主了。也不该怪基宇一家愚蠢或者懒惰。基宇的英语比许多大学生更好,妹妹基婷也聪明能干,他们上不了大学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穷。基宇的父母也曾开过店、当过司机,尝试过各种依靠劳动挣钱的正当方式,但这些并未使他们摆脱贫困,反而让他们更彻底地沦落底层。基宇一家所面对的,不是个人对个人的暴力与剥夺,而是社会的结构性困境。这就意味着,通过个体的努力或者反抗,彻底改善这种贫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改善,必须依托于社会体制的根本性变化——我们一般称之为革命。

  但《寄生虫》恰恰就(或许也只能)止步于此,它呈现了富裕阶级与贫困阶级的极端对立,却抽空了造成这种对立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结构;它唤起观众的愤怒,同时也助长无计可施的无力感——无人知晓电影内外的困顿者们究竟该如何反抗、向谁反抗。这种矛盾,既是资本宰制下电影工业的症候,也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症候。它纵容批评但抹杀革命,将苦难装点成待价而沽的精致商品,将愤怒转化为消费和再生产的全新动力,它就是这样,灵活而牢固地维持着自身惰性而伪善的运转。

  无论是从艺术水准还是现实批判性而言,《寄生虫》都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在欣赏与赞扬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它的限度,在它拒绝言说、沉默以对、调转摄像头的那些地方,有着作为艺术商品的当代商业电影无法逾越的高墙与哨卡。(王玉玊)

 

  《寄生虫》:生存在地下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