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用镜头捕捉文物之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6-16 09: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邹雅婷

  “在家宅了很久,终于又能走进博物馆看展,那种熟悉的快乐又回来了。”5月底,武汉籍摄影师动脉影(网名)开启了今年第一次旅行,走进杭州、南京的多家博物馆,尽情欣赏精彩展览,拍摄喜爱的文物。

  自2012年起,动脉影持续在网上发布自己拍摄的博物馆文物照片,得到许多网友关注和喜爱。8年来,他走遍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拍摄了近50万张照片,微博粉丝数达到391万。他镜头下的文物有一种动人心弦的美,让人忍不住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清代粉彩荷花吸杯,湖北省博物馆藏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南京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龙纹高足杯,杭州博物馆藏  本文图片均由动脉影摄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织有花卉纹、蝠纹的蓝色布料上,以盘金、打籽等多种绣法绣有亭台楼阁、花木山水,画面排列密集匀称,色彩丰富,晕散细致。这是动脉影不久前在杭州的中国扇博物馆拍摄的一对清代挽袖。他发布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将古代女装细节装饰之精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唤起了众多网友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赞叹。

  看着动脉影的作品,你可能会以为他是文博领域的专业人士,其实他只是一名“85后”金融行业工作者,拍摄博物馆文物纯粹出于爱好。“时不时有人发私信问我,你的工作室在哪里?团队还招不招人?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带着一台单反相机去逛博物馆,拍照、选图、修图、发布都是自己。”动脉影对记者说。

  动脉影多年前就对文博、历史感兴趣,去过不少博物馆,但那时只是走马观花地打卡参观。2012年12月,他和朋友去西安旅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欣赏何家村窖藏展时,华丽精美的金银器带给他极大震撼。“我好像突然开窍了,领略到以前未曾体会的文物细节之美。”他将自己拍摄的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发在微博上,收获了不少好评。自此之后,动脉影看展和拍照更加投入,经常在博物馆一泡就是一整天。每天晚上,他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处理图片、更新微博。

  2016年3月,动脉影发布了一张南宋半月形玉梳图,转发量达到2.4万,这让他的微博经历了一次“爆发式涨粉”。2018年3月,他发布的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获得17万转评赞,网友纷纷留言惊叹“太美了”“像草莓冰沙”“不敢相信这是乾隆审美”。这张照片走红后,经常有参观者拿着手机问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这个香炉在哪里?”

  2018年12 月,动脉影被评为新浪微博人文艺术“十大影响力大V”之一。在工作人员建议下,一向低调的他才给自己的微博加V认证。如今,动脉影已发布1.7万余张照片,积累了近400万微博粉丝。

  “照片确实拍得好,但最欣赏他的,是持之以恒。”知乎网友这样评价动脉影。“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其实对我来说,这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从来不觉得辛苦。博物馆和电影院差不多,都是能给我带来身心愉悦的地方。8年来我的心态没什么变化,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需要刻意坚持。”动脉影说。

  博物馆馆长是他的粉丝

  “仰望星空”的博山炉、曲线动人的青铜壶、宁静沉思的佛像侧影、光泽如银河闪耀的窑变石榴尊……动脉影拍摄的文物图片,在角度和构图上别出心裁,凸显出文物最美的一面。

  “用眼睛看是一种直观的欣赏,用镜头拍就会思考,这件器物从什么角度拍会更美。博物馆图录里的文物大多是‘证件照’,完整地呈现它是什么样子。我拍文物通常聚焦于局部的细节,把我认为最美、最有价值的记录下来。”动脉影拍照的姿势多样,站着、蹲着、趴着、躺着,各种姿势和角度都会尝试,因此总能拍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构图,捕捉到一些匆匆浏览时不易察觉的细节。

