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术馆的门关了,艺术却在延伸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美术馆的门关了,艺术却在延伸

来源:北京日报2020-03-05 10: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广燕

  2020年的春天注定难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艺术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受到不小的冲击。各大美术馆闭门谢客,原有的展览安排不得不调整,大量线下公共教育活动临时取消。此外,“北京画廊周”等多个大型艺术活动也宣布取消或延期。

  尽管美术馆的门关了,艺术活动却没有完全停摆。许多美术馆积极举办线上虚拟展览,尝试以直播和短视频等多种方式打破空间阻隔,传播艺术文化。在已经持续月余的“闭关修炼”中,业界共同等待、期盼着春来。

  北京画院美术馆虚拟360度展厅。

  闭馆不闭展

  屏幕也能漫游美术馆

  吴印咸1939年拍摄的《白求恩大夫》,靳尚谊1980年创作的油画《医生》,张得蒂1984年创作的雕塑《日日夜夜》……在全国抗击疫情进行时,中国美术馆第一时间发动馆员整理馆藏医护题材美术作品,策划了线上展览“向医务工作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医护题材作品欣赏”。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这些作品虽创作于不同年代,但都饱含着美术工作者对白衣天使的敬仰与尊重,彰显了“医德仁心”。

  以此次疫情闭馆为契机,不少美术馆加快资源梳理,涌现出线上展览的热潮。每块屏幕,就像是美术馆开放的大门,任由观众随时随地徜徉。在中国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订阅号,点击“展览”一栏的“特别推荐”子栏目,便可欣赏“生命之树——中国美术馆藏非洲木雕艺术展”“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展”等25个近年优秀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官网上,“展示鉴赏”栏中的“在线展览”汇集2012年至2016年的101个展览,一个个虚拟展厅体验,令观众足不出户也能“亲临”展厅。

  北京画院也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传递全民抗疫的信心、传播文化艺术。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及媒体推广主任罗元欣介绍,北京画院美术馆向受众推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北京画院画家创作的抗疫作品;二是以齐白石作品为代表,如《钟馗图》《红梅图》《云龙图》等鼓励人们抗击疫情;三是云看展,推送之前展览的3D展览,以跨时空的观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四是传统绘画知识,将北京画院之前出版的研究成果与观众分享。

  闭馆不闭展,甚至开新展,已经是许多美术馆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共同的选择。“接下来,美术馆的线上展览、线上课堂等内容都将走向常态化、深度发展。”北京时代美术馆副馆长王燕说道。

  挑战亦是机遇

  直播连心共候春来

  “盼了很久的直播,果然没有失望”“艺术传递一种力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2月29日晚,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参与的一场线上音乐会被刷屏了,数万名网友在线围观。此次音乐会正是基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于近期呈现、因疫情而暂停的展览和表演项目《园音》。这一特殊时期的线上项目,旨在消弭地域、时空限制,转变传统观看艺术的方式,使观众继续关注和走近艺术。

  由于在闭馆期间失去门票收入,疫情让民营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一些民营美术馆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积极策划线上艺术项目,在扩大艺术影响力的同时也抚慰人们的心灵,送来些许温暖。

  在闭馆后的两周内,木木美术馆推出了虚拟群展“艺术还在:一场闭馆期间的展览”。与此同时,木木美术馆还推出了线上直播,以互动的形式为观众在线讲解此次虚拟展览中的作品,陪艺术爱好者“宅”过这段时光。“很多观众都对这次虚拟展览的形式充满热情和好奇,在直播中发来很多问题,与我们互动”,木木美术馆负责人说。

  “面对挑战,除了积极应对,我们别无选择。然而挑战也带来机遇,突如其来的闭馆促成了木木的首个虚拟展览的诞生,让我们有机会用直播的方式跟观众走得更近。”木木美术馆官方微博发布了这样一段话,这也是许多美术馆的心声。(王广燕)

[ 责编:产娟娟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