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西夏古籍,渐次打开

来源:人民日报2020-02-21 08: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 贺

  西夏一直被视为一个神秘的王朝,存世文献稀少。2015年,国家图书馆紧急收购一批珍稀的西夏文古籍。历经4年多的悉心修复,曾经破碎如絮的书页拼合完整,曾经粘连的书页渐次打开,那段过往的史实逐渐重现。

  图分修复后的古籍书页。国家图书馆供图

  图为修复前的古籍书页。国家图书馆供图

  图为修复后的古籍书衣托纸。国家图书馆供图

  图为修复前的古籍书衣及托纸。国家图书馆供图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是个神奇的地方,许多残损的古籍在这里经过修复师的巧手而重获生机。2015年入藏国图的18包西夏文献,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修复12包80余件。“离全部修复已经不远了,剩下的都是修复难度很大的,还要继续研究修复方案,宁可慢一点,也要稳妥。”国图古籍馆副馆长萨仁高娃说。

  2015年入藏国图的这批西夏文献是近年来发现的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版本与装帧类型最多的西夏文古籍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西夏一直被视为一个神秘的王朝,存世文献稀少,因此,每一次西夏文献的出土都意味着打开新的学术之门。如今,在国图的悉心修复下,曾经破碎如絮的书页拼合完整,曾经粘连的书页渐次打开。

  发现珍贵文献,紧急收购、最快入藏

  2015年5月的一天,国图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打来的电话,他得知有书商要出售一批西夏文古籍,他从照片上初步判断可能是真品,建议国图尽快派人与书商联系,争取入藏国图。

  “无论从保护文物还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这批文献入藏国图都是最好的归宿。”史金波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史金波就曾利用国图收藏的20余卷100余册西夏文献,开启自己的学术生涯。那批出自宁夏灵武的西夏文献是1929年入藏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的,当时图书馆十分重视,认为“此项经文从未见于著录,最为稀世之珍函,应集中一处,供学者之研究”,于是不惜重金购买,成为国内西夏文献最大藏家。

  但与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献相比,国内的西夏文献仍然稀少。“当年国力衰弱,这批文化宝藏流落异国,‘文归海外,史在他邦’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今天我们决不能让这样的历史重演。”萨仁高娃说。

  接到史金波的电话后,国图立刻开会研究决定购入。萨仁高娃和少数民族语文组组长全桂花乘坐一夜的火车来到银川,史金波正在当地参加一个学术会议,3人一起与书商见面。

  眼前落满灰尘、带着泥垢甚至嵌着谷粒的古书让他们感到惊喜,除了8册较为完整的西夏文书籍,还有数百页残页。史金波初步判定,这批文献均系真品,有很多珍稀善本。其中既有国内罕见的西夏童蒙读物《碎金》,也有国内首见的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此外还有写本《三才杂字》和品类丰富的西夏文佛经。

  值得一提的是,1909年在黑水城遗址曾经发现两种《碎金》抄本和一种《新集锦合辞》,可惜均被盗取。因此,如果此次收购顺利,《碎金》与《新集锦合辞》将填补国内的典藏空白。

  与书商最终达成一致后,拿到这18个包袱的古籍,萨仁高娃和全桂花的心情却不轻松。按照国图的规定,文献一旦购入,就不能离身,而且必须至少两人同时看守。那天晚上,萨仁高娃和全桂花在宾馆熬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她们搭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北京。“本来按照规定,携带重要文献不允许坐飞机,但当时生怕有变,经馆领导批准,我们坐飞机回京。在过了安检的那一刻,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萨仁高娃说。

  从决定收购到入藏,不到一周,这批西夏文献创造了国图入藏最快的纪录。

  修复难度极大,既需经验也要靠科学

  这批西夏文献入藏国图,有力地保证了文物的安全。但摆在国图眼前更加急迫的任务是修复。历经800多年,这批文献尽管总体保存状态较好,但不少残页乍看上去如同废纸,有的揉成一团,有的粘连在一起,如同砖头,上面还带着泥土、沙粒。有的纸张脆化、絮化严重,不要说翻看,就是轻轻吹一口气或打个喷嚏,都可能使其灰飞烟灭。

