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拉斐尔的另一面,藏在这些大型壁画中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拉斐尔的另一面,藏在这些大型壁画中

来源:文汇报2020-03-20 13: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邢天谣

  拉斐尔的作品,在最为世人熟知的甜美系圣母像之外,还有一类不可不知。那就是大型壁画,尤其是他为梵蒂冈博物馆绘制的大型壁画,可谓尽显其卓绝的艺术造诣。如果说圣母像直观地体现了拉斐尔对女性的关怀和对母爱的歌颂,那么梵蒂冈博物馆的壁画则以更恢弘的方式赞颂了人文自然和真理科学。

  在1508至1514年的六年间,梵蒂冈宫的弧形墙面给了拉斐尔前所未有的施展空间,这成了今天我们在梵蒂冈博物馆看到的整整四个厅的艺术瑰宝。

  第一厅的壁画《圣体辩论》《雅典学院》《帕尔那斯山》《三德像》分别阐释了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律四种学问,同时与当时人们所信仰的构成世界的四要素——空气、水、火和土分别相呼应,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真理。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雅典学院》。《雅典学院》取材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通过对那个高度理想的黄金时代的追忆,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与它的渊源关系和对它的崇尚之情,是对追求真理与智慧之人的高度礼赞。画面的中央便是边走边聊的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有意思的是,作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小迷弟,拉斐尔仿照两位大师的样貌绘制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充分体现了他对两位大师的狂热崇拜。柏拉图右手指天,表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源于理念,亚里士多德则一手朝下指向地面,表示来自现实的直接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争论似乎也反映了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之间的观念对立。除了这两位中心人物,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数十位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领域的伟人或倾听这对师生的争论,或手持圆规为学生演算,或倚着台阶沉思……或站、或坐,或缓步走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人物多而不乱,布局和谐,色彩协调,充分体现了拉斐尔高超的故事性设计能力与深厚的空间透视技法。

  在第一厅绘制壁画时,拉斐尔使用的还是自己一贯擅长的温柔婉约的调子。而在第二第三厅的几幅作品中,他开始大胆创新,尝试多种画面表现技巧。例如第三厅的壁画《博尔戈的火灾》便与第一厅大相异趣——作品取材于公元847年罗马博尔戈地区发生的一场可怕的火灾,重点表现幸得教皇利奥四世伸手祈祷,大火奇迹般地熄灭了。画面以大面积近景与只占约四分之一篇幅的远景对比营造空间透视感,其中近景的几组人物栩栩如生——右侧是用罐子运水灭火的人们,其中一个女人身体前倾,面朝画面中间的几个孩子,伸出右手似在安抚他们;左侧是一面墙,墙内烈火熊熊,一人攀着墙缘、身挂墙外,一人从墙顶往外递出幼儿。这幅画真实地体现了猝临大灾的人们在惊慌中的自救与互助。昏暗处画着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背负父亲安基塞斯逃离大火中的特洛伊,是拉斐尔用神话故事暗颂教皇的功绩。在画面中上方的小幅远景里,塔楼上站着伸手作祈祷状的教皇,塔楼的建筑表面刻着利奥四世的名字,一众信徒跪坐在台阶上。总体说来,前景中的人物忙于扑火和逃生,远景里的教皇虔诚祈祷,赞颂了人们在危急关头相互扶持、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强调的是,其中裸体人物的表现方式十分硬核,拉斐尔运用他从米开朗基罗身上学到的技法,在深重的光影对比下肌肉虬结精实,可以说画家在把握动态的同时还精准地画出了人体肌肉不同的状态,和《雅典学院》一样,让人过目难忘。

[ 责编:石依诺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