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800余件战“疫”视觉艺术佳作集中亮相“召唤”美术摄影主题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800余件战“疫”视觉艺术佳作集中亮相“召唤”美术摄影主题展

来源:文汇报2020-04-08 10: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范昕

  汇集以上海为主的一线战“疫”医护人员、志愿者,文艺工作者及各界人士自发创作的800余件战“疫”视觉艺术佳作,“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今起在中华艺术宫揭幕。

  主题展由市文旅局、市文联等共同主办,展品从超过1.3万件作品中遴选而来,其中美术作品250余件,摄影作品480余幅,民间艺术、雕塑、装置等形式的艺术作品70余件/组。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新作,80%是首次向公众亮相。

  昨天记者先睹预展现场,连日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行各业的精神风貌,尤其是一线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用不同视觉艺术形式真实记录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人物形象的作品,无不通过艺术语言起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

  宽18米、高2.2米的巨幅画作《召唤》是上海美协新近邀请20余位老中青画家共同创作的。画幅每6米一组,分成三组,全景式再现战“疫”人物群像,如逆行驰援的白衣天使,争分夺秒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坚守岗位、保障后方的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社区工作者等等,画作凸显出万众一心、坚不可摧的力量。

  这类为展览量身“定制”的巨幅作品共有十多件,予人扑面而来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例如,宽4米、高3米的行书长卷六联幅《上海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英雄榜》,是上海青年书法家张丰连续18个小时书就的,与之呼应的引首章“医者仁心”,则出自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韩天衡的创作。宽3.42米、高2.15米的版画《2020不能遗忘的瞬间》,是阴佳的作品,以黑白木刻铭记143个战“疫”片段。

  在“召唤”这一共同主题下,此次展览将不一样的视觉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布展。人们不仅能看到较为熟悉的国画、油画、漫画等抗疫佳作,还能一睹好些略显小众的艺术门类。宽4米、高1.6米的四联画《向心力·中国力量》,是李守白采用布面油画结合剪纸雕版工艺制作而成的,可谓剪纸这门“微艺术”鲜见的“大手笔”,以武汉地标黄鹤楼所置身的从暗到亮的天色变化,象征国内疫情渐被击退的这样一个值得铭记的过程。色彩明快的一幅《守住防疫大门》,是金山农民画,表现的是住宅小区应对疫情实施封闭式管理时井然有序的场景,它的作者是非遗传承人季芳。500多个与真实口罩大小相当的铝“口罩”,甚至织成了名为《罩》的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很是引人注目。这件作品宽7米、高4米,出自画家丁设的跨界作品,就像一张大网,象征着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阻击这次疫情,金属材质则愈加传递出那份坚韧。

  与众多艺术创作穿插在一起的,更有一帧帧承载重要信息的照片,用影像和文字图说方式汇集成故事集。它们多角度、全景式再现太多真实的感人画面,定格勇敢与悲喜交织、牺牲与奉献共存的场景。它们的作者,不仅有专业的摄影工作者,还包括一线医护工作者、广大志愿者等。感动过太多网友的那张《落日余晖下的瞬间》就被放大制成顶天立地的帷幕,悬挂在展墙上:80多岁的病人与20多岁的医生,抬头面朝太阳的方向,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前方坦坦荡荡,身后的影子斜斜长长,这一幕场景仿佛预示着,拨开病毒的阴霾,阳光就在前方。从这些影像中,人们还能看到医护工作者摘下口罩的笑容、干皱却美丽的手、在机场与亲人依依不舍的告别、对哇哇大哭的4岁女儿的抚慰……很多画面展示的是“逆行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以及发生的小故事,点点滴滴,却总能直击观众心头最柔软的部分。

[ 责编:石依诺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