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春风千里,书画江南

来源:文汇报2020-05-22 08: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兰

  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将于5月26日—8月23日举行。自古江南多才子,他们参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托物言志,以寄兴的手法表达江南之美、文人之思。本文聚焦这一年度大展的书画部分。

春风千里,书画江南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局部),辽宁博物馆藏

  中国的书画艺术有地域性特征吗?答案是肯定的。在书法方面,清代阮元曾撰有《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在绘画理论上,明代莫是龙、董其昌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论”。这些文艺理论,多是以艺术史自身发展的脉络为出发点进行的理论建构,但是,亦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明清各家已关注到地域因素对书法、绘画风格流派的影响。对此,童书业先生从社会文化学角度阐述道:“山水画实有南北二派的画法,北方人画山多用方笔、硬笔,南方人画山多用圆笔、柔笔;用墨、设色等也不同。这主要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在人心目中的反映,表现出来,便形成南北不同的画法。”(《南画研究》)

  历史上,“江南”是个不断变化的地域概念,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同时,“江南”还是中国富饶文明的代名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江南文化主要源于吴越文化。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众多的艺文大家。王僧虔(426—485)在《论书》中称“陆机书,吴士书也”,意思是著名文学家陆机(261—303)的书法代表了三国孙吴士大夫阶层的书法风格。幸运的是,北宋《宣和书谱》著录的陆机《平复帖》历经一千七百余年保存至今,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吴地士大夫阶层书法风貌的无价之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303—361,一作307—365,一作321—379)邀请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位社会名流,在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上的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王羲之为本次雅集提笔畅意撰写了一篇序文,即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时至今日,“兰亭学”业已成为一门显学,兰亭文化也成为越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滋养了许多的绘画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四大家”之顾恺之(今江苏无锡人)、曹不兴(今浙江湖州人)、陆探微(今江苏苏州人)、张僧繇(今江苏苏州人)皆生长于环太湖流域。他们的艺术创作和理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北宋米芾在《画史》中说:“颍州公库顾恺之《维摩百补》,是唐杜牧之摹寄颍守本者……其屏风上山水林木奇古,坡岸皴如董源。乃知人称江南(画),盖自顾(顾恺之)以来皆一样,隋唐及南唐至巨然不移。”可见,米芾对“江南画”的技法和风格进行了追本溯源,认为从东晋顾恺之开始便有了雏形,此后至南唐董源、巨然遥接衣钵,一脉相承。明代董其昌将董源视为山水画史上的正宗主脉,导引了其后三百年间的中国山水画史。

  董源,一名元,字叔达,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主要活动于10世纪后期。他在南唐时,曾官至“北苑使”,所以人们称其为“董北苑”。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董源为“钟陵人”;《宣和画谱》称其为“江南人”。北宋米芾《画史》赞誉董源绘画为:“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明代董其昌将董源归入“南北宗论”之“南宗”的重要画家之列,其“平淡天真”“有生意”的水墨山水画为中国山水画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夏山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经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鉴藏,并认定此图为五代董源所作。图中描绘了江南夏季丘陵地区冈峦起伏、林木繁茂的山光水色,突显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在董源的传世作品中,与此图风格相近的有《潇湘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和《夏景山口待渡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与此二图较为工致的皴染笔法相比,《夏山图》卷用笔更为抽象凝练,是对沈括《梦溪笔谈》所说“(董源)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的很好呈现。

  自古江南多才子,他们参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托物言志,以寄兴的手法表达江南之美、文人之思。赵孟頫倡导“书画同源”,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是赵孟頫关于绘画与书法笔墨相通理论的名句,言明中国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本是同根而生的并蒂花,是江南地区文人画大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别号水精宫道人、鸥波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朝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以父荫补官,后调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赵孟頫返回家乡吴兴,拜老儒敖君善为师。至元二十三年(1286),御史程鉅夫奉元世祖之命到江南搜访遗逸,赵孟頫应诏赴京。他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从一品),死后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赵孟頫是元初艺坛上一位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他在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很深造诣,特别在书画方面成就最为突出。在书法方面,他极力主张继承晋唐法度,力追二王,同时又能在古人的基础上别开生面,形成婉丽秀逸的新风格。在绘画创作方面,他所涉及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竹石等题材无所不精。在表现技法上,工笔、写意、青绿、水墨无所不工。赵孟頫在继承晋唐五代和北宋的优秀传统上,集众家之长,自成面貌,是引领时代风气的领袖人物。《兰石图》轴(上海博物馆藏)是赵孟頫的经意之作。全图以兰花竹石题材入画,营造出一种萧散自然的意境。作者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绘兰花和杂草,纯以水墨为之,墨色浓淡相间,笔致潇洒有致,是对其“书画同源”艺术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文徵明所作的《江南春词意图》卷是明代吴中文人诗、书、画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元代画家倪瓒所作的《江南春》词曾经引起了明代吴中名士沈周、祝允明、徐祯卿等大规模的诗词唱和,堪称江南文坛的一大盛事。倪瓒是无锡人,无锡与苏州同属于吴中地区,所以吴门文人往往把他作为乡贤视之。倪氏原本家资豪富,博学好古。元末社会动荡不安,迫于当时社会形势,他变卖田产、浪迹于太湖一带。明代松江画家孙克弘题跋《渔庄秋霁图》轴称:“石田(沈周)云:云林(倪瓒)戏墨,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倪瓒为人淡泊高洁,画如其人,所作画风亦清高绝俗,为世人推重。因此,江东之家往往凭借是否收藏倪瓒作品,来彰显鉴藏品位的雅俗。倪瓒《江南春词》中的“惊禽”“落花”“青苔”“绿尘”“哀鸣”等用语使得词文笼罩于清冷的色调中,这与倪瓒传世画作如《渔庄秋霁图》等所表现出的荒凉与空寂的色调完全一致,是倪氏人生与心境的真实写照。有学者统计,从明代弘治二年(1489)到明季天启、崇祯一百余年间,至少发起过五轮对《江南春》词的唱和活动,参与者多达70多家,唱和之作达110多首。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江南春”唱和热潮中,除了留存有丰富的文学作品之外,书画家也以此进行绘画创作。这其中,文徵明可以说是最为热忱的一位。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翰林待诏,旋辞归。工画擅书,山水远师宋人,近学赵孟頫,风格秀润温雅,多写江南湖山园庭,书法学二王,诸体皆精,遒逸婉秀。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他反复以“江南春”为主题进行文艺创作,其笔下的《江南春词意图》卷(上海博物馆藏)一改倪瓒《江南春词》及倪氏画风中传达出的悲情感伤清冷色调,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勃勃生机。画面描写出江南春景木叶初碧、草长莺飞的旖旎景象。人们骑马踏春、划船竞戏、徜徉于湖山岸树之间。笔致细致精微,色调娴雅秀润,传达出盎然春意。此图内容不仅是对江南山水的再现,更是描绘出吴中士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卷后吴中文人争相题和,有沈周、祝允明、杨循吉、徐祯卿、唐寅等十数家题跋。

  (作者为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副研究馆员)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