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风筝,云中龙风中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16 10: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周 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样的动人景象,早在千余年前就出现于中国大江南北。

  眼下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正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

  风筝,是一种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也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关于风筝的起源,有人认为始于春秋,也有人认为肇于秦汉,而可查证的信史则出自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军事相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的诗歌中。宋代以后,风筝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开始成为一项稳定而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来,风筝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就曾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自上世纪60年代建馆之初,中国美术馆就致力于民间美术的收藏、研究与展示工作,收藏有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四川郫县等地的风筝精品近600件,绝大多数出自著名风筝艺人之手。这些作品工艺精湛,彩绘华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文化内涵和浪漫超脱的艺术气质。

龙头蜈蚣(风筝)郝德立作

五世同堂(风筝)哈亦琦作

蝴 蝶(风筝)孟 原作

伎乐飞天(风筝)冷世祥作

(图片均为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

  方寸间绘就美好心愿

  最初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于空中。宋代画家苏汉臣笔下的《百子嬉春图》中就有婴孩手牵一只素色方形风筝,柔和的色彩、简约的造型衬托出“玩具”的本质,惹人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日臻成熟,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应有尽有。能工巧匠们在满足“放飞”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风筝造型的美观和谐与画面的吉祥寓意,极大地增强了风筝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沙燕”是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风筝样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妮妮”,就是根据沙燕风筝所设计的。北京哈氏家族制作的“大沙燕”自清末便誉满京城。哈氏沙燕的造型颇具拟人化效果,肥燕雄壮,象征男性;瘦燕纤细,象征女性;雏燕酷似丰腴稚拙的儿童;比翼燕则代表恩爱的夫妻。每一式沙燕上都布满蝙蝠、蝴蝶、牡丹、猫、鱼等吉祥图案,赋予风筝美好的寓意。

  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哈亦琦的《云鹤》将翩翩飞舞的仙鹤绘于祥云之上,布满风筝的全身,象征浓浓春意;他的另一件作品《五世同堂》,则画有五只火红的狮子,取“狮”与“世”的谐音,寓示家庭和谐兴旺。沙燕风筝腰部通常装饰有回纹、蕉叶纹、云纹、万字纹、团寿纹等多层吉祥纹样,并以“退晕”的技法进行绘制,增加其放飞后的立体感。

  除沙燕外,哈氏家族还擅制各色硬翅、软翅、拍子风筝,如《和合二仙》《福在眼前》《龙凤呈祥》《钟馗》《双喜字》等,设色艳丽,装饰意味极强。1915年,哈氏风筝第二代传承者哈长英凭借《蝴蝶》《蜻蜓》《仙鹤》《花凤》4件风筝,摘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风筝哈”的名声更加响亮。

  哈亦琦不仅是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风筝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利用5年时间整理、复制传统哈氏风筝数百种,并以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2015年,哈亦琦将200份珍贵的风筝图谱,连同其父哈魁明在上世纪50年代制作的《五鱼燕》《彩蝶》等多件原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使承载着美好心愿的风筝样式永存后世。

  结构中尽显高超技艺

  一只风筝若想飞得高、放得远,关键在于结构的设计。艺人们需要掌握各类风筝的结构比例、平弧变化以及材质的性能,在满足复杂造型的同时,要尽量减轻风筝重量,使其易于腾空飞行。

  中国美术馆所藏风筝中,体量最大的一件是郝德立所做的《龙头蜈蚣》。此风筝由一只立体的龙头和30余节象征身躯的“蜈蚣桄”构成,总长达10余米。蜈蚣桄为圆片状,中间横贯一根细竹条。竹条长度为圆片的四五倍,两端还扎有鸡毛以保持平衡。每只蜈蚣桄的质量既要保持左右均衡一致,还要依次递减,放飞时才能呈现“塌腰翘尾”的姿态,扎制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而北京的孟原所做的一组微型仿生风筝,虽不足手掌大小,但比例结构一丝不苟,用极细的丝线牵动,同样能够腾飞。制作这样一只绝巧的风筝,不仅要求作者拥有娴熟的技艺,还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丝毫的差池,都会导致重头再来。

  冷世祥的作品《伎乐飞天》,将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形象绘制于传统瘦沙燕的造型上,使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契合。仔细端详这件风筝,你会发现,其左右结构并不对称。如此大胆的创新,体现出作者非凡的艺术智慧。

  装置上蕴含无限巧思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唐人高骈的这首诗《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描述了装有琴弦的纸鸢在夜风吹拂下,响起了犹如古筝的悦耳之声,“风筝”之名由此得来。

  为了增强风筝在放飞过程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各地的手工艺人们不断探索创新,为风筝设计安装各种声响装置。天津风筝以造型简洁明快、色彩艳丽、装置精巧独特而闻名。著名艺人唐锦琨所制的《锣鼓燕》不仅可以拆卸折叠,还在骨架上安装带有风轮的锣鼓架。当风筝放飞于空中时,风轮旋转带动拨片拨动鼓槌,击响锣鼓。悦耳之声自天而降,精妙之极。

  江苏南通的“板鹞”风筝,最独特的魅力在于通体安装笛哨。“板鹞”也叫“板筝”,为平面结构,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多角形等。笛哨自上而下,由小渐大排布于板鹞正面迎风处,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小型笛哨多用鸡蛋壳、野栗壳、蚕茧、白果核等制作,音色脆亮,绑缚于板鹞的上部和中部;最大的哨子被称为“嗡声”,用葫芦制成,形如木桶,音色低沉浑厚,用线网悬于板鹞下部。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

  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十八罗汉》板鹞,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承毅于2007年制作并捐赠。它高1.5米,装有大小各异的笛哨102只,鹞面上绘有体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可以想见,这样一件精美而颇有“分量”的风筝,在一飞冲天之时所带来的宏伟气势。

  过去,人们常将放风筝作为一项驱病除疾的民俗活动。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中称:“放风筝,最能清目。”眼下,我们不妨趁着春风,寻一处空地,仰头牵起一只精美的风筝,在时跑时行、一张一弛间舒活筋骨,放飞心情。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