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看”董其昌,“卧游”敦煌石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云看”董其昌,“卧游”敦煌石窟

来源:北京日报2020-03-11 09: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涛

  虽身居家中,于艺术心向往之的脚步未曾停歇。

  继先后向读者推介地处京城的国字号、市属展馆的在线艺术资源后,本期鉴赏视域“放飞”到全国,带你领略艺术宝库里更多璀璨明珠。这一次,不用乘飞机、坐高铁出远门赴会,也不用起大早、排长队,就能轻松推开那些深藏艺与美的殿堂之门,与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再度相逢,抑或和心仪已久的新朋友打声招呼。

  (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局部)

  榆林窟第25窟 捧花供养菩萨(中唐)

  西周晚期青铜器 多友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帖》(局部)

  日前,上海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接连为爱好艺术的人们奉上视觉版盛宴——通过引入三维观展技术、植入在线解说模块,让一批曾经的爆款展览再度走上官网或是微信公号,与你共话艺术之道、生活之美。诸如“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只需点击屏幕就能重温一个时代的温情与激越。新鲜出炉的“莫高窟的四季”,更是让你随时随地饱览那片神秘之境的春夏秋冬,倾听大漠风沙与岁月交织的故事。

  董其昌和他的藏品“朋友圈”

  黄宾虹认为董其昌“士夫之画,秀润天成,是为正宗”;傅抱石亦云:“董是画坛的中兴健将,画坛惟一的宗匠。”这位生活在明中晚期的书画大家以及他领衔的“华亭画派”,直接影响了明末清初画坛无论是以正统派自居的“四王”,还是个性十足的“四僧”所代表的两种艺术主张的走向。尤其他对“文人之画”与“画工之画”分野的论述,令后人生发“不知董其昌,不懂文人画”之叹。

  上海博物馆上线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中,《秋兴八景图》是其代表作之一,他将自己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秋景再现画中。如今,这幅古画以VR的方式动态呈现于屏幕上,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悠扬古琴声中,观者如同乘一叶小舟行驶于苍茫秋色里,山石秀润、林木幽奇,偶有飞鸟掠过,好不惬意。

  撇开本人之佳作,展览另一大看点,是董其昌曾经的收藏。其中,名头最响亮的,当属被董其昌称为“烜赫有名之迹”的王献之《鸭头丸帖》,此作亦位列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从帖上的题跋不难得知,其最早见于宋代《淳化阁帖》,曾为宋朝几位皇帝收藏。这件草书佳构全文共15言:“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帖是王献之写给朋友的一封短信,里面提及的“鸭头丸”系一味中药材,深得历代名医推崇。从字帖里可看出,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只是效果不佳,便写信告知王献之,后者亲自服用后,证实了来信所述,便回信邀约友人聚会,届时再行求教。原来,魏晋时期风行归隐,不少贵族子弟隐居山林,看重养生之道,坐而论道之时也难免交流养生之术。这封信札便是王献之服药后亲书。也难怪有好事者笑言,名家吃点药、吐个槽都能成传世佳作。

  另一件重磅展品非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帖》莫属。这件藏于东京书道博物馆的书法经典,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全书386字。所谓“告身”,类似于如今的“任命状”。按说任命状,一般都得由他人书写好后再授予本人,只是当时衙门实在找不出书法技艺能出其右者,只能让年届七旬的颜真卿“屈尊”为自己写委任状了。因此它也被称为“自书告身”。卷尾还有蔡襄、董其昌的题跋。作为明代书坛集大成者,董其昌临摹过颜真卿的诸多作品,其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或多或少带有颜体的痕迹。

  与高清壁画里九色鹿共舞

  敦煌一个洞窟就是一座博物馆。

  京城艺术爱好者对四年前在太庙艺术馆举办的“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大型艺术展,或许还记忆犹新。展览以“凿空”“飞天”“司乐”“供养”四个主题篇章,串联起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敦煌壁画艺术。如果一定要说稍有遗憾,便是展品均系来自敦煌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所藏的现当代美术名家临摹敦煌壁画。出于保护的考虑,敦煌石窟里的壁画真迹很难一露真容。

  如今机会来了。敦煌研究院微信公号近期推出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以敦煌石窟艺术的数字化成果为基础,汇集有关敦煌石窟的图像、影像、考古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数据,在数字世界中再现敦煌石窟的美轮美奂。

  你只需在手机屏幕轻轻一点,用手机上下翻动,便能轻松看到那些早已不对外开放石窟的全貌。始建于元代的莫高窟第3窟,因其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壁画而闻名于世,人们熟悉的舞蹈《千手观音》的灵感即来自这里。这一次通过“数字敦煌”,便能弥补近年来这里已鲜少开放所带来的遗憾。

  而线上展览“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是全球首次以吐蕃为主题的文物大展,120多件套精美文物立体呈现吐蕃时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及其与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互动。若再辅以《和光敦煌》系列短视频里的音乐、文字,与壁画里的常客“九色鹿”共舞,岂不美哉。

  即使对敦煌文化了解不多,观者也可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角度去搜索感兴趣的内容,了解更多壁画背后的故事,完成一次专享的云端之旅。

  倾听越王时代的鼓角争鸣

  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博物馆俯下身子,主动亲近年轻群体。

  上月底,浙江省博物馆携手抖音,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等同步启动“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浙江省博物馆组织馆内讲解员亮相抖音,线上直播讲解“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通过虚拟展览平台,结合本展精品文物,将吴、越、楚三国争霸史娓娓道来。

  汇集吴越楚三国重要馆藏文物的展览并不多见,此次许多重量级文物纷纷到场,仅一级品就接近百件。而其中闻名天下的越国文物中,当属“天下第一剑”——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剑身近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二字,即后人所述之勾践。

  可能有人会疑惑,越国的勾践剑缘何会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有这样一种说法,当时楚越两国关系密切,越王勾践的女儿便是楚惠王的母亲,这把剑可能是当时越人的陪嫁,1965年出土时它所处位置正是楚国当年都城荆州;不过也有人认为,越国终为楚所灭,这柄剑更可能是楚国的战利品。据线上讲解员所述,经由质子射线荧光分析仪检测,这把剑除青铜外,还含有少量铝和微量镍。为了让观者看得尽兴,虚拟展厅还配有舞乐,如同带人回到鼓角争鸣的古战场。

  更多云上好展

  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先后推送六批国内博物馆线上资源,共计向公众推送约300个相关链接。

  它们中,值得细赏的“硬核”珍品可不少——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盛世典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国宝展”,既有鼎鼎大名的“努尔哈赤御用宝剑”“皇太极腰刀”,还有平时甚少露面的“青玉圆雕光绪御笔之宝”“文徵明醉翁亭记行书卷”。

  江西省博物馆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带你走进西汉时期的诸侯封国,领略那些堪称国宝的文物:“昌邑籍田”铜鼎系我国首次发现的有关西汉时期诸侯王国举行籍田礼仪的实物资料;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或可揭示墓主人刘贺并非不学无术之辈,相反颇有学问。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发现三星堆:三星堆与巴蜀考古”,荟萃出土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文物数百件(套),其中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祭山图”玉边璋、青关山台地出土资料为首次公开展出。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陕西古代文明”,展示了周、秦、汉、唐等辉煌时期的文明成就,不夸张地说,在那里可以看到数千年前中国历史的模样。(陈涛)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