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黄泽亮
“瑞士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在他研究艺术风格问题的名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提出一对概念:“入画”与“不入画”。在他看来,整洁美丽的东西,比如一间装潢一新、纤尘不染的房间是“不入画”的,因为缺乏生气;而不是那么美丽整洁的东西,比如斑驳的墙壁、生锈的机器、有裂缝的地板、缺损了一块的水壶、老物件等等,才是“入画”的,因为正是那些不完美的地方颤动着“生命之光”。
生活中自然中存在着某些我们称为“入画的”事物和情景。真正入画的是一些破旧带有生命的东西,一些带有时间痕迹,经过岁月打磨的场景,看得到时间和故事、有余温、有人情味的事物,或者富有诗意的有情趣的情景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入画”,即进入画境,多用于形容景物优美的自然景观。陆游有诗曰:“沙路时晴雨,渔舟日往来。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清代陈梦雷《建溪舟行》诗之三:“远村皆入画,怪石尽为隣。”……由此可见,自然原野,田园生活是入诗的,也是入画的。在风景画和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实践中,以名山大川、花鸟鱼虫、乡村野趣为题材的作品非常多。而城市景色则不那么入画,与自然风景相比,城市建筑相对单一呆板,是相对不入画的,所以很多画家会离开城市奔赴遥远的山村写生。
“入画”与“不入画”是相对的,依附于画者的个人感觉,取决于画家的才情。齐白石创作选题上极其宽广,眼睛能观察到的,都可以拿来入画。花鸟画的包含范围极广,草虫鳞介、果蔬走兽都属于广义的花鸟画范畴。在外人看来很多无法入画的题材齐白石也会画,比如蝼蛄、老鼠、苍蝇、算盘……让人大开眼界。
“入画”与“不入画”是相对的,艺术家的情感态度和传统的审美趣味是城市题材、其他题材不入画的两个重要原因。随着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将有越来越多的画家涉足平常我们视为“不入画”的都市题材、其他现代题材,并在实践中积累很多“入画”的经验。(黄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