  为了拍摄出满意的照片,他会在看展前做足功课,在博物馆开门前早早去排队,会细心地擦拭展柜玻璃罩上留下的印痕,还会巧妙地利用旁边的观众作为背景。他把自己对博物馆文物的热爱,比作“饭圈女孩”对偶像的追捧。“粉丝对偶像的信息和行程都了如指掌,不远千里赶去看演唱会,用相机拍下偶像闪光的一面。我去看展、拍照也是类似的心情。”动脉影说,兴趣和热爱引导着自己去读书、去学习,密切关注展览信息,沉浸在这个过程中,感觉特别快乐。

  由于工作出差较多,动脉影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每当有重要展览开幕,他也会专程赶去外地看展。2018年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为了一睹名画真容,动脉影专门找了个周末飞去沈阳。“看到那些在书里、纪录片里多次出现的珍贵文物,仿佛见到了相知多年的老朋友,非常亲切。”

  看多了拍多了,动脉影对国内外博物馆有哪些出色的展品如数家珍。他也会在微博上与网友们交流展览信息和观展心得。“我的微博粉丝里什么人都有。”动脉影感叹道,时不时会冒出一个“大牛”,给他带来惊喜。有一次他发了一张杯子的图片,说上面的铭文不认识,没多久就有留言指出这是西夏文,并对铭文进行翻译。还有一次他发了一件文物,有人留言补充了一些专业知识,一问才知道,留言的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不少博物馆馆长自称是我的粉丝,博物馆工作人员关注我的就更多了,有的从2012年、2013年就开始关注。我的微博经常被各家博物馆的官微转发。”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能够得到这么多博物馆专业人士认可,这让动脉影颇有成就感。

  让更多人感受文物之美

  2015年,武汉博物馆邀请动脉影拍摄馆藏文物,用于博物馆APP的宣传。那是他第一次以“非普通观众”的身份走进博物馆。“他们希望我拍一些与传统资料图不一样的照片,纯粹从美的角度出发。”这些照片现在还能在武汉博物馆的展板、电子屏里看到。

  “很多人觉得博物馆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展览的文物看不懂。其实我认为大家可以抛开那些深奥的背景知识,直接从美的角度去欣赏文物。我在微博上所做的事情,就是把我感受到的美分享给大家。”动脉影曾经发过一张器物盖子的图片,描述它像一朵倒扣在水里的莲花。“一名博物馆志愿者留言说:我在这个馆从事志愿讲解多年,从来没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这件文物,看了你的图片和描述,有了新的视角,感觉这件文物更美了。”

  动脉影的微博以图片为主,文字说明很简单,有时他会说这个文物像什么,讲讲它的来历和故事。有的粉丝原本不是文博爱好者,却被他拍摄的图片打动,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不少网友跟我说,原来两三年进一次博物馆,现在一年至少要去三四次,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随着微博粉丝增多、影响力扩大,动脉影收到越来越多博物馆的邀约,合作方式也从拍摄照片、宣传展览延伸到文创产品开发。2019年,动脉影和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观瓷”系列笔记本和明信片。他还在微博上开设专题“本周看啥展”,定期推荐国内博物馆精品展览。今年春节期间,动脉影整理了几十个线上展览链接,方便大家“云逛展”。这条微博获得7万多次转发、4万多次点赞,还有博物馆官微在留言里推荐自家的展览。

  “家楼下的花已经开了,国内博物馆也纷纷开馆了,但家乡的湖北省博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开放。”3月30日,动脉影微博发布了一条与“谷歌艺术与文化”共同制作的短视频,带领大家“云游”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铜建鼓座、越王勾践剑、彩漆木雕梅花鹿等珍贵文物惊艳亮相。“谢谢你让我们发现美!”“能去了一定去,想看湖北省博也想吃热干面!”网友留言表达着向往。中国文化网将这条视频翻译成英文,发布到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示湖北灿烂的历史文化。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动脉影参与新浪微博发起的“身临其境博物馆”活动,为湖南省博物馆“代言”,并总结自己多年的参观经验,将值得看的博物馆按照不同主题、类别推荐给大家。

  “下个月打算去上海博物馆看展,今年故宫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配套展览也值得期待。”动脉影透露,未来可能与博物馆合作打造视频节目,还将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希望我的作品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物的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邹雅婷)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