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00多年前,这里的画师将《长恨歌》画成20多米长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300多年前,这里的画师将《长恨歌》画成20多米长卷

来源:文汇报2020-05-12 09: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婷

  公元806年,“马嵬坡事变”发生半个世纪后,诗人白居易赋诗《长恨歌》,用浪漫笔触将这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生动再现。

  有人说,若举一首诗代表唐代的文化精神,必定是《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一行世,便轰动全国,并风靡日本。日本“古典文学双璧”——《源氏物语》和《枕草子》,都有《长恨歌》的影子。17世纪40年代,日本皇家画师狩野山雪还将840字《长恨歌》画成20多米长卷,原画现藏爱尔兰切斯特贝蒂图书馆。

  上海古籍出版社得知这幅画作的存在,第一时间联系了馆藏方,着手在国内引进出版,并邀请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尚君结合诗歌,对画作所反映的故事、名物制度等,进行详细解读。

  ①②《长恨歌图》基本把《长恨歌》的故事画了下来。③《长恨歌图》的装帧设计亦可圈可点,该图册一函两册,分上、下两卷。④图册采用经折装,每一卷展开都是一幅高清古画。(均上海古籍出版社供图)制图:李洁

  用墨技巧,深受中国宋元绘画的影响

  为什么在《长恨歌》传入日本几百年后,依然会有狩野山雪这样的大画家为它作画立传?这要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以及日本人对这首诗的喜爱说起。读过历史的都知道,日本崇拜唐朝文化。当时,有一位深受日本人喜爱的中国诗人:白居易。在他众多诗歌作品中,《长恨歌》对日本影响最大,当地甚至一度出现“杨贵妃崇拜”的文化现象,还煞有介事地为她修建坟墓、雕刻塑像。

  狩野山雪是狩野派的代表人物。狩野派是日本美术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画派,在日本画坛活跃了400多年,长期担任日本幕府的“皇家画师”。狩野山雪颇通汉字,读了不少中国画史著作。他发现,当时的日本有许多关于《源氏物语》的绘画,但作为《源氏物语》灵感来源的《长恨歌》,却没有一件完整的绘画作品去展现。于是,狩野山雪便开始了20多米巨幅画卷的创作之路。

  虽然,历史上以唐明皇和杨贵妃为题的绘画并不少见,但多为片段式的呈现。而狩野山雪这幅,从“杨家有女初长成”开始,到“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束,基本把整首诗、整个故事都画了下来。打开长卷,春寒赐浴、安史之乱、马嵬坡事变、道士寻芳魂等细节,似乎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唐的门。

  在绘画题材和用墨技巧上,狩野山雪深受中国宋元绘画的影响。比如体现道士受玄宗之托寻贵妃芳魂:“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他用水墨勾勒,体现山云缥缈,还采用大量的留白手法,突出人之渺小、寻觅之不易。

  在表达方式上,这幅画卷又具有日本绘画风格粗犷、线条明快的特点。比如贵妃之死,唐人有上吊、绞死与吞金的不同说法,此画卷写贵妃将死,诸军将兵器环绕,中间一人手中有绳索,寓指贵妃将被绞死,画面表达上很有张力。贵妃临死不失仪容,寄意死非其罪。画面上方树林间有几位哭泣的大臣,借他们的伤感传达“君王掩面救不得” 的绝望。

  上下对照,一边赏画、一边品诗

  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这首诗和这幅画,出版社邀请研究唐朝文学领域的专家陈尚君结合诗歌原文,对画册作了生动解读。比如,阐述这句:“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陈尚君给出的解读是:马嵬坡事变是唐王朝的重要转折点。此后明皇入蜀,太子西北行,依靠朔方军的支持自立为帝,是为肃宗,尊明皇为太上皇。明皇此时应坐在羽盖车舆之中,行进的队伍中没有刻画他的具象,但队伍时断时续,山高路险,处处都将“云栈萦纡”、日色晦暗的氛围传达出来。

  陈尚君认为,《长恨歌图》所展现的,是日本绘师所理解的唐风,其中服饰、宫殿、陈设、乐舞未必皆符合唐制,必有画师理解偏颇的成分。但就全卷来说,以近三十幅长短不一的画面,完整展现唐明皇与杨贵妃所经历的曲折故事,将《长恨歌》华艳风情的男女情爱事实,生动立体地传达出来,实属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长恨歌图》的装帧设计亦可圈可点,请来设计师潘焰荣耗时大半年完成。该图册一函两册,分上、下两卷。内文采用古典经折装,每一卷展开都是一幅近10米长的高清古画。每个对页由上、下部分组成:上半部是高清原画;下半部则以左右对照的方式,将诗歌原文及陈尚君教授的解读按竖排呈现,让读者一边赏画、一边品诗。(李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