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一寒
在二月份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日本支援武汉物资的包装箱上,出现了几句古诗,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了,主要是这三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被来自日本的几句赠语打动,其实颇有些“隔锅饭香”的意思。我们这些年,只是习惯了标语式、口号式的表达,淡忘了古诗词之美而已。一旦重拾传统,相信能将古诗词运用到现代生活中的人,会大有人在。
与其赞扬日本人将古诗词用得好,不如承认他们用得巧、用得妙。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山川河流、清风明月写的诗歌多了去了,能在使用的时候,找到最为恰当的那句,才是真正考验能力与水平的。
在刷屏的三句古诗当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最为常见,来自《诗经》的这个句子在中国太广为人所知了,因此带来的新鲜感与情感冲击,就没那么强烈;“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的这个句子,本意是送别友人用的,拿来表达两国人民的情感,不是不可以,但多少都有点勉强的成分在。
最恰当不过的,就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了,大气、开阔、雄浑、深沉……有着能让人清晰感觉到的气场存在,看到印刷在包装箱的这几个字,仿佛见到了日本友人的热忱面孔与古道热肠,它值得用眼睛多看几遍,在心中多念几次,直到眼睛发热。
之所以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用得准确、妥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它背后是有着典故与历史的。据《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鉴真和尚在决定东渡日本前与弟子谈话时,第一次说到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全文其实一共十六个字,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并明确表示,这十六个字是日本国长屋王向唐朝僧人赠送上千件袈裟时绣在袈裟上的偈文,也就是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原作者是长屋王,后来被认为是鉴真和尚说的话,其实是张冠李戴了。
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尤其是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根深蒂固,长屋王创作的十六字偈文之所以穿越时光在今天焕发出如此强烈的情感能量,恰好说明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的关系。日本人这次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句子以及大量物资支援中国,与其说是“地球村”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支持与互助,不如说是对遥远过往两国文化粘连的一种怀念与祝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点燃了中国网民的古诗词热,这是件好事,希望这股热潮能继续下去,但有一点要记得:优美、有意境的古诗词,真正值得品味的地方不是将山川河流、自然万物写得有多好,而是情感元素镶嵌得非常到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赠友人的名句,前句只是铺垫,后句才是重点,如果没有后句,前面就算写得再多,也会止步于简单的描写。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感谢古代的创作者,他们留下了太多的千古名句,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任何时候,把这些诗句用毛笔书写于宣纸之上,都能够令人沉浸其中,进入到没有边际的绵绵诗意中去。
如何寻找诗意生活?疫情结束之后,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发的古诗词讨论,其实已经指出了一条明路。(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