  “从修复难度来说,这次比十几年前那次修复西夏文献的难度还大。”在国图从事古籍修复工作40年的资深修复师刘建明说。2003年,国图启动西夏文献修复工程,从调研、论证到确定修复方案,历时一年,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对西夏文献进行修复。修复方案确定了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和可逆性三原则,并在修复过程中全程记录每一步骤,为将来的修复工作打下基础和提供经验。刘建明参加了当年的修复工程,13年后他成为新入藏西夏文献修复小组的负责人。

  2003年修复的那批西夏文献以佛经为主,装帧方式以经折装为主,而新一批西夏文献既有佛经也有其他古籍,装帧方式更加多样。为了稳妥,每一件文献在修复之前都要专门召开专家会议,共商修复方案。史金波、黄润华等专家全程参与,熟识西夏文的史金波对于破碎的残页如何缀合,能发挥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籍修复考验耐心与细致。刘建明说,最难的一张残页他修了两个星期。还有一张残页,双面都有字,因此不能按照传统的在背面加纸托裱的方式修复,刘建明创造性地在残页四周加上了一个厚纸做成的框子,这样既不影响两面的文字,翻阅的时候又不必用手接触古籍,一举两得。

  刘建明说,古籍修复既要经验,也要依靠科学,修复过程严谨而细致,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记录,每一个步骤都应是可逆的。首先要检测纸张,检测其酸碱度、纤维种类、厚度等,为接下来的具体修复做准备。修复用纸要颜色相近而略浅、厚度相似而略薄,就连帘纹这样通常很难为人察觉的细节也要尽量相近。这样修复出来的古籍浑然天成,清晰可辨又保持了原貌。

  修复师谢谨诚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8年,经手修复的重要古籍不少,但修复这批西夏文献仍然让他感到惊喜。“首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批古籍的纸张的酸碱度偏于中性,基本没有酸化,虫蛀也不算严重,只是絮化比较厉害,纸张还很有韧性。以往我们修复的古籍大都因潮湿而受损,像这样纸张还有韧性的古籍很少。其次是发现了缝缋装这种罕见的装帧方式。历史上缝缋装的书籍很少见,但这次发现了6页,是我国书籍装帧方式演变的重要实物。”

  有一件古籍给谢谨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人在这本书上也留下了修复的痕迹,但显然技术不太讲究,修复用的纸是有字的,就硬生生糊在封皮上。经过谢谨诚喷水、拆书、揭取,这些有字的纸露出了真面目。有同事和他开玩笑:“你修一个书皮修出来6件文献。”

  截至2019年12月底,已经修复好的西夏文献共计12包80余件,全部西夏文献计划今年修复完毕。

  同步研究解读,提供新的史料和维度

  学者们对这批新入藏的西夏文献的研究与解读,与修复几乎同时展开。史金波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份文献与历史影响深远的“凉州会盟”有密切关系,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新的佐证。

  史金波说:“过去对凉州会盟汉文、藏文、蒙古文的记载,多是后人追述记载。这份文献是另一种民族文字的记载,从一个新的维度提供了新的历史视角。并且这是当时的实际记录,不是后人编写追述,更显真实可信,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

  历史学家的任务之一是在历史资料中寻觅、挖掘对自己研究课题有价值的史料,有条件的还要开拓新的资料来源。史金波曾亲自参与《俄藏黑水城文献》的再生性回归,还集合国内力量整理出版了《中国藏西夏文献》,他说:“近些年的西夏研究发掘了大量新的资料,使西夏研究峰回路转,大大推动了国内外的西夏研究。”(张 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