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抒写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抒写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来源:河北日报2020-07-10 13: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用爱心拥抱时代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李准

  当前,全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相应题材的电视剧也进入了高潮播出期,其中,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最美的乡村》在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上也带来了新拓展和新精彩。

  其一,来自北方农村脱贫一线的扎实内容,新鲜生动,密集而又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三个单元故事,三个扶贫第一负责人,三种身份对应三种类型: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是转业军人,一人包“扶”两村;辛兰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石全有大学毕业后去深圳创业成功,返乡竞选村主任。他们去扶贫的村子各有难题,各处扶贫的共同经验是扶贫先扶志,有针对性地做人的工作,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上河峪发展风光摄影旅游和满绣产业;那家沟搞养蜂合作社和蜂蜜加工厂;三道河子搞食用菌基地、开发山泉水;仓子沟发展民俗特色“体验式农庄”……形形色色的大故事和小故事错综交织,层层推进,描绘出不可阻挡的全民奔小康的时代洪流,把几个村子最有亮点的扶贫故事浓缩到30集的篇幅里,形成快、准、狠的集中展现,毫不拖泥带水。

  其二,自觉地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碰撞推动剧情,完成主题传达和人物形象塑造。《最美的乡村》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唐天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自信且思路灵活,主要对手上河峪村村支书卢振兴勤劳、要强,但过分要面子、有勇无谋,那家沟村村支书那文斌当干部又做生意,有经验有能力;辛兰敢于坚持原则,主要对手三道河子村村支书关文龙有能力和责任感,但作风霸道、思想偏狭;石全有一心带领乡亲在脱贫中实现新的梦想,主要对手冀瑞丰是年轻企业家,依托父亲的余荫,财大气粗,做事总想压别人一头。这样精心的设计既来源于生活,又体现了创造者的巧妙布局,行事作风迥异的几队人马一碰头,注定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三个单元都是以人带事,以人带史,用主人公的选择与命运抓住观众,用性格碰撞形成戏剧冲突的张力和高潮。这样做的效果,为打破流水账式的好人好事型的叙事模式提供了良好启示。剧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性格碰撞等也都各有各的精彩,给全剧增添了多样的趣味和看点。

  其三,用微笑拥抱时代,在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轻喜剧风格追求上做出了可喜的新探索。郭靖宇很善于从性格差别、性格与环境的差别中去发现和提炼喜剧元素,对一些人身上的缺点加以艺术渲染和讽喻,同时又能以同理心看待他们原来的生存状况,对他们的脱贫和进步感到由衷的欢欣,用温暖明亮的轻喜剧风格讲述天然带着艰难底色的扶贫故事。全剧拍的是扶贫,却少有愁苦与消沉,许多讽刺相当犀利,针尖上带着微笑,让观众在笑声中感悟到扶贫带来的美好前景。该剧在这方面的成功,对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是一种开拓,也为轻喜剧风格的追求打开了新视野。(李准)

  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作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

  电视剧《最美的乡村》是河北文艺战线在《最美的青春》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闪光之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7次视察河北,多次就生态环境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反映的是生态文明,而《最美的乡村》则聚焦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电视剧《最美的乡村》最初是一篇命题作文,但是主创人员把命题创作和现实主义创作有机结合,在经过持续深入的一线采访后,主动变成了有感而发。发生这种内在的变化,靠的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深入到农村的火热实践中去,深入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心坎里去。该剧播出以来,产生了热烈社会反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深得民心,充分体现了主旋律作品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为我们做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把握世界的重要形式,承担着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的神圣职责。电视剧《最美的乡村》是一部依托精准扶贫题材展现新时代青春之歌的作品,在全国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将党和国家在“三农”方面的扶持政策、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用影像的形式真实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将我们党永远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确保让14亿人民都过上全面小康生活的使命情怀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

  电视剧《最美的乡村》是全社会了解精准扶贫的教科书般的作品。这部剧极具时代感、感染力和引导力,在创作、立意和手法上接地气,政策解读不生硬,故事表达不虚无缥缈,故事的讲述令人能够深刻领悟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能让观众真实感受到各级扶贫工作者可敬、可爱的精神实质。这不仅需要主创团队对当下的农村生活有切身体会,对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如数家珍,更需要对党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主创团队紧扣时代脉动,遵循电视剧创作规律,艺术地概括了现实农村生活,用生活的真材实料酿造了一坛好酒,以乡村之变打造了一部典型的“小正大”精品。主创人员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带来的创作思维上的另一可喜成果,是摒弃了那种把审美表现对象二元对立、非此即彼、不好就坏的单向习惯思维,而代之以执其两端、全面把握、兼容整合的辩证和谐思维,因此荧屏上的农民形象是立体而非扁平、血肉丰满而决不概念化。这是极宝贵的经验。须知,这种创作思维哲学层面的变革,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变革。

  从《最美的青春》到《最美的乡村》,一部部精品力作的成功打造,离不开主创人员的用心用情用功,同样也离不开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和精心组织。河北省委特别是省委主要领导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亲自谋划部署、协调调度,给予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的保障支持,这是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具体体现,在全国具有重要示范引领意义,河北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仲呈祥)

