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工智能修复,让历史“重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人工智能修复,让历史“重生”

来源:解放日报2020-05-25 09:4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彭薇

  近日,一段被人工智能修复的100年前北京街景影像片段在网络上“刷屏”。有了AI的帮助,那些原本卡顿、清晰度差的黑白画面被还原了色彩,1920年的北京城变得流畅而生动,颇有生活气息。有人感叹:时间两头的我们,被这段影片连了起来,好像“穿越”了一样。百年前的影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AI修复,如何让历史“重生”?

人工智能修复,让历史“重生”
制作者提供的上色后的100年前北京城历史影像截图。

  AI再现历史风貌

  100年前的北京城和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从大全景来看,百年前的北京街景,充满了年代感。马路上人来人往,人流、马车、人力车交错而行,集市、食肆、仪仗、礼仪、买卖等,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不少网友在微博边看边讨论今昔的不同:“骆驼出现在大街上,是当时的运输工具;现在要去沙漠里寻找骆驼”“100年前出来逛街的都是男人,现在女人比较多”……

  这段影像由加拿大摄影师拍摄而成,而给它重新上色修复的是中国一位年轻的独立游戏开发者大谷。原本色彩单调、轮廓模糊的人影,变得面目清晰、动作流畅,再加上后期逼真的音效,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

  记者通过网络联系到了人在美国纽约的大谷,他说,自己一直在B站做绘画、作曲等科普视频,这是第一次利用人工智能修复历史影像。“我从小在北京长大,对老北京的风貌情有独钟。”大谷说,由于当年拍摄设备的限制,我们看到的黑白影像损失了重要的色彩信息,AI可通过算法和大量的训练打造成“火眼金睛”,先对照片进行图像分割,区分出标志性物体,如树木、天空、人脸、服装等,对黑白影像场景进行彩色化处理。

  “传统的影像修复,是由艺术家们手绘,一帧帧影像重新上色,比较耗时费力,一段影片往往需要几十到数百人同时奋战几十天。”他说,而人工智能做的是同样的步骤,不过运算效率更快。他截取了10分钟视频,一个人用了7天时间,尝鲜使用AI技术相继完成上色、修复帧率、扩大分辨率,最终呈现出流畅的彩色画面。

  大谷同时表达了自己的遗憾。“这段影像的色彩,是AI自我学习的结果,不一定是历史的原色。”他说,这次AI修复所采用的模型是从国外老电影中“学习”的,影片整体色彩比较淡,如果更好地了解历史,能做得更准确。他表示人工智能不足的地方,也要通过训练不断加强。他准备让AI程序加强“学习”,多“看”一些中国年代影片,在未来进行修复着色时将更有中国味道。

  年代感的看点不少

  这段“重生”的历史影像,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留下了许多有年代感的看点。

  一段画面中出现了多人互相行礼的片段,细细看来,包含了三种礼仪。比如“打千礼”,这是满族男子下对上通行的一种礼节,流行于清代。礼仪姿势为屈左膝、垂右手、上体稍向前俯,在清宫戏中常能看到这类礼仪。第二个礼仪是“作揖”,是汉人男子之间的见面礼——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孔子像中的孔子,也是作揖的姿态。第三个是“万福礼”,这是汉人女子的见面礼。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握拳,位于腹部正中央,右脚向后撤一小步,两膝微曲,颔首低眉,微微伏身而起。“万福”二字,出自《诗经》,最早是表示祝福的吉祥语,意为福气满满。比如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见贾宝玉时,贾宝玉行的是作揖礼,林黛玉行的就是万福礼。

  这段影像还闪过了一个镜头,是见证历史的白色牌坊“克林德碑”。当年,京城老百姓对这个名字很“硌硬”,大家都叫它“石头牌坊”。

  1900年6月2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此处被人开枪打死,以此事件为导火索最终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和签订《辛丑条约》。根据德国要求,1901年6月25日,清政府在克林德殒命处开工建造一座纪念牌坊并祭祀谢罪。直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成为战败国,这座象征着屈辱的牌坊立刻成为众矢之的,于1919年被拆除。拆除后,主体的散件被运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重新组装,题头被换成了“公理战胜”,在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决定将“公理战胜”牌改为“保卫和平”碑。

  影视作品“修旧如旧”

  “历史影像一上色,好像拉近了和我们之间的距离,看完十分亲切。”大谷表示,许多网友和他交流中都谈到这一体会。其实,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开国大典》等经过AI和人工修复的献礼片就惊艳了公众,许多观众看后热泪盈眶。

  修复版的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目睹三次战役胜利到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式,老片中常见的噪点、色偏、模糊、抖动、划痕等“小伤小痛”得以被批量化修复。但是,一些老片画面由于损失严重或存在大片污渍,人工智能无法通过时间、空间信息“脑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有经验的修复专家来完成。因此,专业修复师对影片《开国大典》进行了修补,总共修复了1082个镜头。虽然修复历时仅40天,但这是600人每天工作20小时之后的结果。可见,人工智能实际上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劳动,人机共同协作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

  为高科技装上“指南针”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大背景下变得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被挖掘,图像处理技术成为最热门的应用之一。而深受公众喜爱的是图像修复功能,一键修复老照片等App应用,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传播潮流。

  大谷告诉记者,AI图像修复有许多神奇的玩法。比如人脸生成,用新婚夫妇的照片通过AI程序可以制作一张未来孩子的照片;再比如,一些人没有童年照片,这样的遗憾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弥补,AI通过对其现有照片的学习和判断,生成童年照。“你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看看自己变老的样子。”他说。

  许多科学家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机制来源于人类的视觉注意力,即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处理视觉信息的机制。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它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功能是减少对无用线索的关注。

  目前,AI注意力和真正的人类注意力差距仍然很大。在科学家们看来,在未经充分训练的情况下,让AI关注人是容易的,但关注某个特定的人是困难的。目前来说,AI注意力机制更接近直觉,科学家也在研究增加模型的知识储备,提升模型的推理能力,这样AI才能在复杂的图像等语境下运用注意力完成更为复杂的操作。

  人工智能修复,为公众呈现了一次遇见古人的时空穿梭之旅。然而,技术不仅仅是应用工具。对于创造和应用技术的人类而言,在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下让技术“为我所用”,才能真正为技术装上“指南针”,实现人类和科技的促进发展。(彭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