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李晓栋:寻找中国风的新表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李晓栋:寻找中国风的新表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29 10: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开栏的话】

  随着中国国力逐步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随之高涨。国潮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为青年一代所追崇。创作者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融合当下潮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向世界彰显中国风格和东方美学。自本期起,推出“新国潮”栏目,讲述这股文化风潮中的新人新事。

  李晓栋用食材和剪纸,还原《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场景(本文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李晓栋在创作中(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伴随着86版《西游记》的经典配乐,铺洒在桌上的面粉渐渐堆成山坡状,唐僧师徒四人的剪影在纸上快速描摹,很快被剪成小人儿插放在面粉上,用透过面包片的手机灯光做背景,咔嚓一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跋涉取经的经典镜头就此定格。

  这是李晓栋2月22日在抖音上发布的一条短视频。很快,这条视频达到5000多万次的播放量,网友留言超过10万。这让李晓栋始料未及。他发现,网友非常喜欢这种用美食拍大片的方式。于是,西兰花、面条、生姜、南瓜……各种食材在他的手机镜头下化作影视剧里的场景,一次次突破网友的想象。

  日前,记者对话李晓栋,听他讲述这些大片诞生背后的故事。

  用美食讲故事

  “80后”李晓栋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普通家庭。彼时,电视屏幕上那些经典古装剧,无论是四大名著,或是金庸武侠,都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我的作品中大多是古装角色。”李晓栋说。

  李晓栋在北京一家教育机构从事数字艺术教育工作。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不得不停课在家,索性干起了买菜、做饭的家务活。作为摄影发烧友,李晓栋平时总喜欢到处拍片,如今宅在家,便琢磨起家里的素材。一天,他在做饭的时候突发奇想,想看看用葱、姜、蒜这些食材,能不能拍出点儿有意思的东西。他立即折断一根葱叶,放在手机的手电筒下。一看,鲜绿的葱叶在灯光下竟生出一种神秘深幽之感。这让李晓栋十分惊喜,他赶紧录制了一段短视频放到网上。不出所料,网友也大呼新奇。

  不过,他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也仅仅是一个美丽的风景。风景里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性和叙事性,很难产生更丰富的联想。”

  这时,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他随手在纸上勾画了一个小人儿。这是李晓栋印象中侠者的样子:头发飘飘,腰间挎剑,迈步向前。他把这个指甲盖大小的小人儿剪下来,塞到一颗辣椒的小缝里,用手机打光、拍摄。很快,一幅有着中国古代山水画意蕴的图景出现了。

  “我从小就喜欢中国画,中国山水画讲究人景合一,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李晓栋说,剪影之所以做得小,是因为辣椒里的空间本就不大,如果撑满,就没有古代山水那种留白的意境了。

  侠者江湖这条短视频大受欢迎。这是李晓栋第一条剪影人物搭配食材的视频。自那时起,他开始基于这个思路去创作。

  虽然只是一个侠者形象,网友们却展开了联想:“这不是令狐冲吗?”“这就是我心中的林冲啊。”网友的留言让李晓栋受到启发,他开始把人物剪影具象化,这才有了“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大片的诞生。

  “其实,我的创作是在跟网友的互动和启发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如今,李晓栋也会创作一些网友推荐的剧目,回报大家的喜爱。

  引发大众共鸣

  抖音号160万粉丝,多个小视频播放量超千万,还有老师直接把视频拿去当课件,连好莱坞明星威尔·史密斯也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点赞。

  在李晓栋看来,他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这种拍摄形式比较有新鲜感。“用食材拍摄,大家可能觉得比较生活化、接地气,再加上我用剪影跟食材搭配,给人的感觉与众不同。”李晓栋查阅了国内外创意摄影的作品,发现还没有人使用过剪纸小人。

  “另一方面,我的作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引起了大众的共鸣。”李晓栋告诉记者,一些网友留言说看哭了,还有人在看了短视频后,立马把老版的《西游记》《红楼梦》翻出来重温一遍。“特别是年轻人,他们通过我的短视频发现,传统文化中有这么多经典、深邃的内容,进而更多地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李晓栋火了,火得意外却不偶然。

  一个视频看似只有短短的几十秒,却需要创意、布景、绘画、剪纸、拍摄、后期制作等多个工序。这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力和能力。

  李晓栋自幼喜欢绘画,大学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多年的积累让他拥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剪影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影视作品中,人物的五官是清晰可见的,而剪影只有一个轮廓。这就需要去捕捉人物的典型特征。”李晓栋说,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剪影就要抓住那个“神”。

  不过,绘画、摄影、处理图片对李晓栋来说都不在话下。他坦言,最难的还是创意,需要不断突破自己。因此,他偏爱的作品,往往是那些更具创意性的设计。比如他还原的《卧虎藏龙》经典竹林打斗场景中,竹林是用挂面做出来的。“用面条当竹林,很多人不一定能想到。”他说。

  对未来不设限

  创作带来了流量,也引来了模仿。

  李晓栋说,他并不排斥模仿,大部分模仿也是良性的互动。“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拍摄思路。”他还在抖音上开过直播课,教大家如何画剪纸小人儿。许多网友完成作品后@李晓栋,他会前去点评和点赞。“模仿与被模仿,其实是一个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也从他们模仿的作品里学到了很多。”但他更希望,大家在模仿一段时间后能琢磨出自己的路子。

  如今,李晓栋几乎保持着每天或隔天更新视频的频率,但这并没有让他的工作和生活发生太多改变。用他自己的话说,创作都是在“8小时之外”。即便全面复工,创作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细心的网友发现,李晓栋近期的作品中,画面上的字体变成了他自己的书法。这一方面是基于版权的思考,但更重要的是,“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加入书法,可以让中国风的味儿更足。”

  李晓栋说,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平面的剪影,以后,他可能会用泥塑把小人儿变成立体的,再借鉴中国传统的面人、皮影技法,给人物上色、让画面动起来,进一步增强故事性和叙事性。“即便在这一条拍摄思路上,也还有很多可拓展的维度和空间。”

  不过,这也只是他当前的设想。“我的抖音号定位相对宽泛,就是手机摄影和短视频制作。因为大家比较喜欢美食加剪影这种形式,目前会多拍这样的片子。”对于未来,李晓栋并没有给自己设限。(赖 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