  时代节点上的艺术精品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尹鸿

  《最美的乡村》是一部在时代节点上创作出的艺术精品,这部剧的特色不仅在于艺术创新,还在于对现实主义创作以及对电视剧创作规律的尊重和把握。

  第一,大主题下的艺术创新。该剧表现精准扶贫的大主题,选择了三个单元的形式树立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基层扶贫工作者的人物形象,三个单元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一方面回避了长篇剧结构上容易出现虚假人物关系和戏剧性的可能,另一方面,对大主题的多层次呈现起到了助推的作用,腾挪出更多空间以全景式展现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通过基层干部、第一书记和返乡创业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板块,表现扎根、下乡、返乡的三个故事,完成了精准扶贫从破局到融合,再到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大主题逻辑。这种艺术创新帮助观众重新去发现生活、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了解精准扶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它的历史价值。

  第二,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完成时代命题。该剧主创人员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生活,最终回归现实主义创作根基。郭靖宇团队经历了从完成命题作文到切身体悟、有感而发的转变过程。这得益于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对人物的个性、差异性等要素的丰富积累。这部剧成功塑造出立体丰满的唐天石、辛兰、石全有等主要人物以及卢振兴、那文斌、关文龙、金满堂等多样化的次要人物。以真实性、丰富性为基础,把生活中鲜活的人物故事重新再创作,基本实现了恩格斯所说的让倾向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现实主义要求。

  第三,尊重和把握电视剧创作的艺术规律。该剧主创团队一直自觉遵守艺术创作规律,尽量避免主题先行带来的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注重在戏剧冲突当中展现情节、事件、人物性格的变化,充分重视戏剧冲突对人物和情节的推动作用。戏剧冲突大部分都铺垫得准确和丰满,不是突如其来、挥之即去的简单随意。这确实体现了主创团队的创作经验和创作能力。由于剧中人物之间更多的是善与善的冲突,是一种利益和另一种利益的冲突,或者是一种认知与另外一种认知之间的冲突,比如卢振兴与唐天石之间、周教授与工作队之间的冲突,只有将人物之间的冲突建立到合理的动机上,作品才能具有真实感、现实感。在这方面,本剧应该说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剧中所展现的非遗窗花、满绣等地域文化,金山岭长城、水下长城等地域符号,以“带货”的形式完成了一次文艺创作在垂直领域的探索,使精准扶贫线上线下形成了良好互动。

  精准扶贫是个前无古人的巨大工程,可能很多人并不太了解扶贫干部究竟面对着什么问题,农村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这种变化会带来什么。可以说,这部剧对全社会进行了生动活泼的精准扶贫的主题教育。(尹鸿)

  “扶贫剧”叙事艺术的张力

  作者:河北省影视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汪帆

  《最美的乡村》是一部表现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郭靖宇团队再次重装出征,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体验生活,挖掘典型,搜集素材,结构故事。从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入手,从众多优秀扶贫干部身上精选典型人物特质,从人民群众的诸多诉求中选取更具时代感、更具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生活元素,确立了既独立成章又互相关联的故事框架和叙事模式。

  郭靖宇的艺术创作基本上源自其从燕赵沃土中吸取的养分,他曾谈到“离开了生我养我的这片沃土,我就失去了感觉”。我们从他的剧作中,看到了充满生活质感的艺术表达,触摸到每一个人物质朴又鲜活的气息。唐天石、辛兰、石全有在不同情势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他们来到乡村,深入农户,调查摸底,精准扶贫,激发贫困村民内生动力,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发展特色致富产业,打造高端旅游特色小镇,共同建设美丽乡村,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他们个人也在扶贫事业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示了人生最美的风采。

  他们所在的贫困村状貌各有不同,各个村的“两委”班子状态、格局、站位也不尽相同,一些老百姓还习惯于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如何夯实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借助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强大政策优势,转变观念,凝心聚力,深入挖掘自身优势,科学利用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优势,在城乡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中,谋划中国新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该剧虽浓墨重彩于河北北部城乡山水之间,却能揽括中国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各种典型,窥一斑而知全豹。

  剧中每组人物的性格对比鲜明,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村与村之间的对比,户与户之间的对比,人与人之间的对比,心与心之间的对比,使全剧自始至终,处于强烈的戏剧性情境之中,几乎所有情节、细节,包括人物之间对话,都出其不意,又在生活情理之中。电视剧开场先声夺人,人物在对垒、对抗中次第出场,矛盾在对立、对抗下次第展开,悬念也在对比中不断深入,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该剧主创团队以其丰富娴熟的艺术手法,保证了这部“农村剧”“扶贫剧”叙事艺术的张力和故事的吸引力。追根溯源,在于他们面对伟大的新时代,扎根于自己深爱的这片故土,面对这片土地上展望新生活、拥抱新生活的人们,用自己的一片赤诚,倾情倾心倾力去描绘这片“美丽的乡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汪帆)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 刘 青:《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是结束,亦是开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