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品线上文物,览古今历史

来源:北京日报2020-02-26 09: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涛

  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也维系着生活在同一文化圈里人们的情感认同。那些平素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贝精品,如今因为一场场“云展览”,与艺术爱好者们的距离陡然拉近了。零距离观看,让观者与文物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变得不再遥远。

  良渚文化刻纹玉璧

  “黔宁王遗记”金牌背面

  “黔宁王遗记”金牌正面

  上周起,首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出“首博电台”,从现有的特展——“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里,各选一件重点文物,结合图片、音频,呈现“物之声”。无独有偶,中国园林博物馆的“线上课堂”同步开讲,带观者再次“回到”展厅,让观者宅在家里也能独享专场导览。

  从距今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到战国时期号称“战国第八强”中山国的兴衰起落,再至明代沐氏家族绵延百年的清正家风,它们如同时空里一颗颗璀璨明珠,向后人昭示一段段依然鲜活的历史。

  良渚礼器“三大件”

  现陈列于首都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刻纹玉璧,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面积最大的良渚文化刻纹玉璧。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个头大,更重要的是它的两侧各有一个罕见的刻画符号,刻痕极其纤细,其一为阴刻盾形层台,中间有一飞鸟纹饰,有学者认为这个符号与祭坛相关;玉璧的另一面刻有形似玉璋的纹样,至于具体传递何意,目前尚未有定论。

  去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除了发掘出大量建筑群,出土的众多文物中,玉器是当之无愧的焦点。出土于良渚反山十二号墓的一只玉琮,高8.9厘米,内圆外方,是迄今为止品质最佳、体量最大的玉琮,堪称“琮王”。发掘于同一地方的一块玉钺,是目前唯一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堪称“钺王”。透过它们,今天的人们才得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规制。

  可以说,要解读良渚文化,得先学会识“玉”。因为它不仅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特征,也是中华文明进程中极具特色的物化形态。众所周知,中国自古崇尚玉文化,玉比青铜器更早成为“礼”的象征物。而且,古人生前多佩玉。《礼记·玉藻》有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不过,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在良渚文化中,大量玉器还被发现运用于祭祀与征战,其中,玉琮即为祭祀所用,而玉钺常为征战之用。

  有学者由此推论,处于东南沿海的良渚地区,人们凭借殷实的农作物生产,较早搭建起庞大的社会结构,进而从自然崇拜转向君权(神权)崇拜。这也佐证了以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良渚礼器“三大件”,成为军权、王权的标配。

  揭秘“战国第八强”

  言及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人们大多会想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然而,撇开“七雄”,彼时中原大地还存在诸多名声稍逊、自带神秘光环的国家,中山国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虚拟展览之“剑指苍穹的执着——走进古中山国”,便为人们揭开了这个有着“战国第八强”之誉的古国风采。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如今的河北省所辖区域,在两千多年前除了分属燕国、赵国外,还有一片区域乃中山国的势力范围。这个并非周王室分封的非“正统”国家,同样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出土自这里的三件刻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被称为“中山三器”,上面记录了此前未见与历代史书的有关中山国的史实。此外,铭文还提到了“皇祖文武,桓祖成考”,从中可知中山国有名号为文公、武公、桓公、成公的几代国君。

  生逢乱世,为了在列国之间求生存,由狄族的鲜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国效仿华夏诸国,逐步完善政权及礼乐制度,居民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展出的不少文物都能看出中原传统文化的印记,其中较知名者,有错金银双翼神兽、十五连盏铜灯,以及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等。从这些器物上不难发现,无论是车马器、屏风座还是连接扣器都运用了云纹造型,色彩绚丽,动感十足,说明起于北方草原的中山国历经数百年已与中原民族渐趋融合,呈现出刚柔并济的风格。

  尽管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已逐渐华族化,中山国依然有着游牧民族的鲜明烙印,素好田猎便是例证,那时的田猎活动既是娱乐,从某种层面看也是军事演练。也正是这种好武之风,让它得以屡屡以弱胜强,绵延国祚。《战国策·齐策》载曰:“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燕将”。其以千乘之国力而迎战两个万乘之国,其国力、军力之强,可窥一斑。

  沐氏金牌传家训

  首博今年的开年特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围绕明代迁都北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叙事展开。

  此番走进“首博电台”的“黔宁王遗记”金牌,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发现的唯一一件来自显赫家族的家传遗训,属国家一级文物。金牌通体呈圆形,直径约13厘米,由纯金打制。金牌上部装饰有两片蕉叶,顶部有一圆形穿孔以便系绳。正面居中刻“黔宁王遗记”五个空心大字,左右两边分别刻“此牌须用”“印绶带之”两行文字,字体略小。背面刻字五行,内容为:“凡我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诫之。”

  不难看出,这块金牌实则是“家训”,背面所刻文字乃明代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对后代的教诲。对于沐氏,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们,对《鹿鼎记》里单纯可爱的沐剑屏应该不会陌生,没错,她便是沐氏后人、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至于这份传世家训,其意在训诫子孙供职朝廷首先要忠心报国;对上级要敬重有礼、谨言慎行、勤勉尽责;与同僚相处则要以诚待人、谦恭平和。蕴含着儒家为人处世之道的此三十字家训,意在提醒后人秉持清正家风。翻阅史书,不难看出,有明一朝,沐氏家族历12世,两百余年间屹立不倒,或许与他们奉行严格的家训不无关联。

  吊诡的是,这块传自先祖的金牌,出土于沐英后人、明黔国公沐叡之墓。在他镇守云南期间,由于平定叛乱不力,被人掳走府印,因此获罪夺爵下狱。在其墓中随葬品里发现刻有祖宗遗训的金牌,更显意味深长。(陈涛)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